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馬大軍,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總經理
●本文系《金融市場研究》「砥礪十五載 奮進新征程」徵文來稿
十五載,櫛風沐雨,破浪趕超;十五載,砥礪奮進,書寫華章。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以下簡稱「交易商協會」)成立十五年來,借鑑國際經驗並結合中國實際,持續探索、勇於實踐,推動銀行間市場跨越式發展,成為場內場外分工互補、功能齊全、開放包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重要市場。
與此同時,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緊跟銀行間市場高水平發展步伐,全面深度參與交易商協會各類業務品種,堅定不移聚焦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奮力書寫建設「一流銀行、百年興業」的時代答卷。
踏上「十四五」新征程,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入演化,百年罕見的大疫情陰雲未散,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既帶來新機遇,也帶來新挑戰。以史為鑑,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回顧和總結銀行間市場的創新發展歷程並結合自身參與的實踐經驗,為銀行間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興業智慧」。
一、堅持黨的領導,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實踐原則,牢牢把握了金融事業發展和前進的方向。銀行間市場的誕生與發展,正是在黨的領導下,合理借鑑各國金融發展經驗及現代金融理論,順應改革開放大潮、助力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成功範例。交易商協會的成立,是我國金融發展史的重要里程碑,走出了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一)制度創新,探索場外金融市場自律管理新模式
交易商協會在十五年改革創新的征途上,遵循債券市場發展客觀規律,堅持場外市場發展方向,填補了國內場外金融市場自律管理的空白,是中國金融市場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與創新安排。
建立銀行間市場,是創新金融市場管理方式、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制的核心舉措。因在1997年存在銀行資金違規拆借及流入股市等風險問題,人民銀行發文要求各商業銀行停止在交易所市場開展債券交易和回購業務,同時組建了銀行間債券市場。隨着銀行間市場的持續深入發展,加強和完善市場自律管理成為進一步規範健康發展銀行間市場的迫切要求。在這樣的市場條件和政策背景下,2007年交易商協會成立,成為中國債券市場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交易商協會自成立以來,一直以「建設成中國場外金融市場新型自律組織」為中心目標,努力成為中國場外金融市場創新的引領者和組織者。
(二)市場化改革,增強銀行間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交易商協會在十五年改革創新的征途上,持續推動自律創新,形成以「基礎產品+專項產品+衍生品」為基本框架的產品譜系。目前銀行間市場已擁有多元化的發行主體和投資者結構,成為我國直接融資體系的主力軍,承載着實踐國家金融戰略的重要使命,在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經濟金融改革開放、有效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等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推動作用。
創新以註冊制為核心的銀行間市場管理模式。我國的債券市場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以行政審批為主,限制了債券市場的發展。交易商協會成立後,借鑑國際先進經驗,按照市場化、專業化、公開化的原則,對債務融資工具發行實施註冊管理,實現了從備案核准制到註冊制的重大制度轉變。
世界各國債券市場一般都由場內交易市場(證券交易所市場/集中交易市場)和場外交易市場(OTC市場)兩部分組成,其中OTC市場交易占據了主要部分。在發達國家的場外市場中,政府部門主要履行市場規劃、制度建設等職責,監管方式以自律管理為主,發行管理實行註冊制。
中國銀行間市場是典型的場外交易市場,採用註冊制有利於調整政府管制與市場約束的關係,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因此,成立交易商協會作為自律組織,有利於更好地適應銀行間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有利於政府職能轉變與監管方式創新。
產品類型不斷豐富,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交易商協會在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超短期融資券、資產支持票據等產品基礎上,推出永續票據等股債結合類產品,助力企業改善資產負債結構,有效降低企業債務槓桿;創新推出綠色債務融資工具,為環保、節能、清潔能源、清潔交通等綠色產業項目提供融資支持,補齊綠色發展短板;推動雙創專項債務融資工具創新,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出扶貧票據,推動債務融資工具支持精準扶貧;推動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市場創新,不斷完善市場化風險分散分擔機制。
截至2022年上半年,債務融資工具發行4.73萬億元、同比上升6%,合計淨融資規模約1.1萬億元、同比增加約5000億元,積極服務「穩投資」、保障國家能源和糧食安全、助企紓困等領域,有效發揮了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積極作用。
二、心懷「國之大者」: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爭做銀行間市場的時代先鋒
三十多年前,興業銀行把握住改革開放帶來的歷史機遇,帶着「堂堂正正辦銀行」的誓言從零起步。三十年多來,興業銀行始終不忘「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為經濟建設多作貢獻」的初心和使命,將自身發展融入中國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在風雲激盪的金融市場中成長為中國主流商業銀行集團、國內系統重要性銀行之一。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於2003年11月在滬成立,是興業銀行參與銀行間市場的一級核心部門,是我國首家單獨領取金融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獨立核算、自主經營的商業銀行綜合性、專業化的資金專營機構。
(一)服務國家戰略,將落實中央決策作為「行之要務」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以創新思路開拓業務發展方向,將初心和使命落在服務國家戰略、服務群眾美好生活具體行動上。近年來,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在交易商協會的幫助指導下,通過投資銀行間市場的各類產品以及在銀行間市場積極為服務國家戰略的各類債券品種開展做市報價等,有力支持了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疫情防控等重點領域的金融需求,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了金融「活水」。
