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發展健康文旅項目並不是只能通過醫療資源、醫療設備的堆砌,也不是只有健康城、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現如今,健康旅遊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如何將健康和景區結合到一起,探索出景區的特有模式,打造屬於自己的獨有健康文化IP,是大健康文旅項目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隨着健康中國進一步上升成為國家戰略,各地紛紛出台相關政策以扶持大健康產業,金融投資、地產大鱷也已經聞風而動,加大了對大健康產業的投資,大健康產業無疑是下一個「風口」。目前,大健康主要包括醫療服務、醫療保健器械、醫藥產品、健康諮詢等生產與服務領域,同時和文化養生、醫療旅遊、養老產業、運動康復等融合產生了不少新業態。本文在此背景下,探討大健康旅遊的發展模式、現狀、相關旅遊產品,並分享相關案例。大健康文旅是一種廣義的健康文化旅遊概念,是隨着人們的健康理念的延伸而產生的,它圍繞着人的衣食住行與健康生活的關係,關注各類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和誤區,提倡自我健康管理,即不僅有科學的健康生活,更要有正確的健康觀念。《「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當中就提出,積極促進健康與養老、旅遊、互聯網、健身休閒、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制定健康醫療旅遊行業標準、規範,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健康醫療旅遊目的地;大力發展中醫藥健康旅遊。
目前,我國擁有24949萬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7.9%;我國70%的人群處於亞健康的狀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達所有疾病死亡率的23%,慢性病的死亡率越來越高;此次疫情對我國民眾的健康理念的提升有着極大的促進作用。基於上述原因,我國的大健康產業前景一片良好,而且由於市場尚未完善,發展空間巨大,健康旅遊作為大健康產業的衍生業態,必定也會迎來下一波紅利。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健康產業戰略規劃和企業戰略諮詢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大健康產業市場規模已達到10萬億元。2030年將超過16萬億元,是目前市場規模的1.6倍。從美國商務部相關經濟調研數據來看,美國健康產業是僅次於製造業、服務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的第五大產業,也是近十年來增速最快的產業,占GDP的比重為8.8%。而且由於美國的大健康產業已經發展得十分成熟,美國大健康產業的結構十分多元,家庭及社區保健服務占50%,醫院醫療服務占19%,醫療商品(含藥品和藥械等)占14%,健康風險管理服務占11%,長期護理服務占6%。反觀中國,醫院醫療服務、醫藥商品占了95%,其他的大健康產業僅占5%,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鏈較短等問題明顯。經過這場疫情,人們對生活的認知發生了改變,健康、自由的價值上升與放大,人們將更加注重環境和衛生、注重健康,生活習慣將逐步調整,對文旅產業健康衛生要求更高。鄉村田園游、森林生態游、康養運動游、親子健康游、溫泉康養、中醫藥康養游、周末近郊遊、自然教育活動等將成為發展方向。要積極謀劃健康綠色旅遊發展,特別是與健康方向有關的文旅產品。消費者會更加注重飲食安全,對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藥食等需求日益增加;旅遊要素「食」的安全和衛生管理要求提升。旅遊目的地要重點在旅遊餐飲服務方面實現提升;同時要嚴禁食用野生動物。安全、衛生、健康成為遊客關注「焦點」,要以公共服務為切入口,推動文旅醫療衛生設施建設。要加快文旅醫療衛生設施建設,公共衛生管理、垃圾處理、污水集中處理和廁所革命,整治提升人居環境。加強與城鄉綜合醫院的合作,旅遊行業與公共衛生無縫對接。大健康產業將迎來巨變,全民健康推動康養旅遊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現在已進入全齡康養旅遊時代,追求健康成為休閒生活主流,康養旅居度假也催生一系列新業態,成為新時期經濟突破發展的一種新模式。