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3.23-2022.3.23
六年前的今天,也是如此明媚的春日,呂劇公眾號誕生了。
說它是一聲驚醒世人的春雷,在呂劇界引起強烈反響;倒不如說它是一顆茁壯成長的春筍,為戲曲藝術宣傳增添了新的生機與希望。
這顆成長中的春筍,是呂劇人擴大朋友圈的抓手,是呂劇宣傳事業邁入新篇章的動力,是呂劇藝術走向新時代的見證。
六年時間太漫長。這裡傾注了園丁們夜以繼日的付出耕耘。
這裡有拼搏的汗水。多少次抬頭,窗外星光滿天;再起身時,東方已泛起魚肚白,迎來又一個晨曦。一篇篇精彩的推文,一張張漂亮的劇照,一段又一段近乎失傳的錄音視頻,一位又一位藝術家們的美麗人生……公眾號對呂劇藝術一點一滴的奉獻,都是用別人的休息時間,在夜深人靜時燃燒生命換來的。
這裡有委屈的淚水。並不是所有人都理解我們,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對無私奉獻者懷有感恩之心。想做事真難啊,何況是我們這樣一無機構、二無人員、三無經費的組織!我們無意涉足複雜的人際關係、不願陷入來往的明爭暗鬥,但有時真是事與願違。被誤解、被為難、被抄襲,淚水屢屢澆滅我們的熱情。
六年光陰容易過。這顆春筍的成長源於所有人的愛護澆灌。
這裡有成功的歡笑。我們想做事,而且做成了!觀眾們的留言催更,就是我們一次次傷心失望後又重新燃起的不竭動力。可以自豪的說,我們是山東影響力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戲曲自媒體,微信號累計閱讀量800多萬人次,抖音號累計播放量2200多萬人次,在呂劇宣傳工作中做出了驕人的成績,史書應有屬於我們的一筆。
這裡有收穫的歡欣。我們收穫高山流水的友情,提升獨當一面的能力,實現回饋社會的人生價值,還欣賞到賞心悅目的珍貴藝術。我們用青春無悔,為呂劇建起體量龐大的視聽博物館,為觀眾帶來千金難買的饕餮盛宴,為藝術注入蓬勃發展的源頭活水。莫愁前路無知己,我們贏得了大多數人的尊重肯定。
人的青春能有幾個六年呢?公眾號與大家互相陪伴,走過了整整六年,兩千多個日夜。
心血澆灌春風暖。祝呂劇早日擁有一片茂林修竹。
願更多同仁支持。謝謝大家!
呂劇界的志願者
2022年3月23日

2021年慶祝五周歲創作。作詞王琰澤、江天,作詞指導王明月;唱詞整理蘇智,作曲蘇智、韓日成;音樂製作劉成宏,墜琴金壯,錄音劉春光;演唱郭愛琴、董家嶺、傅煥濤、王淑芝,合唱任婧、李佳蕾、李佳欣。

再次對新老朋友表示感謝
謝謝大家長期以來的支持
您是怎麼關注公眾號的呢
歡迎說出自己的呂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