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美國政府更新關鍵和新興技術清單,半導體和微電子類別是哪些?
2.軟銀孫正義:沒料到出售Arm會遭到如此強大的反對
3.「預測王」德州儀器大幅提高資本支出 為何華爾街不看好?
4.墨西哥汽車工業協會預計今年芯片供應將恢復正常
5.Strategy Analytics:2021年全球筆電出貨量達到創紀錄的2.68億台
6.筆記本電腦用零部件短缺趨緩 物流瓶頸成新挑戰

1.美國政府更新關鍵和新興技術清單,半導體和微電子類別是哪些?集微網消息,2022年2月8日,美國白宮更新關鍵和新興技術清單( list of 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簡稱「CET清單」),涉及超算、通信和網絡技術、人工智能(AI)、半導體和微電子等19類技術,美國政府表示該清單有助於為即將出台的美國技術競爭力和國家安全戰略提供信息。圖示:拜登政府發布的《關鍵和新興技術清單》半導體和微電子類別- 用於人工智能、自然和惡劣的輻射環境、射頻和光學元件、高功率器件和其他關鍵應用的專用/定製硬件元件2.軟銀孫正義:沒料到出售Arm會遭到如此強大的反對集微網消息,據日經新聞報道,軟銀集團會長兼社長孫正義8日接受採訪表示,並未料到出售Arm會遭到如此存在強烈的反對。孫正義稱,此次原計劃以最多400億美元出售。其中三分之二是與英偉達換股,其估值曾提高至超過800億美元。但隨後Arm出售案受到全球IT企業反對,各國政府、監管機構顯示出強烈擔憂。英偉達方面提出解決方案,我也相信能(讓各國)同意,但不被理睬的情況最近持續了2~3個月。英偉達表示存在「困難」。坦率地說,我們並未想到會遭到如此的反對。在談及Arm上市問題時,孫正義表示未來將以納斯達克市場為中心,將討論在美國上市。力爭成為半導體行業的最大IPO。目前Arm客戶的大部分都在美國硅谷擁有基地,其營收最近數年持平,但自2021年度起開始增長。在增加工程師方面推進先行投資,開發的產品已開始不斷出現。根據軟銀昨日官方文件,軟銀將Arm出售給英偉達的交易以失敗告終,雙方已同意於 2022 年 2 月 8 日終止協議。此外,根據協議條款,押金12.5億美元不可退還。因此此類金額將在截至2022 年3 月 31 日的第四季度財政年度確認為利潤。3.「預測王」德州儀器大幅提高資本支出 為何華爾街不看好?集微網消息,德州儀器長期以來一直因對市場的準確預期而備受讚譽,但其最近一改重視現金流而非營收增長的穩健作風,轉而大幅提高未來資本支出的營收占比,說明這家公司偶爾也能帶來「驚喜」。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從長期培養的首席執行官繼任者在2018年迅速下台,到公司決定在疫情早期的2020年建立庫存,在生產短缺影響全球芯片供應的情況下,後者被證明是特別有預見性的。這些庫存幫助德州儀器在2021年增加了27%的收入——這是十多年來最好的年度增長速度。然而,最新的「驚喜」有點像賭博。在上周與分析師舉行的電話會議上,德州儀器的高管概述了未來幾年大幅增加資本支出的計劃。華爾街已經預測,未來幾年公司將大幅增加資本支出。但該計劃明確了到2025年,每年的支出約為35億美元,比分析人士預計的每年高出約10億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華爾街目前的預測,該計劃的資本支出相當於德州儀器當年年收入的15%以上。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在過去的十年裡,德州儀器每年的資本支出平均僅占收入的5%。對此,公司的解釋是,其看到了未來更多的增長前景,因此需要更大的產能。該公司的目標是在未來10年左右的收入實現7%的複合年增長,與之相較,2010年-2020年的平均增長率為4%。考慮到從汽車到家用電器再到數據中心,芯片需求預計將持續攀升,這是一個不錯的賭注。「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合理的假設,特別是考慮到每種應用中半導體含量增加的長期趨勢,」 首席財務官Rafael Lizardi在電話會議上表示。但這項計劃並非沒有風險。全球芯片製造商正投入數十億美元擴大生產,英特爾和台積電預計僅今年就將投資670億美元。雖然德州儀器在專注於低成本生產線方面有優勢,而這實際上是最近生產短缺最嚴重的領域,但過度擴產可能導致昂貴的製造設施未能充分利用的潛在風險也不容忽視。摩根士丹利分析師Joseph Moore寫道,長期來看,「許多半導體公司今年正在進行大量資本投資的事實,確實表明全球半導體利用率可能面臨壓力。」增加資本支出看起來也不只是暫時的計劃。Lizardi說,公司預計,2026年及以後,資本支出將占年收入的10%左右。Bernstein的Stacy Rasgon寫道,面對毛利潤率和自由現金流的持續壓力,以及「感知到的周期性風險增加」,德州儀器的股價「不太可能做出非常積極的反應」。事實上,自發布資本支出計劃以來,德州儀器的股價在過去兩個交易日中已下跌近9%,跌幅是費城半導體指數同期跌幅的兩倍。即使對較低成本芯片的製造商來說,保持競爭力也不是一個「便宜」的任務。(校對/Aaron)集微網消息,據路透社報道,墨西哥汽車工業協會(AMIA)表示,拖累墨西哥汽車業的全球半導體短缺應在今年全年恢復正常,芯片供應應在2022年下半年達到疫情前的水平。AMIA主管Fausto Cuevas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們預計半導體短缺將在全年企穩,接近下半年時可能會回到疫情爆發前的水平。」