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
如涉及到侵權、誹謗、信息採編錯誤等事宜,請於後台留言,經核實後,我們將立即給予更正、刪除,並進行公開道歉。
【正文】
本文聚焦河南地區的國企與城投群體。近年受永煤逃廢債事件、爛尾樓停貸斷供、賦紅碼、因發不出工資而致公交停運、村鎮銀行、地產紓困基金等事件影響,河南地區融資生態遭到嚴重衝擊,信用環境急劇惡化,市場認可度下降明顯,亟需全力修復。
這裡特別指出,本文若結合河南自救中一起閱讀,則效果更佳。
一、整體情況:經濟與人口大省、內部分化明顯
2022年8月27日,央行行長易綱率穩住經濟大盤督導和服務組在鄭州召開現場辦公會,圍繞基礎設施、重點工程、民生保障等項目建設開展現場協調和服務,央行副行長范一飛、國開行副行長張輝、農發行副行長孫蘭生及建行黨委委員崔勇出度該會,體現出目前政策層面對融資生態已遭破壞的河南地區的傾斜。
(一)河南地處中原(簡稱豫),目前下轄17個地級市、1個省直轄縣級市,21個縣級市,82個縣,54個市轄區。河南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其為全國經濟大省、人口大省、糧食大省等幾個方面。具體看,
2021年,河南地區的經濟總量達到5.89萬億,位居全國第五(低於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截至2021年底,河南地區的常住人口達到9883萬人,位居全國第三(低於廣東和山東),但低於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9937萬人(即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來河南地區常住人口減少54萬人)。
(二)河南省的17個地級市分化較為明顯,省會城市鄭州一家獨大,經濟總量和人口分別達到12691億元和1274萬人,分別占河南地區的21.55%和12.89%。就河南地區的其它城市而言,具體如下,
1、經濟總量來看,洛陽(5447億元)、南陽(4342億元)、許昌(3655億元)、周口(3496億元)、新鄉(3233億元)、商丘(3083億元)、駐馬店(3083億元)和信陽(3065億元)分列河南地區經濟總量第2-8位。
2、常住人口來看,南陽(963萬人)、周口(885萬人)、商丘(772萬人)、洛陽(707萬人)、駐馬店(692萬人)、信陽(619萬人)、新鄉(617萬人)、安陽(542萬人)分列第2-9位。
二、財政與債務基本情況:壓力較大、不是很樂觀
數據上看,河南地區的財政與債務情況並不樂觀,壓力較大。
(一)2021年河南地區共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347億元,一般共預算支出則高達10420億元,財政自給率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其GDP的比例分別僅為41.72%和7.38%,遠低於82.23%和17.71%的全國平均水平。
(二)進一步看,河南地區財政自給率超過50%的地區僅有鄭州(75.36%)、洛陽(62.01%)、三門峽(56.86%)、焦作(52.71%)、許昌(52.47%)、漯河(51.54%)等6個地級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其GDP比例超過8%的地區則僅有鄭州(9.64%)、三門峽(9%)和安陽(8.24%)等3個地級市。很顯然,在河南的17個地級市中,鄭州不僅人口聚集能力較強,財政集聚效應亦較為突出,其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分別占河南地區的28.15%和15.58%。
(三)河南地區目前城投債券餘額達到4704億元,位居全國第10位;發行票面利率為4.94%,位居全國第18位。不過自永煤逃廢債事件以來,河南地區的融資成本已躍居至全國第16位,表明市場認可度有所下降。
例如,河南地區從金融體系獲得的人民幣貸款規模占全國的比例已從2019年的4.47%逐年降至2022年6月的2.68%,獲得的社會融資規模占全國的比例也已從2019年的4.43%降至2022年6月的3.17%。

應該說,上面的數據存在一些水分,這主要是因為針對信貸增長緩慢的省份,央行已通過增加再貸款等措施給予了定向支持,因此我們看到的數據是修正後的。
三、河南地區金融資源基本情況
