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氨綸國內前五、芳綸全球前三。

作者|Los

編輯 |小白
氨綸強周期靠天吃飯,2022開頭增長乏力
近期人民幣連續貶值,利好出口,紡織相關企業受到市場關注。
今天風雲君就繼華峰化學(002064.SZ)、新鄉化纖(000949.SZ)後,給大家介紹第三家氨綸第一梯隊的山東老牌國企泰和新材(002254.SZ)。
其吾股排名390名,前10%的水平,財務基本面表現不俗。
(來源:查公司就上市值風雲APP吾股排名系統)
泰和新材成立於1998年,2008年於深交所上市,主要從事氨綸、芳綸等高性能纖維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根據營收占比,氨綸業務占6成,芳綸業務接近4成。
2021年國內氨綸產能及需求量均達到同比增長11%的水平,氨綸價格更是達到了50-70%的上升,並伴隨着疫情好轉,刺激服裝出口,2021年前三個季度氨綸處於供不應求的局面。
(來源:2021年年報)
2021年行業有利好,公司氨綸業務營收同樣實現了翻倍,達28.2億,同比增速高達88.4%。並且該業務毛利率也有增長19個百分點的好成績。
雖然眾頭部玩家在2021年均實現量價齊升,但氨綸行業周期性強,大家都是多年不開張,開張吃多年。
2021年四季度開始進入調整期,氨綸下游需求增長乏力,供需開始反轉,價格明顯下跌,同時伴隨各大企業的新增產能逐步釋放,氨綸行業走向低迷。
2022年一季度,公司總營收為10.5億,同比增長10.6%,歸母淨利潤為1.4億,同比下降17.6%。
華峰化學與新鄉新材2022年一季度歸母淨利潤也同樣表現出同比下降,下降幅度分別為15.8%和86.5%。
這樣的成績完全在意料之中,面對氨綸行業的特性,公司在2022年4月22日互動易上也做出了這樣的表示:第一大主營業務氨綸不是公司未來重點發展方向,資源將向芳綸及創新業務傾斜。
一句話就是,芳綸是公司未來的殺手鐧,對氨綸的投資有限。
論競爭格局,芳綸更香
芳綸纖維主要分為對位芳綸和間位芳綸,其中對位芳綸兼具高強度、耐高溫、阻燃、絕緣、耐化學腐蝕等功能。主要應用領域為光纜增強、複合材料、汽車工業等。
間位芳綸則具有熱穩定性高、耐輻射性等功能,在防護服裝、高溫過濾材料、電氣絕緣紙等方面有廣泛應用。
整個行業看,2021年全球名義產能為12-13萬噸,同比增長10%,全球總需求為10-11萬噸,同比增長約20%。
作為國內首家芳綸企業,泰和新材的產能在1.5萬噸,目前處於產銷兩旺的局面。
(來源:2021年年報)
2021年泰和新材芳綸業務營收達15.7億,同比增速高達68.1%,可以說兩大業務公司實現了雙豐收。就歷史數據看,芳綸業務近六年的營收CAGR為21.4%,是高於其氨綸業務的。
(來源:2021年年報)
在兩大主營業務共同作用下,泰和新材2021年總營收為44億,同比增速為80.4%,近7年CAGR為15.6%,但如果剔除高增長的2021年,2015-20年,6年只是實現了7.3%的低速年複合增長。
(來源:2021年年報)
2015-2022年第一季度,扣非淨利潤累計為16.6億。2022年一季度數據看同比有下降,但較前幾年比,仍表現不俗。
(來源:2021年年報)
盈利能力方面看,芳綸比氨綸更賺錢:即使2021年氨綸有爆發式的表現,但毛利率仍是低於芳綸,近4年芳綸毛利率基本處於35%以上,也是近6年持續拉動公司綜合毛利率的主要推手。
(來源:2021年年報)
同行業對比,公司毛利率與淨利率與行業中位數基本持平,2022年一季度,公司淨利潤為15.7%。
(來源:註冊制時代肯定要用的市值風雲APP)
公司兩大主營產品八成以上都在內銷,但外銷更賺錢,2021年外銷毛利率高於內銷20個百分點。
此外,2021年前五大客戶營收占全年總銷額的22.9%,其中關聯交易為2.9%,涉及芳綸紙產品。此外,公司向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7.7億,占全年採購額的40.2%,其中8.1%涉及到關聯交易。
而這些關聯交易要從公司原控股股東煙臺泰和新材集團有限公司(泰和集團)說起。
「如何把大象裝進冰箱裡」?芳綸業務打造歷程
逐漸向芳綸業務轉移這步棋公司早在2019年8月就開始下了,這步棋大概分四步走。
第一步就是吸收合併公司原控股股東泰和集團。
公司通過向泰和集團的全體股東國豐控股、裕泰投資發行股份,承接泰和集團的全部資產、負債等,並註銷泰和集團持有的公司股份。合併完成後,國豐控股、裕泰投資將成為公司新的控股股東。
(來源:公司公告)
2020年6月公司收到證監會核准批覆,公司總計向國豐控股和裕泰投資發行2.34億股,作價21.7億。吸收合併完成後,泰和集團原持有公司的2.17億股被註銷。
同時,國豐控股與裕泰投資簽署了《一致行動協議書》,重組後兩者為一致行動人。
(來源:公司公告)
本次交易完成後,更有利於泰和新材業務的協同性,並且有助於公司芳綸業務產業鏈。
第二步就是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泰和新材擬向國盛控股、裕泰投資、交運集團、國資經營公司等12名自然人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民士達65.02%的股份。
本次購買資產公司共計發行股份2209萬股,發行價格為9.27元/股,交易作價為2.05億。
