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楊湛德 | 作者
Zoi | 主播

你戀愛時「作」過嗎?

在戀愛中「作」的人,不僅有女生,也會有男生。比如有事沒事給伴侶製造麻煩和不愉快,特別是時不時就吵架、鬧分手,不顧及伴侶的感受……

當然這也並非全然不可,適當的「作」可以增加情趣,可是,過度的「作」只會讓伴侶很痛苦,甚至會讓感情破裂。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作」呢?很多人認為是因為內心是缺乏安全感,希望藉此獲得對方更多注意和關愛。

但還有一種情況。在戀愛中一直「作」的人,其實是生氣了,卻不懂自己為什麼生氣。所以才會把問題都歸咎於伴侶,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並希望伴侶能夠安撫自己。

他們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經常像小孩子一樣任性,動不動就生氣哭鬧。

這也和成長經歷有關。

每個人天生會有一些原始的基本情緒,比如喜怒哀恐。隨着個體不斷成長,後天習得了更複雜的複合情緒和感受。而小孩子只會用生氣哭鬧來表達自己別的感受。

比如家長答應孩子要去遊樂園玩,但臨時有事爽約了。孩子並沒有學會如何表達更複雜的情感,孩子是第一次體會到這些情感衝擊,所以只會生氣哭鬧。

但生氣哭鬧的背後是孩子對於自己不能去遊樂園玩的傷心和失望。同時,也是孩子的願望受挫後的自戀式暴怒,企圖維護自信心,借怒氣來抗議「這不是自己的錯」。

如果家長沒有足夠能力去抱持和幫助孩子理解更深層的情緒,反而用暴力、冷漠、嘲諷等方式地回應的話,長此以往,會讓孩子越來越受挫,不斷地負性強化孩子用生氣來表達傷心和失望等等。

最終導致孩子在長大之後,對於類似失望的事件只會用生氣哭鬧來表達,在戀愛當中就會讓人覺得「作」了。

如何才能更懂自己的生氣,停止在戀愛中的「作」呢?

直接表達自己的脆弱難受,就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但這又是很難做到的。我們可以這樣慢慢練習。

1、在我們感受到自己很想「作」的時候,先忍住,或者暫時離開當時的情景,轉移注意力,留一點時間讓自己消化內心發生的一切。

2、學會理解和消化自己在那些事件當中的真實感受,去識別和歸類背後的原因,而不再是只會用生氣來標識所有的情感體驗。一旦能識別真實的感受,便能夠接納和抱持自己。

3、心平氣和地向伴侶表達內心感受,注意少用「你」開頭的句式,而多用「我」開頭的句式,這樣就不會顯得像指責或者質問,嘗試讓對方給予你反饋。

希望收聽到本期節目的朋友,都能學會在戀愛中的正確溝通方式,擁有和美的愛情。

你有哪些心理小困惑?可以在評論區跟我們留言分享!
- The End -

總是控制不住情緒,忍不住「作」,是你的「內在小孩」在作怪。
如果童年時期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和安慰,我們的內在會形成一個敏感脆弱的空間,那就是「內在小孩」。
一旦遇到挫折、困難,內在小孩就會出來,替我們「接管」情緒,用「孩子氣」的方式應對一切。
要想情緒穩定,我們需要停下來,連接內在小孩,去接納自己,自我療愈。

長按識別二維碼
↓ 測測你的內在小孩↓

結婚前要問對方的5個問題
「防禦型人格」,更容易注孤生?
戀愛中最讓人窒息的,不是被無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