全齡康養能夠滿足不同年齡層人群全齡化的康養需求。30歲以下需求——運動養生:登山、自行車、跑步,親近自然山水、森林、田園以及研學、體驗風土民情等。30歲至50歲需求——休閒養生:美容足療、品茶、觀鳥釣魚、休閒消遣等;戶外親子:體驗生活、兒童戶外拓展、家庭聚會等;自駕游:野營、野炊、房車露營、燒烤等。50歲至60歲——養性養生:禪修、靈修、國學、太極、靜修等;調養養生:溫泉療養、中醫養生、膳食養生等;治未病:調理亞健康、保健品理療等。60歲以上人群需求——醫療養生:健康檢查、康復訓練、藥物療法等;護理照料:家庭醫生、護士護理、生活照料等;養老:養老社區、健康管理中心、康療中心等。全民健康需求助推體育運動休閒產業進入快速發展,各種運動休閒文旅項目發展將進入實質性內容導入和有效運營階段。休閒運動項目是以運動為主體、以休閒為目的的休閒方式,更注重健康運動休閒。有跑步運動休閒、自行車運動休閒、登山運動休閒、滑雪運動休閒等。消費需求會向運動健康領域不斷拓展運動康體綜合開發,形成體育公園、體育小鎮、康體綜合體、運動休閒基地等產品。在業態上,運動休閒產業融合了賽事、戶外運動、教育培訓、餐飲、購物、休閒、娛樂、健康、養生等多種業態。健康城鎮建設以構建醫藥產業體系為基礎為核心,圍繞醫藥產業形成教育科研產業體系、醫藥科技產業體系、健康金融服務體系、健康產業生產體系、療養康復服務體系、享老度假體系六大產業體系,主要目的是建設城鎮人口居住與大健康產業密切融合、服務於城鎮居民全生命周期的未來健康創新型城市。典型案例有墨西哥坎昆、瑞士蒙德勒等,雖然在發展早期都是依託不同的資源,但是都逐漸發展成為以健康管理、醫療為主的綜合型健康旅遊城市。大健康文旅綜合體模式是一種以大健康產業與旅遊度假產業雙輪驅動的區域綜合開發模式。這一模式以東西方養生哲學與東西方養生理療技術為支撐,構建健康產業鏈與旅遊度假產業鏈兩大產業體系,打造延年益壽、強身健體、修身養性、康復理療、修復保健、生活方式體驗、文化體驗七大健康主題,形成區域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旅綜合體來自於「城市綜合體」。文旅綜合體基於一定的文化旅遊資源與土地基礎,以文旅休閒為導向進行土地綜合開發,以互動發展的文化旅遊吸引核、休閒聚集區、文旅地產為核心功能構架,相關配套設施與延伸產業為支撐保障,整體服務品質較高的文化和旅遊休閒聚集區。大健康文旅綜合體是一個大健康文旅產業聚集區,挖掘健康文化旅遊資源,以健康文化旅遊產業體系構建為基礎,健、文、旅、商產業為的基本特徵,通過文化主題,聚集旅遊、商業、休閒於一體,形成個性化主題商業模式,融合健康文化旅遊新業態項目。全方位、多角度呈現健康文化,聚合產業,成為城市新的文化和旅遊休閒目的地。
產業園區模式是在醫療教育、研發、疾病治療三大核心功能主導下,配套完善機構和行政服務,形成以醫療為特色的區域開發模式。這一開發模式的特點在於,對醫療條件、醫療技術、醫療專業人員、醫療服務的要求較高,還須將醫療與度假結合起來,為病患人員提供相對安靜、生態、健康的度假方式,並提供較長時間居住的便利條件。此外,醫療教育、醫療研發與治療服務相輔相成,教育與研發為治療服務源源不斷地提供人才與技術,治療服務為教育與研發提供資金。在政策推動下,以中醫藥旅遊示範區為發展引擎的模式成為區域開發的一種重要模式。中醫藥旅遊示範區區域開發模式依託於特色的中醫藥資源,將其與旅遊的食、住、行、游、購、娛、廁、導、智、商、養、學、福、情、奇、文、體、農等市場需求對接,打造醫養生活保健服務為核心的旅遊產品體系,形成以服務企業為實體的示範基地、示範項目,以及形成醫藥產業集群的示範區。享老社區模式是依託區域良好的生態環境,通過養老社區與城市社區共生模式的打造以實現區域綜合開發的目標。享老社區的打造既需要構建旅居度假產品,享老社區不同於以往的養老模式,要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通過舒適愉悅的生活環境、人性化的專業侍候體系、智能化的專控服務體系、便利性的特色產品體系保證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通過良好的人際交往環境、多元的休閒娛樂項目設置,使老年人獲得心理上的享受。這一類的典型案例有美國太陽城、中國烏鎮雅園等,主要是房地產和健康養老、養老教育、體育健康、老年康復的融合,在老齡化嚴重的中國,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經過國內外案例的研究,不難看出,國內外知名的健康旅遊的發展路徑基本分為三種:醫療保健型、文化驅動型、資源依託型。1.醫療保健型:是指依靠醫療美容、高端療養、精準醫療等區域特色康療資源,複合康療、休閒度假、觀光旅遊等功能為一體旅遊目的地。如泰國泰國瓦頌健康養生度假村、瑞士蒙德勒、美國圖森峽谷農場度假村等。2.文化驅動型:是指以區域深厚的養生文化底蘊為基礎,打造地區文化品牌,複合文化旅遊、養生、會議娛樂、休閒度假等多種功能的特色度假區。如印度瑞詩凱詩等。3.資源依託型:是指以自然資源為核心吸引大量遊客,依託溫泉、自然生態資源為優勢,溫泉療養為主導,休閒娛樂、會議、康體健身為輔助的功能複合型度假區。如日本箱根溫泉度假、巴登溫泉度假。
