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丨鄭青亭
編 輯丨李瑩亮

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
(視頻截圖)
當地時間1月3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新加坡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上調了對中國及全球經濟的2023年增長預期。
根據最新一期展望,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預計將為2.9%,比2022年10月時的預測高0.2個百分點;中國的增長率將升至5.2%,比此前的預測高了0.8個百分點。
對於上調中國2023年經濟增速預期的理由,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在發布會上回應道,顯然,中國因時因勢調整防疫政策是中國經濟前景向好的最重要因素。他說,在中國去年年底調整防疫政策之後,中國經濟很快就恢復了穩定,生產和消費迅速復甦,因此,預計中國經濟將在2023年實現強勁反彈。
根據IMF的估算,中國經濟2022年的增速為3.0%。對此,古蘭沙說,除了防疫政策,中國經濟在去年還遭受了房地產行業疲軟的拖累。他認為,在進行一些必要的清理之前,預計該行業將不會繼續成為增長的引擎。受此影響,IMF預計中國2024年增長率將降至4.5%。
談及中國經濟復甦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古蘭沙表示,從供給側看,一旦中國經濟全面復甦,此前因防疫措施而導致的供應鏈中斷就會減少,中國的生產能力就會擴大;從需求側看,隨着中國家庭恢復出行並開始消費,國內的需求也將增加,預計旅遊業將成為今年的一個經濟引擎,這當然對其他國家也有好處。
「我們的一些估算表明,中國的增長率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對世界其他地區的溢出效應約為0.3個百分點。這是相當可觀的,對於與中國貿易關係更緊密的國家來說,這種影響將更強。」古蘭沙說道。

中國經濟復甦將給東盟帶來紅利
根據IMF的預測,東盟五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今明兩年的增長率預計將分別為4.3%和4.7%,這比去年10月時的預測分別低了0.2個百分點。中國經濟復甦能否給東南亞國家帶來紅利,成為發布會上被多次提起的話題。
談及東盟五國的經濟前景,IMF世界經濟研究部門主管丹尼爾·利指出,東盟五國在2022年實現了強勁的增長,約為5.2%,預計其2023年的增速將在高基數上略微有所放緩。同時,考慮到今年美歐經濟的大幅放緩(它們都是東盟的主要貿易夥伴),這五國的出口將面臨挑戰。
古蘭沙也說,雖然中國經濟增速被上調,但全球經濟增速卻仍在放緩,預計將從去年的3.4%下降到2.9%。這對於許多以來對外貿易的亞洲經濟體而言,全球經濟活動放緩是他們的經濟增速被下調的主要因素。
此外,丹尼爾·利補充道,本地區抗擊通脹的努力也給五國的經濟帶來了不利影響。自去年10月以來,很多央行相繼採取緊縮政策,這雖然有助於抑制通脹,但也不可避免地在短期內壓抑了需求。
但是,丹尼爾·利強調,東盟五國2024年的經濟增速預計將高於2023年,這是因為全球經濟有望迎來更強勁的增長,中國的經濟復甦也將繼續給五國提供紅利。他說,這是一個一體化程度很高的地區,50%的貿易在本地區內進行。平均而言,這些國家25%的出口去往中國,其中有20%被中國國內消化,剩下5%被再出口。所以,中國經濟的加速發展會為其帶來很多好處。

中國經濟復甦未必會造成通脹加速
近期,中國經濟復甦對全球通脹的影響引起了廣泛討論。本月早些時候,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中國經濟復甦是全球經濟前景好轉的積極因素,但這是不是會進一步推高油氣價格,從而進一步加劇通脹壓力,仍然有待觀察。
在31日的發布會上,古蘭沙分析道,一方面,中國防疫政策的調整為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注入動力,因為中國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將被釋放;但另一方面,這也可能對大宗商品價格施加上行壓力,這將在當前環境中產生反響。
「總的來說,我們的評估是這兩者的淨作用將是一個有利於更多增長的因素,而且它不一定會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加速。事實上,根據我們的預測,大宗商品價格和能源價格預計將在2023年下降。」古蘭沙說道。
此前 ,經合組織(OECD)秘書長科爾曼也在達沃斯論壇期間表達了類似觀點。他說,通脹上行在很大程度上是與全球供應無法及時跟上全球需求而產生的供應衝擊,因此,中國經濟復甦將讓供應鏈更有效地運作,這將有助於降低通脹。這對於全球經濟而言顯然是非常積極的。
根據IMF的預測,預計約84%國家的2023年總體(消費者價格指數)通脹將低於2022年水平。全球通脹將從2022年的8.8%(年平均值)降至2023年的6.6%和2024年的4.3%。預計全球基礎(核心)通脹將從2022年第四季度的6.9%(同比)下降到2023年第四季度的4.5%。
E N D
本期編輯 林海銘 實習生李睿妍
百萬讀者都在看
生育登記取消結婚限制?當地回應
突然爆雷!或將退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