近日,問天實驗艙發射成功的新聞,成功登上國內外媒體的頭條。在國外某社交網站上,一年前的一個關於中國航天的問題再次翻紅,引發國外網友留言關注。
有一位博主提問稱:在新發射的太空船上只使用中文,這是否說明這個國家超級自我封閉,他們正在通過使用一種非通用語言來擺脫來自其他國家的科學家?沒想到的是,在帖文下方的留言板里,回復幾乎是一邊倒地支持中國! 首先,中國的大部分太空計劃都由中國工程師和科學家負責。你認為中國人該選擇說什麼語言?還是你認為中國太落後了,只能靠外援來實現太空計劃呢?他們可能是高科技的後來者,但他們在過去30年中取得了長足進步。中國人沒有依賴外援來發射航天器,也沒有依賴外援來設計和製造你正在使用的5G智能手機。說普通話的人比說其他任何語言的都多。你憑什麼認定他們要在自己的太空項目中使用「國際」語言?這聽起來多麼傲慢。
一位網友指出美國的雙標行為:「你傻嗎?美國禁止中國進入『國際』空間站,現在你希望中國在自己的空間站使用西方語言?有毛病吧!」
一位標註為對中國感興趣的退休互聯網員工討論了中文在國際社會的重要性。 雖然英語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國際語言。事實上,講英語的占4.922%,才排名第三,而講普通話的則占11.922%。漢語是公認的國際語言,因此(空間站使用的是)最廣泛的國際語言。由於美國禁止參與任何交流,所以使用英語沒有什麼意義。參加該項目的俄羅斯人使用漢語沒有問題。西方世界發出的信息是要與中國脫鈎,因此英語將在東方逐漸失去重要性。恕我直言。
還有很多來自中國的網友紛紛站出來,指出這位博主的傲慢言論。 其中一位註明自己生活在中國的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這就是「典型的西方傲慢的教科書式案例」。 幹得好,典型的、經典西方傲慢的教科書式案例。如果在我們自己的空間站上使用中文是超級自我封閉的,我猜你假設這個星球上所有70億人都應該說英語。這簡直再傲慢不過了。這是我們中國人建造的空間站,我們擁有的空間站,我們可以使用簡體中文、繁體中文或甲骨文。如果您想登上這座空間站,請隨時帶上字典。對了,我們只提供筷子。所以請做好準備!
另一位網友則表示,西方習慣了制定規則讓別人遵循,一旦他們感到自己的壟斷地位被動搖了,就會感到困擾。 「我的地盤,我的規則。」我們知道這是你們很久以前採用的,當時你們制定所有規則,所有人都必須配合,因為他們別無選擇。我們(中國)所做的只是提供另一種選擇。看到你抱怨你們的壟斷地位被剝奪了,這很有趣。如果這種狀況讓你感到困擾,你可以隨時選擇退出。
還有一位網友對博主所提到的「自我封閉」提出了反駁:「我聽說是美國在10年前封閉了自己的太空計劃,並拒絕讓中國參與?所以,如果你擅長的事情被否定了,你會怎麼做?獨立工作!那麼,為什麼現在中國在沒有外界幫助的情況下的努力,被抹黑為『超級自我封閉』或『擺脫』他人的「證據」?實際上這一切都是因為美國試圖『擺脫』他們不想要的人或競爭者所造成的。」
早在2021年12月2日,空間技術專家、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曾在澳門出席活動時對外發出過邀請。他表示,中國的航天發展是開放的,同時也是包容的,中國空間站在運營期間將有外國的科研項目,也希望有外國的航天員到空間站工作,為此有關部門已經着手大量的籌備工作。

戚發軔
來源:中國日報
本期編輯:李娜、蔣川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