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他們是一對三面之緣的閃婚夫婦,本該攜手共渡半個世紀的幸福之旅。

怎奈兩場癌症和下崗,他們只能搭上此後數十年,去面對命運的安排。

然而,苦難可以是悲劇的開始,也可以是另一種浪漫的起點。

他們的故事裡,既有時代變遷中平凡人物的愛與執,也有偌大城市裡渺小個體的苦與樂。

當我們從宏大敘事下潛到生活角落,這些真實的經歷,遠遠比聽過的任何道理都生動而立體。

那些隱藏在瑣碎日常中的微光,像一個個指引心路的燈塔。

在這個特殊的當下,給了我們更為真切的能量。」



爺爺藍福宗,奶奶張文瓊,是龍湖萬年青計劃在金牛區銀桂社區的幫扶對象。龍湖萬年青計劃,旨在通過對老舊小區及入戶適老化改造,提升老人的生活質量。

以此為契機,2022年4月16日,我們如約來到二老所在的小區。

那是一個上世紀90年代的安置房,家裡除了白牆和地磚,幾乎沒怎麼裝修過,牆上嶄新的水電線路、開關、燈具,還是龍湖萬年青計劃適老改造剛換上的。

據老人說,家裡有限的幾個家具,「除了一張床和一個電視,都是別人不要了撿回來收拾收拾就用了,這都記不清多少年了」。

招呼我們坐在撿來的老式座椅上後,健談的二老便為我們展開了屬於他們的「羅曼蒂克史」……




藍爺爺與張奶奶,現年76歲的他們在當初其實並不屬於一個「圈子」。

爺爺當年擁有那個時代偶像級的職業:軍人;而奶奶只有那個時代更平凡的身份:農民。

結婚之前,他們不過匆匆見過三面。

往返成都和河南,等一封回信需要半個月,信里從來不會談情說愛,但「只要有書信寄來,就代表對方心還在」,那是不需要言明的默契。

後來,趁着探親假期,兩人正式結為夫妻。

▲兩位老人幸福的笑容

一年後,她懷着身孕乘拉貨的火車顛簸1300多公里,去河南體驗了兩個月軍嫂待遇。

女兒出生那天,直到陣痛來臨之前,她還在公社的農田掙工分。她甚至沒有覺得生孩子是一件需要多么小心的事,一路忍着劇痛,徒步走了好幾公里去醫院。

孩子出生後,因為只能一個人帶,所以就裝在背簍里放到田邊,孩子在田埂大哭,她就在田裡抹淚。

退伍後,憑藉在部隊榮立過三等功,他進入了七八十年代成都一家知名國企,擁有了一份在當時比公務員還令人羨慕的工作。

▲藍爺爺的軍功帽

每天下班後,他仍要幫妻子分擔農活,第二天早上還得用自行車拖着一百多斤的蔬菜去十多公里外,賣完再趕去廠里工作。

那個年代的生活,遠比今天大多數人艱苦太多,卻也比今天更容易感受到幸福。

他們沒有那麼多停不下來的欲望,也沒有充斥着焦慮或幻覺的信息繭房,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當下,關注着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把日子過好,把人照應好。

「今天年輕人再大的事,在那個時候都是小事。」說起兩個時代的對比,他不禁感慨道。




▲房間裡的平安與福字


兩次癌症,兩場大手術,以及漫長的化療,吃不完的藥……這一切,都沒能把憔悴和蒼老寫在張奶奶臉上。年過七旬,依然能從舉止中看得出年輕時的精神和幹練。

如果不是手術剝奪了她的食道和聲帶,她一定是個能說會道的成都老太太。

▲藍爺爺和張奶奶正與我們回憶往事


儘管說話着實困難,張奶奶還是很喜歡和年輕人聊天。只是藍爺爺有些不樂意,「哎呀,你說不出來就少說點兒,嘴皮都開始發黑了……」,她只是淡然一笑,然後默默降低聲量。

她說,現在麻煩的還是吃飯,只能一點一點咽,因為食道太窄,經常卡在裡面……我們本不忍追問病痛的細節,但她卻坦然的聊了起來。

「我們屬於因病致貧」,這是藍爺爺給自己家下的定義。

▲張奶奶正擇菜準備午飯

為了掙錢,他們把家裡改成小賣部和麻將館,白天開小賣部,晚上守麻將館。藍爺爺一天24小時連軸轉,這個月掙到的錢,買下個月的藥,努力到沒有任何時間感慨和難過。

經過足夠時間的走訪,龍湖萬年青計劃了解到這樣一對老人,便如約為他們的老房子,換新了電線,重裝了電箱、電燈和插座。

▲萬年青計劃工程師傅正在進行入戶改造


張奶奶看着床頭新裝的插座樂不可支,說以前得走到臥室門口才能按到開關,現在躺在床頭就能亮燈,再也不怕晚上摸黑摔着。

▲被張奶奶津津樂道的新電燈開關


「以前最怕她一個人做飯,這房子久了,成都又潮,夏天很容易着火。有一次,她戴着膠手套,手指都觸電了,現在可放心了。」藍爺爺說着,眼裡都是自己的老伴。

「當初我媽簡直喜歡他得很,一直就覺得這個人比哪個都靠譜。」張奶奶如今再回憶起當年自己母親對藍爺爺的評價。

從她欣慰的表情里看得出,這些年一定又有了更真切的體悟。




難,這個詞不知道今年聽多少人說過。

而當我們聽到二老的故事,也許會感受到一些些的幸運,看到他們與命運至暗時刻的抗爭與和解,才能真正懂得何為「積極」,何為「樂觀「。

張奶奶家裡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但每一樣都很整潔。癌症打亂了的人生節奏,卻沒有打亂她的生活態度。

奶奶在門口種了一片花園,花園裡有一個養滿紅色金魚的魚缸,還有一隻色彩艷麗的鳥。今年的冬天很長,我們在那裡第一次感受到:春天來了。

▲張奶奶的花園


總有人在抱怨時運之艱,感慨命運不公,但也總有人在你不知道的某個角落,揚起嘴角,迎擊人生風暴,成為絕不躺平的孤勇者。

「敬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這句話,改編自另一個與癌症抗爭了九年的作詞人「唐恬」的《孤勇者》。

我們用它來表達對藍福宗爺爺和張文瓊奶奶的敬意,尊重與感激他們,用一次談話,一個故事,治癒我們。



目前

龍湖公益基金會萬年青計劃

在成都仍在持續進行

27654米電線、40個電箱、903個開關、

156盞燈、838米水管、186個水龍頭……

這些代表着龍湖公益行動力的數字

還將承載更多故事和情感的空間


龍湖的善待

也將會和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一樣

歷久彌新

偌大的城市中

他們已並非「孤勇」

龍湖一直在身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