支持鄉村振興「示範試點」,融資服務見行見效。鄉村振興票據是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推出的創新產品,旨在通過市場化手段引導鼓勵社會資本通過債務融資工具專項產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票據聚焦「三農」發展,重點支持鄉村產業發展、農民就業增收、農業現代化、鄉村建設等項目。
2021年4月,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以核心投資者身份,助力全國首筆綠色鄉村振興債券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探索具有興業特色的鄉村振興戰略金融服務模式。
精準服務「專精特新」,科創金融鼎力支持。科技創新的自立自強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為提升債券市場對科技創新領域全生命周期的融資服務功能,交易商協會整合高成長型企業債務融資工具、雙創專項債務融資工具和創投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等三大科技創新主題融資產品工具箱,升級推出科創票據,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積極投資全市場首批用途類科創票據,支持廈門象嶼集團募集資金建設第6代柔性AMOLED,進一步拓寬了債券投資支持實體經濟路徑,為科創領域提供低成本直達資金,探索構建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
加大「疫情防控」相關債券支持力度,穩定宏觀經濟大盤。自2019年底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交易商協會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積極優化市場自律管理服務機制,便利市場成員規範高效展業,保障銀行間債券市場平穩有序運行。與此同時,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強化使命擔當,堅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兩手硬,全力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
在2020年2月疫情剛剛爆發時,在交易商協會的指導下,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靠前站位,主動參與投資全市場首單疫情防控ABN,幫助企業補充抗擊疫情相關流動性資金缺口。在2022年3—6月的上海疫情期間,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為保供穩鏈、穩定市場主體、暢通交通物流和保障能源安全等關鍵環節提供金融支持,直接投資在交易商協會註冊發行的公司信用類債券超過450億元,有效發揮了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積極作用。
(二)擦亮「綠色銀行」名片,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在低碳綠色新發展格局下,作為綠色金融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綠色債券通過市場化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支持綠色產業發展,對綠色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交易商協會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連續推出碳中和債、可持續發展掛鈎債券等多項創新綠色債券品種,助推多類型綠色債券產品和多層次市場體系加速形成。同時,交易商協會作為綠色債券標準委員會的主任單位,將國內實踐與國際經驗進行了有機融合,統一國內綠色債券標準,獲得了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等國際組織的認可,進一步提升我國綠色債券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截至2022年6月末,銀行間市場發行綠色債券203隻,發行規模合計2976.8億元。
興業銀行作為國內綠色金融的倡導者和推動者之一,從成為中國首家赤道銀行到業內首家採納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立即實施氣候中性」倡議銀行,興業銀行敏銳把握我國綠色發展大趨勢蘊藏的歷史機遇,從「綠水青山」挖掘「金山銀山」,走出了一條「寓義於利、點綠成金」的發展之路。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樹牢擦亮「綠色銀行」名片,深度參與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形成綠色債券投資和綠色債券做市「雙輪驅動」的發展格局,綠色債券投資餘額位居市場前列,綠色債券做市交易服務活躍,實現綠色金融和債券投資交易兩個市場領先優勢的疊加放大,為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圍繞我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需求持續創新,先後落地投資全國首批「碳中和」主題債券、首單租賃公司綠色債、首單可持續發展債券、首單民營企業綠色熊貓債券、首單「三綠」資產支持票據、首單藍色債券、首單綠色疫情防控債、首單綠色資產支持商業票據等市場多筆首單綠色債券。截至2022年6月末,興業銀行已累計投資超過400億元綠色債券,在交易商協會最新披露的綠色債務融資工具投資人榜單,名列股份制銀行第一。
(三)融智信用衍生工具,多維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受經濟增速下行所帶來的影響,我國債券市場信用風險加速暴露,違約事件頻繁發生,實體企業融資成本被動上升,融資難度持續加大。同時,隨着債券市場不斷深化發展,投資者通過信用衍生品加強信用風險管理的需求愈發明顯。
2010年10月,交易商協會發布了《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試點業務指引》,首次推出了信用風險緩釋合約、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兩項產品,填補了我國信用衍生產品市場的空白。我國信用風險緩釋工具試點業務的推出,切實順應了我國金融市場發展的實際要求,有利於豐富投資者的信用風險管理手段,對完善債券市場信用風險分擔機制,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近年來,交易商協會持續加強信用衍生品市場自律管理和運行機制優化,從市場運行機制、備案管理、產品創新等多個維度推動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市場「微創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更好地發揮信用風險緩釋工具促進信用風險分散、支持實體經濟融資的作用。截至2022年6月末,銀行間市場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MW)累計創設名義本金800億元,支持了1974億元債券發行。其中,支持民企債券發行的CRMW名義本金達到400億元,占比達50%,合計支持96家民營企業成功發行債券1088億元,占比達55%。
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高度重視信用衍生品業務發展,在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業務上與交易商協會一路相隨、相伴成長。在交易商協會的引領下,我們共同見證和參與了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業務的銳意創新、市場蓬勃發展的奮進歷程。
