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原創內容文| 程旭
吃飯早已不是一件單純的事,能心守一事、享受飯菜的恐怕都是禪宗大師。那些佐餐下飯的影像視頻被網友戲稱為電子榨菜,和走路聽書、寫作業聽歌一樣都是一心兩用的消磨。當年家裡裝修的時候,我堅決反對電視進餐廳,後來卻成為經常最後一個下餐桌的人。對於電子榨菜的選擇,我走了很多彎路,如果把一些節目刪掉,吃飯可能會變得更健康愜意。
一、美食節目。吃飯不認真,本來就難聽到飽腹信號,再看些舌尖、風味、烤串一類的紀錄片,不知不覺就過量。許三觀給孩子們繪聲繪色地口頭製作紅燒肉、清燉鯽魚、爆炒豬肝時都能驚起滿屋子吞口水的聲音,那些令人食指大動、垂涎欲滴的菜餚就在屏幕里旋轉、上下翻飛、冒着鍋氣,香味從喇叭中飄散,不由讓人多扒拉幾口飯。

《風味人間》劇照

二、黑暗料理節目。每周日中午的飯點,央視新聞頻道有個打假除劣的節目叫《每周質量報告》,我不幸看過幾集關於地溝油、瘦肉精、毒腐竹的報道,立馬覺得眼前的食物面目可疑。紀錄片《荒野求生》里,貝爺吃着從熊的糞便里清洗出來的未消化果子,喝着用蛇皮儲存的自產尿液,這些食物大冒險的場景都是見效奇快的催吐劑。
三、外語節目或方言節目。吃飯看視頻,一半是看,一半是聽,你總要低頭乾飯、扭頭夾菜,如果外語聽力不佳,錯過畫面,又錯過字幕,觀感會大打折扣。所以,選擇一部吐字清晰、符合自己聽力水平的節目尤為重要。方言劇也要選自己有把握的,我吃飯時看過一部口碑極佳的台灣電視劇《做工的人》,大段的閩南語對白讓它轉為我正襟危坐觀看的「電子主食」。

《請回答1988》劇照

四、拙劣的或爆笑的喜劇節目。蔡瀾說吃飯的時候自己唯一能看得下的電視節目就是「喜劇中心頻道」的《周六夜現場》《約翰·斯圖爾特每日秀》和《艾倫秀》,但這個頻道還播出一些新加坡的諧星操着蹩腳英語表演的節目,這時他就會馬上關掉電視。若我選喜劇的話,《周六夜現場》肯定會放在飯後,因為實在不想看到麵條和米飯笑得從鼻子裡出來,去看線下脫口秀我是連奶茶也不敢喝的,怕笑出洋相成為演員「現掛」的對象。
五、教育類或燒腦類節目。叔本華說,人的整個一生就是辛苦和勞作,閒暇才是人生的精華。終日奔波苦,方得一刻閒,吃飯的時候不必再聽那些板起面孔的教學,或者去猜層層嵌套的謎題,輕鬆愉悅不費腦的節目也能讓血液在吃飯時充分支援腸胃。
六、動畫片,或者所有的節目。我們一邊自己在享用電子榨菜,一邊卻不讓孩子邊吃飯邊看手機,這是身教失敗的典型案例。作為哄娃的強力手段,就餐時給孩子放動畫片,的確能享受片刻寧靜與自在,但也失去了分享家庭趣事、縱論古今中外的親子時刻。一起吃飯,本來就是現代家庭中為數不多的公共生活,不能讓電子榨菜毀掉它。拆掉電視,手機不上桌,菜上齊一起吃,邊吃邊聊,相伴才是最好的下飯菜。

排版:紅蛋/審核:然寧


本文為《三聯生活周刊》「生活圓桌」欄目讀者投稿文章。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三聯生活周刊》投稿郵箱

個人問題投稿

yourproblem@lifeweek.com.cn

微信公號投稿

zhuangao@lifeweek.com.cn;zhuangao2@lifeweek.com.cn

讀者來信投稿

letter@lifeweek.com.cn

生活圓桌投稿

roundtable@lifeweek.com.cn

頭條號「粉絲信箱」

toutiaoxinxiang@lifeweek.com.cn

本文為原創內容,版權歸「三聯生活周刊」所有。歡迎文末分享、點讚、在看三連!轉載請聯繫後台。

大家都在看



▼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下單本期新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