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感謝你對YouCore的持續關注,這次薦書我們依舊會隨機挑選10名同學贈送紙質書。
具體如何獲得贈書,看完文章你就知道啦~
明明知道高熱量、無節制的飲食對身體不好,卻還是停不下來嘴?無數次下決心要早睡早起,卻還是忍不住玩手機到深夜?購買了運動裝備,做好了詳細的鍛煉計劃,卻總是堅持不了幾次就半途而廢?為什麼你總是控制不住自己,難以堅持那些對自己身體和精神有益的改變?01
改變的理由
一個人想改變自己的行為時,通常會出於三類動機,不同的動機決定了改變行為最終是否能被成功堅持。1、第一類動機來自外部,即人們出於他人的要求被迫改變自己的行為,而這是最具控制力和最缺乏自主的動機。比如有人希望減肥,是因為他們的配偶嫌棄他們,威脅說如果再胖下去就會離開他們。
2、第二類動機雖然來自內部,但人們仍然被自己內心的想法所催促和強迫着。比如他們為自己的肥胖感到羞愧自卑,或者由於自己酗酒而感覺自己是個壞人,因此認為自己應當改變。
比如人們想要做出改變是因為他們徹底厭倦了嚴重肥胖造成的感覺遲鈍和行動不便,他們真正意識到要為自己的健康和改善生活質量負起責任。
只有當你在放鬆自如的狀態下做出承諾,並且這種承諾體現了你對改變的深刻選擇時,才會有更高的概率實現改變。02
你頭腦中的主人和奴隸
著名的教育家夏洛蒂•塞爾弗(Charlotte Selver)曾說過一句看似矛盾卻富有啟發意義的話:其實這句話說的就是人們在強迫自己改變時,那種痛苦的內心掙扎。就好像你頭腦里有兩個小人,一個是發號施令的主人,一個是表面順從主人,其實會想辦法反抗的奴隸。你腦子裡的主人認為你應該變瘦,討厭你變胖,不斷對你加以批評、威脅、哄騙、羞辱。而那個奴隸小人呢,受了壓迫,便總是帶着怨恨和不滿去暗暗地報復主人,方法也很簡單,只要保持肥胖就行了。就是因為絕大多數人永遠在「迫使自己改變」和「抵制這種壓力的自我」之間不停掙扎,試圖強迫自己改變,並且威脅自己,如果不成功,自己就是懦弱、沒有價值的。這樣一來,我們內心反而產生了抗拒。我們給自己施加壓力,然後又抗拒這種壓力,進行自我妨礙,最終削弱了自己成功的可能。所以,塞爾弗那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從一開始你就能從壓迫自己、威脅自己的想法中解脫出來,放棄那些「必須」「應該」「不得不」的信念,允許自己失敗,你反而能更有可能成功。現在你應該已經理解了改變難以持續的真正原因,那麼具體應該怎麼做呢?這意味着你在行動之前,要先停下來傾聽內心的聲音,問問自己為什麼想要改變,坦誠地思考自己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如果你改變的原因是別人給你施加了壓力,或者是你想要在別人面前維持某種形象,那麼,這樣的開始是十分糟糕的。這些理由不是很有說服力,而且不太可能激發有意義的改變,因為它們缺乏自主的、個人想要改變的強烈願望。其次,要想真正改變自己的不健康行為,你還應該注意到這些不良行為的背後都是有目的和原因的。它們可能與焦慮捆綁在一起,是一種逃避壓力的方式,給人帶來安慰。例如,喝酒可以減輕人們的孤獨感;吃東西能讓人們緩解焦慮;吸煙可以幫助人們忍受在社交場合遇到一群人時的緊張情緒,等等。
同時,你還應該做好準備,接受那些在改變剛開始時可能出現的很多不舒服的感覺。比如你希望戒酒,而在別人都喝酒的聚會上喝蘇打水時你可能會感覺自己無法融入集體,也可能被其他人取笑。
但你必須學會不去介意這些。當你做好準備為這些與你的幸福直接相關的行為承擔最為深刻的責任時,你才可能收穫巨大的回報。最後,你應當為自己的改變找到一個真正有意義的個人理由,也就是你的內在動機。自我決定論的創始人愛德華·德西(Edward Deci)和理查德·瑞安(Richard Ryan),在《內在動機》一書中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或許會對你有所啟發。

假如你喜歡這本書,歡迎添加下方框架君的微信好友,並發送「領取《內在動機》」。
框架君會抽取前3位+第8、18、28、38、48、58位同學,以及1位在本文下留言的同學,免費寄送《內在動機》紙質書一本到你指定的收貨地址。
如果沒搶到書也沒關係,你也可以請框架君邀請你加入【框架的力量】社群,在群內一起討論這本書,以及討論其它提高思維、學習能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