城投平台及國企代表着一個地區融資主體的豐富性,而金融資源則代表着一個地區調動資源的能力。在融資生態遭到破壞的背景下,除依賴於政策層面的傾斜性支持外,河南地區金融資源在緩解河南當地企業融資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總的來看,河南地區擁有的金融資源尚可,具體包括2家上市城商行、1家上市券商、2家信託公司、3家非銀金融機構等。
(一)兩家城商行:規模1.85萬億,資產質量一般
考慮到中原銀行已經完成對洛陽銀行、焦作中旅銀行和平頂山銀行等省內三家城商行的合併,意味着目前河南地區僅剩中原銀行、鄭州銀行兩家城商行,且均已完成上市。截至2022年6月,中原銀行總資產達到1267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82%、關注貸款率為2.04%、撥備覆蓋率為153.72%、ROE為7.21%,鄭州銀行總資產達到5843億元、不良貸款率為1.76%、關注貸款率為2.16%、撥備覆蓋率為154.82%、ROE為12.27%。可以看出,河南地區僅有的兩家城商行雖然規模合計已達到1.85萬億,但資產質量並不理想、撥備水平亦不足。
(二)農信體系:規模超2萬億
河南地區的農信金融機構具體包括104家農商行和33個農信聯社等,總資產約有2萬億元左右,低於浙江、廣東、江蘇、山東與河北等地,也即河南地區的城商行與農村金融機構體量比較接近。
(三)非銀金融:1家券商、2家信託、1家消費金融與3家金融租賃
目前河南地區共有1家券商(即中原證券)、2家信託(即中原信託與百瑞信託)、1家消費金融(即中原消費金融)、3家金融租賃(洛銀金融租賃、九鼎金融租賃、邦銀金融租賃)等7家金融機構。不過,中原消費金融、洛銀金融租賃、邦銀金融租賃均屬於中原銀行體系,而九鼎金融租賃則屬於鄭州銀行體系。
其中,中原信託與中原證券為河南的省管企業。
(四)兩家地方AMC:中原資產管理與河南資產管理
河南地區的兩家地方AMC(中原資產管理與河南資產管理)雖然不是金融機構,但卻在一定程度上承擔着甚至比金融機構還重要的職能,其在近年幫助河南地區金融機構化解金融風險等方面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如新中原銀行的成立便藉助中原資產管理的力量轉讓了259億元的不良資產,又如鄭州地產紓困基金的成立一定程度上也得益於兩家地方AMC的支持。在化解河南地區部分行業危機的過程中,預計這兩家地方AMC能夠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四、河南地區國企與城投客群情況(詳情參見附件1)
金融資源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河南地區的融資困局,而河南地區的優質國企和城投主體則在一定程度上承擔着修復地區融資環境的重任。
(一)國企群體:省管24家(10家城投)、鄭州市屬17家(8家城投)
這裡討論的國企群體不包括中原銀行、中原證券(省管)、中原信託(省管)與鄭州銀行(鄭州市屬)等金融機構。目前剔除金融機構後的河南省管企業有24家(10家為城投)、鄭州市國企有17家(8家為城投)、洛陽市屬國企4家。
1、河南省屬國企總共26家(河南省政府、河南省財政廳、河南省國資委分別全資控股4家、4家和7家),包括中原信託、中原證券等兩家金融機構以以及10家城投主體。從體量來看,河南投資集團、河南交通投資集團、中國平煤神馬控股集團、河南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河南水利投資集團以及河南省省國有資產控股運營集團、河南省農業綜合開發會比較大一些,實力更強。
2、鄭州市屬國企共有18家,包括8家城投主體。從體量來看,鄭州發展投資集團、鄭州地產集團及鄭州公用事業發展投資集團比較大。其中,鄭州發展投資集團以鄭州地鐵集團、鄭州交通建設投資、鄭州市建設投資集團三家主體為主。
3、洛陽市屬國企共4家,分別分別為洛陽文化旅遊投資集團、洛陽市軌道交通集團、洛陽國宏投資控股集團、洛陽國晟投資控股集團。
(二)城投群體:105家發債主體,13家發債主體規模較大
河南地區目前有105家城投發債主體(含前面提及的18家國企),其中鄭州25家、洛陽11家、開封7家、許昌7家、商丘6家、周口5家、平頂山5家、駐馬店4家。可以看出,河南地區的非省會城市城投平台數量還比較多,表明河南非省會城市對城投平台的依賴度較高。