要發展健康文旅項目並不是只能通過醫療資源、醫療設備的堆砌,也不是只有健康城、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現如今,健康旅遊的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如何將健康和景區結合到一起,發展出景區的特有模式,打造屬於自己的獨有健康文化IP,是大健康文旅項目必須要考慮的問題。2.是醫療服務的垂直化、專業化,如醫療美容、健康管理、康復醫療;3.是技術升級推動產業升級,主要包括智慧醫療、基因測序;4.是「互聯網+醫藥」的轉型升級方向,主要是在線醫療和醫藥電商;5.是產業融合帶來的投資機會,包括商業醫保、養生旅遊。來源:旅思馬記免責聲明: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於學習交流,並不用於商業用途。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及設計圖片,所有轉載的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等知識歸該權利人所有,我方不對相關圖片內容享有任何權利。如不慎侵犯您的權益,請後台聯絡,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2022中國房企戰略轉型健康不動產與特色康養
標杆項目落地研討會

【會議時間】:2022年5月14日第一期;5月28日第二期
【會議形式】:線上騰訊會議(可回放可投屏)
【參會對象】:政府機關、開發商、康養、養老、鄉村振興、文旅小鎮開發單位、建設單位、運營商、規劃設計機構、投融資企業及相關產業鏈董事長、總經理等核心高管參加(大會200人規模)
【主辦單位】:北京壹方城智匯科技有限公司、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
【報名方式】:15910842866 許老師(電話報名優先)
版塊一
「黑鐵時代」,房地產企業發展方向的國家政策以及房企轉型戰略
秦 虹 | 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原主任
曹卓君 | 和君集團合伙人、和君集團康養事業部副主任
版塊二
高質量發展健康住宅體系構建與房企轉型康養產業實踐解讀
張 磊 | 教授、高級工程師、國家住宅與居住環境工程中心主任、中國建築學會健康人居學術委員會秘書長
劉宇釧 | 遠洋集團產品營造事業部/健康建築設計院研發中心總監
曹 靜 | 樂城集團副總裁、樂成養老事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柳 俊 | 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規劃專委會核心成員、上海旗鑒旅業聯合創始人
何小建 | 春雨醫生集團副總裁兼春筍醫療總經理、中房協養老地產與大健康專委會智庫專家、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醫康養專業委員會執行主席
烏丹星 | 民政部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衛健委醫養結合專家
董笑虎 | 汗馬研習社創新導師、和睿養老創始人CEO
張 婧 | 廣東碧然醫康養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原中國康養集團產業發展部總經理
甘 霖 | 上海精典董事合伙人、總建築師,科圖設計創始人、總建築師、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康養產業專委會委員
孫 燕 | 御湘湖國際健康城總裁,三江控股集團常務董事、副總裁
何小建 | 春雨醫生集團副總裁兼春筍醫療總經理、中房協養老地產與大健康專委會智庫專家、壹方城特色小鎮產業聯盟醫康養專業委員會執行主席
電話報名:許老師 15910842866(同微信)微信報名:掃一掃(請備註「研討會+公司+姓名+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