上周的官方數據顯示,由於COVID-19大流行的衝擊和半導體短缺損害了汽車業,墨西哥1月份的汽車生產和出口同比下降,這是連續第七個月下降。與2020年相比,2021年的汽車產量下降了2%,這是連續第四個年度下降,因為最近幾個月的半導體短缺促使墨西哥和北美其他地區的汽車製造商實施滾動停產,減少了產量。AMIA此前估計,在2023年底或2024年之前,產出將不會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5.Strategy Analytics:2021年全球筆電出貨量達到創紀錄的2.68億台集微網消息,Strategy Analytics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在2020年達到高點後,在2021年同比增長19%,再次達到創紀錄的2.68億台。隨着2022年的開始,該行業必須對持續存在的供應問題以及不斷增加的貨運和製造成本保持謹慎。實際上,筆記本電腦的商業需求在2021年第四季度依舊保持強勁,而中小企業和消費者抓住了巨大的假日折扣季,強勁地結束了2021年。面對供應限制,整個行業優先生產筆記本電腦,以滿足混合工作需求。Strategy Analytics行業分析師Chirag Upadhyay表示:「2021年Q4成為筆記本電腦市場又一個強勁季度,為又一個強勁的年份畫上了句號。混合工作環境的持續需求支持了發達市場的增長,同時也受到windows 11和DaaS誘人價格的推動。新興市場受到中小企業持續需求的推動,同時消費者繼續向移動性轉變。此外,因元器件短缺和供應問題,從2021年Q3開始推遲的訂單也在Q4得到了解決。」在廠商的細分方面,2021年第四季度,聯想筆記本電腦出貨量為1620萬台,同比下降9%,環比增長6%;同期惠普保持第二的位置,筆記本電腦出貨量達到1450萬台,同比下降4%;戴爾筆記本電腦出貨量達到創紀錄的1320萬台,同比增長14%,環比增長8%;蘋果延續了之前的勢頭,在2021年第四季度創造了該公司歷史,在假日季出貨量超過660萬,同比增長了11%;宏碁以520萬台的筆記本電腦出貨量重返前五名,與上一季度受供應問題的負面影響相比,環比增長6%。不久前,Digitimes Research最新報告預計,與2021年第一季度相比,季節性影響對2022年第一季度的筆記本電腦市場的影響將更大,總出貨量預計將較上一季度下滑10%。零售渠道的訂單拉動效應將放緩,零部件短缺將在該季度進一步緩解。根據該報告,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將同比增長近5%,而與去年同期需求主要來自於教育和廉價消費產品不同的是,這一季度需求將主要針對高利潤率的企業和中高端消費產品。Digitimes Research預計,2022年第一季度,這兩款筆記本的LCD模塊良率將顯著提高,兩款產品的總出貨量預計將在本季度超過200萬部,環比增長10%以上。(校對/Arden)集微網消息,據業內消息人士稱,筆記本電腦用芯片和組件的短缺情況已經趨緩,但物流瓶頸對於希望增加出貨量以滿足返校需求的ODM和品牌工廠來說將是一個挑戰。據digitimes報道,美國西部數萬名碼頭工人的合同將於2022年 6月到期。如果勞資雙方的談判破裂,物流危機將進一步惡化。在春節前,宏碁董事長陳俊聖便已指出,目前物流情況繼續惡化,不僅在歐洲和美國,在集裝箱周轉率正在下降的亞洲也是如此。從中國大陸到歐洲的鐵路運輸也很緊張,導致運輸時間增加了一倍。據了解,宏碁於2021年底面向美國市場出貨的筆記本電腦預計將在2022年4 月之後分發到渠道。不僅宏碁是如此,事實上,目前其他品牌工廠都在從中國大陸的筆記本ODM發貨到美國,都是為了準備6月/7月的開學需求。ODM稱,目前的問題不在於海運,而在於集裝箱到達港口後如何將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物流問題。集裝箱到達港口後將集裝箱從船上卸下需要碼頭工人。然而自美國爆發疫情以來,港口一直缺乏人力。所有有相關症狀的碼頭工人,即使是有輕微症狀的碼頭工人都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隔離。對於已經缺乏人力的港口來說,這加劇了運輸困難。此外,國際碼頭和倉庫聯盟(ILWU)預計將在6月與勞動力簽署一項新協議。勞資雙方的談判能否成功,將決定物流危機是否會惡化。市場分析師警告說,如果談判破裂,2022年的運費將升至新高。更多新聞請點擊進入愛集微小程序閱讀
1.Counterpoint:2021 年Q4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下降 6%,蘋果登頂
2.長電科技:先進封裝已成公司主要收入來源
3.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印發,重點開展光子、專用芯片等領域核心技術攻關
4.小米官宣將於2月16日發布Redmi K50電競版
5.FBI被曝使用谷歌「地理圍欄搜查令」追蹤安卓手機位置
6.利和興:公司的MLCC項目現處於試生產階段 暫未開展銷售
7.萬潤科技:公司紅外產品已服務於iRobot/石頭科技/小米等優質客戶
8.卓勝微:公司GPS LNA和GPS濾波器可應用於衛星導航系統
9.【每日收評】集微指數漲0.53% 特斯拉2021年在華收入達138.44億美元
10.Strategy Analytics:2021年全球筆電出貨量達到創紀錄的2.68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