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粥左羅的第2250期分享
作者l雨令 編輯l 慕白
來源l自言稚語(ID:selfgrowing1118)
分享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這是常見的「心智偏見」。
我們看別人的時候,關注的總是成功的結果,而不是他們為實現目標所付出的辛勞和奮鬥,也不是他們在成功前所經歷的失敗和成長。
而我們在看自己的時候,卻相反,我們關注和感知到的卻只是邁向目標的艱辛和痛苦,而不是那個可能成功的結果。
「運氣」的概念源於這種感知上的偏見:我們總是會認為有些人生來就運氣好,而有些人卻總是接二連三地倒霉。
可是許多事情之間並沒有簡單的因果關係, 都是隨機性使然。
運氣其實就是一個事情發生的概率,而成功往往是偶然的小概率事件。
事實上,在人的一生中,我們都會有高潮和低谷,有運氣好和運氣壞的時候,這往往都是非常隨機的。
生命就是在跟我們玩着擲骰子的遊戲。
但我想告訴你,我們實際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自己的運氣。
儘管我們可能不會直接影響在任何給定時刻進入我們生活的主要機會,但我們可以間接地影響:
如果我們將「運氣」定義為並非完全由我們控制的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好機會和好事情的數量,那麼最近的研究不僅發現某些人比其他人幸運得多,而且這些幸運的人有很多共同點。
幸運的人有特定的心智模式所驅動的行為和心態,這使得他們比其他人擁有更多的機會和優勢。

01
多與他人建立聯繫
心理學家理查德·懷斯曼是運氣的權威,在他的書籍《The Luck Factor》中,他發現:預測一個人到底可以有多幸運,可以看看他們與周圍的人建立了多少社交和連接點。
幸運的人喜歡與他人建立聯繫,並且很樂於這樣做。
在新的處境中,不幸的人更傾向於與自己已認識的人或喜歡自己的人交談,而幸運的人則會選擇和更多人交談,即使是還不熟悉的人。
生命中的大多數機會都不會神秘地降臨在我們身上,它們往往會通過我們與周圍人偶然的連接而來。
就像我最近訂了一個民宿,加了老闆微信之後,我們聊了很多,非常投機。
他很熱情也很友好,給我推薦了很多可以去的地方,特別是大理有個叫沙溪古鎮的地方。
當時我沒想太多,因為沙溪古鎮有點遠,可是我已經訂好了民宿,錢可能也沒法退,也就作罷。
沒過幾天,老闆說他有幾個北京的朋友在7月底來大理,想住他家,問我能不能給我們安排在他家旁邊的民宿住幾天。
我靈機一動,這不正好麼,我可以這幾天去沙溪古鎮,在那邊呆兩天,既滿足了老闆的訴求,也給了我去沙溪古鎮的機會,還沒增加我額外的費用。
似乎好運總是可以踩準點兒往我身上砸。
懷斯曼在他的書中指出:
「我發現,在正確的時間處在正確的位置,實際上就是處於正確的心態中……
幸運的人們通過與大量的人進行互動來增加他們遇到好機會好事情的幾率。
那完全是有道理的:機會是數字遊戲。
因為你可以連接的人員和想法越多,那好的見解和機會也就越有可能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俗話說,比你知道什麼更重要的,是你認識什麼人。

如果你總是按照固定單調的路徑工作,學習和生活,那意外的好運是很難發生的,因為你沒有給它一個乍現的空間。
好運需要一個讓它碰巧出現的空間,而為了塑造這個空間,你需要給平淡的生活帶來一些變化和冒險。
就像我在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里,突然決定寫作一樣,這件事情就是我對生活做的一次特別的冒險。
我記得自己那時候決定每天早起寫1000字,不管寫什麼,就是一定要湊滿字數。
慢慢地,我發現自己對於文字的駕馭能力還不錯,同時又偶然參加了一個演講,就萌生了寫公眾號的想法。
因為在生活中的某個嘗試和冒險,這給我帶來極大的變化和成長,也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機會。
開放性和自發性將為你帶來更多潛在的機會和冒險。
當我們採取某些新的行動時,我們才有機會看到新的可能性。
即使那些嘗試和冒險最終沒有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好運和機會,但是他們必然給你打開一個全新的視角甚至是全新的世界,這就是我上面提及的那個空間,這預示着你現在無法理解的可能性。
最關鍵的,是你要思想開放,並在總是主動地創造生活。

