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一部《都挺好》讓蘇州五卅路歷史文化街區成功「出圈」,一時間成為眾多遊客爭相前往的打卡地,知名度上升的同時,其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工作也隨之受到關注。
歷史文化街區擁有深厚的人文底蘊,有「天然攝影棚」之稱,一直廣受影視劇組青睞。近年來,廣東省內也有越來越多的歷史文化街區在大小熒幕上登台亮相,它們為影視作品提供真實的拍攝場景,而影視作品也為其帶來流量效應,吸引觀眾眼球的同時也保留了珍貴的時代影像。雙方相輔相成,相互成就。


電視劇《破冰行動》中騎樓街區追車場景

在兩排始建於民國的南洋風情騎樓中間,出租車與小轎車展開了激烈追逐,上演着影視作品中經典「追車戲」,動態與靜態、古老與摩登此刻在畫面中相互碰撞,為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
電視劇《破冰行動》里的這場飆車戲拍攝於中山市老城區的歷史文化街區孫文西路、孫文東路和太平路等路段。其中,孫文西路兩側林立着始建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騎樓,是歐式殖民地風格建築與嶺南騎樓建築的混和,建築學上稱為「南洋風格建築」,至今還保存着精湛木雕、灰塑等中西合璧建築物體。

電影《讓子彈飛》中化身「鵝城」的梅家大院

位於江門市台山市端芬鎮的梅家大院也是影視劇組頻頻造訪的拍攝場地,曾在《讓子彈飛》《臨時大總統》等電影中大放異彩,宛如一座「民國影視城」。多部反映華僑之鄉情況的電視劇也曾在此取景,梅家大院因此打開了知名度,被列入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南粵古驛道江門台山「海口埠-梅家大院」段的重要組成部分。
該大院始建於1931年,建築群占地面積80畝,108幢二至三層帶騎樓的樓房,呈長方形排列,鱗次櫛比,整齊劃一。業主將各自旅居國的風情和建築特色融入於中華建築藝術之中,因而大院的建築物既表現出歐美建築風格,又兼呈現了我國傳統的建築藝術,雖然每幢樓宇規劃整齊,但外型卻各異,非常符合以民國為時代背景的年代戲以及華僑題材影視劇的拍攝場景需求。

電影《八兩金》中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潮州古城街景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我們當下所看到的街區數十年前後或許是另一番景象,而在真實場景中拍攝的影視劇會在無意間為城市面貌「存檔」,用影像的方式留住記憶和鄉愁。拍攝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八兩金》(又稱《衣錦還鄉》)就用這種方式為潮州古城留下了珍貴的歷史影像。
《八兩金》講述了改革開放初期紐約華人回潮州鄉下探親的故事。為了拍出親切風趣的鄉土情懷,劇組在潮州取景,留下了當年潮州太平路、東城門、東門街、廣濟橋等歷史文化街區及文物保護單位的影像。據了解,明清時期太平路與東門街牌坊林立,俗稱「牌坊街」,於1951年因阻礙交通、廢墜傷人被悉數拆除。2006年,潮州啟動牌坊街修復工程,23座古牌坊重現街道,而《八兩金》則將重修前沒有牌坊的「牌坊街」留存在影片中,當地觀眾可在影片中再覓往日的街區場景。

TVB電視劇《守業者》中的逢簡水鄉

小橋、流水、遊船……安靜祥和的嶺南水鄉景象與跌宕起伏的懸疑劇情交織於2014年首播的TVB(香港無線電視)電視劇《守業者》中。在收穫良好口碑的同時,該劇也將其拍攝取景地,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佛山市順德區逢簡水鄉「安利」給了廣大觀眾。
逢簡村被譽為「嶺南小周莊」,境內水系豐富,自西漢起就有人在此生息,後發展成一方集市,到了唐朝就已成村。逢簡村在清朝末年達到鼎盛,手工紡織業發達,號稱「小廣州」。村中河道旁有民居、宗祠等鄉土建築組成的聚落群體,建築沿河而建,並沿河修築石磡,長達十餘公里。在影視劇的帶動下,原本相對「冷門」的逢簡水鄉受到了越來越多遊客的青睞,迎來了發展新機遇。在《守業者》播出後,逢簡水鄉又先後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2017中國最美村鎮50強、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2020年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等名單。

如今,藉助影視作品來助力活化利用工作已成為越來越多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單位的選擇。《破冰行動》《灣區兒女》協拍方,中山旭日輝煌影視策劃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顯輝表示,歷史文化遺產承載一個地方的文化歷史,通過影視作品的傳播,會讓更多的人深入了解該地區的人文歷史和文化傳承,同時帶動旅遊文化的發展和推動城市的知名度。
徐顯輝告訴記者,與傳統影視基地相比,在歷史文化遺產進行影視劇拍攝有優勢,也有劣勢。歷史文化遺產的建築體拍攝優勢就是陳設量少,有歷史的沉澱,畫面質感比影視基地更真實,更有質感,通過畫面能看到歲月的痕跡,更能還原故事的真實性。其劣勢就是無法完成一些破壞性的拍攝,而影視基地能夠完成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區不能實現的拍攝需求。
徐顯輝提醒,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區內拍攝首先要了解該區域的基礎結構、交通設施、消防安全設施以及歷史文化遺產的屬性,嚴格執行文物保護法,做好安全防範措施。拍攝過程中要成立安全責任小組與安全責任人,監督劇組各部門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拒絕人為或非人為的損壞。
來源:廣東建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