從目前城投平台的活躍度及體量來看,河南地區的優質城投發債主體主要包括13大集團,即鄭州航空港興港投資集團、河南省交通運輸發展集團、河南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河南水利投資集團、河南省自然資源投資集團、中原豫資投資控股集團、鄭州地產集團、鄭州公用事業投資發展控股集團、鄭州發展投資集團、河南投資集團、河南能源集團、河南交通投資集團、中國平煤神馬控股集團。
除上述13家發債集團(含旗下核心子公司)外,河南地區還有其它一些相對資產負債率相對較低的發債主體也值得關注,如鄭州中原發展投資(集團)、鄭州牟中發展投資、新鄭市投資集團、駐馬店市產業投資集團、周口市城市發展集團、周口市城建投資發展、許昌市投資集團、三門峽市投資集團、濮陽投資集團、平頂山發展投資控股集團、南陽投資集團等。
五、河南地區其它客群情況
這裡聚焦河南地區的14家海外發債主體、64家非城投境內發債主體以及124家上市主體。其中,部分主體與前述討論的主體有一定重合。
(一)14家海外發債主體(多為河南地區的優質主體)
目前河南地區共有14家海外發債主體,具體包括河南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河南水利投資集團、鄭州城建集團投資、鄭州地產集團、鄭州航空港興港投資集團、中原資產管理、周口市城建投資發展、焦作市投資集團、洛陽龍門旅遊集團、平頂山天安煤業、濮陽投資集團、許昌市投資集團以及建業地產、中國宇華教育集團。除河南最大地產企業建業地產外,其餘主體大多為前文提及的河南優質發債主體、發債成本整體不高。
(二)64家非城投境內發債體(詳情參見附件1)
除105家城投發債主體外,河南地區還有64家境內非城投發債主體,具體包括35家地方國企、6家央企子公司以及23家民企。其中,5家央企子公司分別為平高集團、大唐河南發電、中國建築第七工程局、中建商業你咪理、許繼電氣、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
另外35家地方國企和23家民企這裡不再贅述。
(三)101家A股上市主體與27家港股上市主體(詳情參見附件2)
目前河南地區共擁有101家A股上市主體與27家港股上市主體,剔除A+H股同時上市的鄭州銀行、鄭煤機、洛陽鉬業、洛陽玻璃等4家主體後,河南地區共有上市公司124家。從地區分布上看,鄭州40家、洛陽15家、南陽9家、新鄉8家、焦作6家、許昌6家、濟源4家、周口3家、安陽3家、鞏義3家、商丘3家、鞏義3家、漯河2家、駐馬店2家、平頂山2家、濮陽2家、信陽2家、新鄭2家。
六、結語:大而不強,融資環境惡化絕非偶然
河南是一個比較尷尬的地區,各項指標看上去都很強(如經濟總量與人口),但拆開看到裡面會發現又沒有一個特別強的地方,因此,「大而不強」可以被用作河南地區的標籤。在「大而不強」的背後,意味着河南地區龐大的經濟體量並沒有帶來更高的附加值,也即河南地區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粗放式的。
這意味着,河南地區的增長質量並不高,創收能力偏弱,而規模與債務推動下的量級增長並未帶來質級的提升。無論是擁有的金融資源,抑或是國企與城投群體,均會發現河南對金融資源的調配以及優質發債主體的依賴性不高,這兩大資源也是河南地區扭轉市場預期、修復融資生態的關鍵。當然,就目前的經濟與財政指標來看,河南地區的債務壓力無疑是比較突出的,省內地區間的分化以及融資環境的惡化進一步加劇了河南地區的困境,這些既是市場主動選擇的結果,也是河南地區經濟政治甚至社會生態的現實寫照。某種程度上來看,這兩年以來,國企逃廢債、賦紅碼、村鎮銀行、爛尾樓停貸斷供、公交停運等事件集中出現在河南地區表明,河南地區融資生態的破壞與信用環境的惡化可能並非偶然,河南地區當局及各類市場主體需要認真反思,勿消磨市場的耐心。
七、附件
(一)附件1:河南地區169家發債主體基本信息匯總表
(二)附件2:河南地區124家上市主體

(完)
免責聲明
本微信公眾號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發布當日的判斷。本微信公眾號中所載內容不代表任職單位的立場,不代表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本微信公眾號不對任何因使用本微信公眾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本微信公眾號對所載原創內容保留一切權利,未經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複製、發表或引用本公眾號所載的任何原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