2010年,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備案成為銀行間市場首批信用風險緩釋工具交易商和信用風險緩釋憑證創設機構,並於當年落地首批信用風險緩釋合約交易,與4家對手方簽訂了4筆合約,名義本金合計4.5億元人民幣,標的債務涉及3筆中期票據和1筆銀行貸款。
2016年,經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金融衍生品專業委員會審議通過,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備案成為首批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核心交易商和信用風險緩釋憑證、信用聯接票據創設機構。
2021年,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成功達成全國首單掛鈎綠色超短期融資券(碳中和債)的信用風險緩釋合約交易,這是資金營運中心在信用衍生品服務實體經濟、助力「雙碳」戰略目標實現的創新探索,有利於建立信用風險分擔機制,提高「碳中和債」二級市場流動性,降低實體企業融資成本。
三、砥礪「初心使命」:展望銀行間市場未來行穩致遠之路
交易商協會成立十五年來,充分發揮自律組織作為政府與市場之間中間層的身份,在推動銀行間市場改革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這新時代、新征程的偉大歷史進程中,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愿秉承初心,積極履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職責擔當,攜手交易商協會共沐風雨、同向陽光,為銀行間市場發展添磚加瓦、戮力創新。
對於銀行間市場高質量發展之路,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結合自身展實踐,提出相關建議。
(一)推動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現市場要素自由流動
由於歷史原因,目前我國尚未形成統一的債券市場,公司信用類債券存在着銀行間和交易所兩個市場,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資金等要素自由流動和價格機制的有效發揮。2021年8月,人民銀行會同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和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推動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具體意見。近四年來,在頂層設計推動下,債券市場統一監管穩步前進,持續推動市場發展提質增效。
2022年4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進一步明確提出,「推動債券市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實現債券市場要素自由流動」。建議按照分類趨同原則,促進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發行、交易、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等各項規則標準逐步統一,不斷提升公司信用類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
(二)持續完善綠色債券配套政策,促進綠色債券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綠色債券規模迅速躋身全球前列。與綠色債券相關的重要政策文件相繼發布,向市場參與者傳遞出正面信號,釋放綠色債券市場擴容動能,推動綠色債券發行提速,增強金融機構投資者對綠色債券配置偏好。
但是,當前我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仍然受到許多因素制約,需要進一步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要通過制度創新來提高金融機構資源投入的「綠色導向性」。建議通過對金融機構持有的綠色債券按照較低的權重計算風險資產和擴大綠色債券作為貨幣政策工具擔保品範圍等鼓勵性措施,提高金融機構投資綠色債券的積極性。
(三)穩妥推進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構建高水平金融開放格局
近年來,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態勢良好。伴隨對外開放進程不斷加快,銀行間債券市場的投資者結構日益多元化,市場機制、市場效率和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被越來越多的國際投資者接納。
與此同時,我國公司信用類債券逐步進入全球投資者的視野,信用評級成為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決策參考工具。建議逐步開放信用評級市場,引入境外機構參與債市評級。這也將給國內投資人提供更多決策參考,為債券市場參與方的信用風險定價和信用風險管理提供更豐富的服務。
(四)探索擴大信用衍生工具應用場景,完善資本緩釋規則
當前,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應用場景主要是以「CRMW創設+債券發行」模式,實現債券一級市場發行定價中風險和資金成本的有效合理分離,在不增加企業負擔的前提下,對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人以不同的選擇。未來,信用風險緩釋工具可以探索掛鈎存續債券,為投資者常態化精準提供單券單主體的信用避險服務,提高金融機構的信用風險管理水平。
目前《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未明確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資本計提、風險緩釋規則以及適用的賬簿分類等規定,出於審慎原則,創設機構往往採用最嚴格標準,導致創設和投資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無法實現節約資本的效用。建議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明確信用風險緩釋工具的資本計量規則及資本緩釋作用。
十五年風起雲湧,市場變幻,興業人蹄疾步穩,勇毅篤行。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將不辜負這前所未有的新時代,壯志凌雲,信念如鐵;不辜負這「一流銀行、百年興業」的遠大理想,腳踏實地,目光如炬;攜手交易商協會,一路同行,為銀行間市場的發展砥礪奮進、再創輝煌!

《金融市場研究》
《金融市場研究》(CN10-1052/F)是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主辦,對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金融類月刊,2015年被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選為首批A類期刊。雜誌發布金融市場權威信息,探討金融領域的基礎理論、金融產品創新及金融市場相關機制建設,關注金融市場的長期性課題,兼顧宏觀經濟等領域的重要問題研究。



▲《金融市場研究》(CN10-1052/F)


如需投稿

愛研究的小夥伴們可將稿件發送至:
FMR@nafmii.org.cn
與遠方的同道者分享您的真知灼見吧!
如需征訂

➡請訪問http://www.nafmii.org.cn/yj/jrscyj/了解詳情

註:本文來自NAFMII資訊,轉載請註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