03
善於在壞事中發現好事
所謂幸運,說到底就是個概率問題。
但是,如果你相信了你的世界是幸運的,那你就願意付出努力,你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大高於沒有動過這個念頭的人。
好和壞,也就是一念之間。
這個世界,其實並沒有好壞之分,一切都是相對而言的。
很多時候,一件事情的好壞,在不同的人眼裡是截然不同的。
就比如,有位學心理學的人說過一個他克服失眠的方法。
他說,每次失眠之後,他根本就不焦慮,反而對自己說:「這下太好了,我又有時間可以學習了,乾脆在睡不着的時候看看書,增加一點自己的學識。」
然後,他就會起身依靠着床頭,拿起一本書來讀。由於內心放鬆,過了一二十分鐘睡意就來了,很快他就能安然入睡。
這種面對問題選擇積極主動的心智模式,不僅讓他的失眠得到緩解,而且也讓他有時間閱讀。
每個人都有選擇一己態度的自由,就是我們的心智可以做出一個所謂的好壞判斷,我們可以讓好壞之間相互轉換。
所以我們總可以有這樣一種心智模式,就是能夠從困境中發現生活的意義,從所謂的壞事中看到好的一面。
也許有人會覺得,這不就是所謂的正能量嗎?這不就是朋友圈裡泛濫的心靈雞湯嗎?你甚至會覺得這種心智模式是一種「阿Q精神」,自欺欺人。
那是你對這種心智模式的誤解,如果我們總是喜歡把困境當做無能為力的阻礙,總是把一件事情往壞的方面考量,甚至沒有一點兒把壞事看成好事的能力,你不覺得這樣的生活很悲催嗎?
如果老天給你發了一手好牌,你打得不錯,那沒什麼了不起。
如果老天給你發了一手爛牌,結果你不僅沒有怨天尤人,反而把這手爛牌打得風生水起,那才真正地令人肅然起敬。
04
成為積極的悲觀主義者
這個世界,無常就是它不變的規律。
19世紀的作家奧斯卡·王爾德說過一句話:
「人生有兩個悲劇,第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第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
哲學家莊子也有個很經典的論述——事若不成,則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則必有陰陽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後無患者,唯有德者能之。
這就是說,當事情不成的時候,會有顯而易見的麻煩擺在你面前;當事情成了之後,你又會面對一種更加複雜的新的生活場景,而你又將會遇到新的問題和麻煩。
事情都是依照它們自己的方式發生着,所有重要的事情都無法被你所操控,它們超越你的掌控,你頂多只能允許它們發生,你頂多只能敞開大門,讓事情發生,但你沒辦法迫使它們發生。
這其實就是這個世界的自然律,很多重要事情的發生都是意外,往往超越了我們的預期。
如果細心觀察這個世界,其實有兩種類型的人,一類是「消極的樂觀主義者」,另一類是「積極的悲觀主義者」。
消極的樂觀主義者,他們思考問題常常是「要是怎麼怎麼就好了」,他們總是相信只要達到了他們的預期,問題麻煩就消除了,然後就可以一勞永逸的享受這個世界的美好。
而積極的悲觀主義者,則認為在這個世界裡,問題總是層出不窮,麻煩總是來去不絕,而生活,就是一個升級打怪的過程。
他們不會期待生活都按照既定的軌道運轉,而是積極地面對發生的事情,出現的問題,然後安於當下,做自己可以盡的一份力。
事實上,我在跳槽到現在這家公司的時候,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因為在我進公司之前,部門已經有人比我先進來,所以我剛來的時候,大家都搶着幹活,沒有一個明確的分工,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所以當時我就主動去找部門老闆談,不管在職位title上還是工作能力上,我都覺得自己能勝任產品質量主管的角色,所以自己主動要求老闆做好分工安排。
最後老闆也支持了我在這個角色上的工作,所以我在後續的職業發展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當你抱持着積極的悲觀主義者的心態,你就凡事不輕易抱怨,不輕易放棄自己的主動選擇權,願意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從而能夠掌控自己的人生,為生活創造出新的機會和好運。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運氣好的人之所以運氣好,說白了,就是他總是能跳出自己的主觀視角,隨時留意周圍事物的價值,並且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和行動來面對生活拋出的考驗。
如果你總是認為自己很不幸,那是時候做出一些改變了。
END
人生所有美好的結果,都不是自然發生的
而是需要刻意為之
先學會如何成長,再拼命成長
美好的結果就一定會到來
我花了6個月時間
把過去幾年的爆發式成長經驗
全部總結到這門成長課里
內含25個爆發式成長思維模型
囊括了我從月薪5K到年入千萬的成長心法
目前報名人數已突破12000人
下單後即可聽課
課程可永久回聽,並免費享受迭代
現發放一些大額優惠券,限時有效
成長有方法,一年頂三年
歡迎掃碼了解



看完記得關注@粥左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