(來源:公司公告)
本次交易前,公司及泰和集團分別持有民士達15%和16.84%的股份。交易完成後公司合計持有民士達96.86%的股份。
民士達是生產芳綸紙的國內龍頭企業,該行業目前呈全球寡頭壟斷格局,美國杜邦公司占據絕對優勢,國內有產能的企業較少。
而另一方面芳綸紙所需的原材料主要是芳綸沉析纖維和芳綸短切纖維,而具備原材料芳綸纖維產能的企業大多不對外銷售。民士達80%的原材料採購主要靠泰和新材。交易完成後,公司芳綸產業鏈可以向下延伸。
此外,由於芳綸紙下游面向變壓器、電機,高端應用領域還涉及航空航天、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及5G電子通訊領域,因此受到市場關注。
公司公布民士達的產品毛利率2019年為28.6%,高於公司綜合毛利率。民士達也做出了業績承諾,2020-2022年主營業務營收均不低於1.5億、1.6億和1.7億。
(來源:公司公告)
2021年民士達主營業務營收達到2.1億元,完成率為132.1%,超額完成任務。當然,這個體量不足泰和新材的5%。
緊接着第三步募集配套資金,公司通過向國豐控股或其關聯企業在內的合計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3434萬股,共計募資4.9億。
(來源:公司公告)
其中,2.46億用於償還貸款及補充流動資金,其餘2.48億用於年產3000噸高性能芳綸紙基材料產業化項目。截至2021年年報,該項目進展為20.2%。
(來源:2021年年報)
三步走完,公司總股本從6.1億股增加至6.8億股,截至2022年一季度公司總股本數未變,控股股東仍為國豐控股,國豐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37.97%的股份,最終實控人為煙臺市國資委。
2021年10月公司又開始謀劃第四步棋,仍是對芳綸產業鏈布局。公司發布預案擬向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約2億股,募資30億。其中,發行對象包括控股股東國豐控股,以現金方式認購,認購金額不超過6億。
募資30億,其中約17.6億用於對位芳綸產業化項目的投資,約7.5億用於間位芳綸產業化項目,剩餘4.9億用於補流。
(來源:公司公告)
根據公司披露,1.2萬噸/年對位芳綸項目建設期為36個月,至2023年底和2024年底分別新增紡絲產能6000噸/年,靜態投資回收期為6.27年。
而間位芳綸項目達產後形成差別化產品7000噸/年產能,建設周期為18個月。間位芳綸第二個項目達產後將有9000噸高性能芳綸的年產能力,建設期24個月。
該預案目前已獲得煙臺市國資委審批通過,2022年3月25公司收到證監會的受理單,目前在走審批流程。
粗略算一下,增發2億股,募資30億,基本上發行價格鎖定在15元/股,在2021年10月發布這個預案的時候公司股價還處在19元/股,但最近市場很慘澹,2022年4月25日收盤上證指數更是狂跌到2928點,誰都頂不住。
截至5月5日收盤,泰和新材股價為13.63元/股,較發布預案時已跌沒近30%,更是跌到15元/股可能的發行價以下。雖然控股股東自認6億,但這次募資能否順利進行還面臨高度不確定性。
(來源:註冊制大家都要用的市值風雲APP)
現金流較充裕,分紅較大方
泰和新材的現金循環周期在近6年及1期里有大幅改善,2016年為117天,到2022年一季度末下降至25.9天。說明公司完成一輪「購存銷」占用自己現金的壓力很小。
(來源:2021年年報)
2015-2022年一季度,公司總共產生了24.9億經營現金流,資本開支23.5億,最終自由現金流淨流入1.4億。
2018年開始公司加大了資本開支,2021年公司屬於掙得多投的也多,而2022年一季度末經營現金流淨額更是罕見出現了負值情況。
(來源:2021年年報)
近幾年公司淨現比波動較大,2021年業績雖然大增,但淨現比僅為0.75。收現比2021年為0.61,公司淨收益與回款情況都比較一般。
(來源:2021年年報)
公司的資產負債率從2018年開始明顯上升隨後穩定,2022一季度末為43.1%,水平較高,有息負債率走勢一致。
(來源:2021年年報)
公司分紅情況,如果和隔壁的華峰化學和新鄉化纖比那還是相當大方的。2015-21年,公司歸母淨利潤總計18.5億,累計分紅9.4億,總分紅占比高達50.9%。
(來源:2021年年報)
泰和新材主營業務是氨綸及芳綸,前者營收增速與毛利率均不敵後者,未來公司重要發展戰略向芳綸業務傾斜。
2022年公司表示氨綸業務將有增量,芳綸業務還需關注產品結構。
公司通過合併吸收、購買子公司股份以及募資來整合芳綸產業鏈,最近又擬向芳綸項目募投30億,但尚未通過證監會批准,仍需關注。
免責聲明:本報告(文章)是基於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台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雲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雲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以上內容為市值風雲APP原創
未獲授權 轉載必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