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二喬
據官方消息,11月17號,飛書將在「2021秋季飛書未來無限大會」上推出5.0版本,並做出其產品史上最大程度的設計革新,品牌和商業戰略也將同步升級。這距離字節跳動宣布組織架構調整剛剛過去半月,飛書從一個「產品業務線」,被提升至六大BU(Business Unit,業務單元)之一。
此次發布會,是飛書BU化之後的首次亮相。作為字節跳動打磨了數年的辦公產品,飛書一直被寄予厚望。過去兩年,受疫情影響,協同辦公工具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飛書的口碑也開始實現「從內到外」的轉化,收穫了小米、理想汽車、華住等多個領域頭部企業客戶。
「升級」之後,飛書將講出什麼樣的故事?在產品設計和品牌戰略上,又將如何自我革新,迭代出組織管理最新的思考?我們試圖從已經釋放出來的信息里,一探究竟。
本月初,字節跳動一改延續了多年的「大中台+業務線」的組織體系,重組業務成立六大板塊:抖音(國內信息與服務)、大力教育(終身教育業務相關)、飛書(企業級辦公服務產品塊)、火山引擎(企業級雲服務)、朝夕光年(遊戲)和TikTok(海外業務)。
以往,這家公司被外界所熟知的是,「鼓勵員工創新,不設邊界」。但當多個業務進入穩定時期,業務單元化則更能夠「合併同類項」,劃分主賽道。
從這一改革也不難看出,其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被一一指出。業務單元的名稱,則多以最有潛力的拳頭產品命名。
比如,抖音板塊包含了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搜索、百科等國內所有信息與服務相關的業務;大力教育則是近兩年字節跳動投入了較多心血的方向;而「飛書」板塊,包含了飛書、EE(效率與工程部)、EA(企業應用部門)等企業管理相關業務。據了解,飛書最早誕生於EE部門,但此次獨立並領銜了整個單元,其中飛書產品的分量顯而易見。
從自身原因來看,飛書能夠BU化,與其能夠快速成長分不開關係。
2016年飛書剛開始進入研發階段時,字節跳動只有國內幾千人,五年後,字節跳動在全球擁有了11萬名員工,承載這樣一個大規模組織協同運轉的仍是飛書;2019年飛書剛剛對外開放,吸引的大多還是互聯網公司,兩年後,飛書的客戶拓展到互聯網高科技、金融業、零售業等多個領域,吸引了物美、三一重工、泰康、萬達等諸多企業,且客戶名單在不斷變多。
外界環境來看,飛書所處的企業級辦公市場空間也正在不斷擴大。
來自CNNIC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中國在線辦公用戶規模突破3.8億人,使用率從2020年6月的21%已增長至37.7%。市場規模方面,今年綜合移動辦公平台市場規模約125億元,未來將以26.6%的年複合增長率穩健增長,至2023年突破200億。
疫情的影響加強了企業協同辦公的需求,加速了企業數字化組織升級。從宏觀環境來看,數字化轉型、降本增效、靈活應對挑戰已經成為未來企業的主流方向。
因此,升級成BU對飛書而言,意味着字節對To B業務的重視,也意味着飛書有更廣闊的發揮空間。同時,也給其他玩家敲響了警鐘,行業格局可能因此迎來改變。
這不,剛剛作為單獨板塊的飛書,很快將交出自己的第一份答卷。本月17號,飛書將在「2021秋季飛書未來無限大會」上發布5.0版本,並進行品牌和商業戰略的升級。根據官方消息顯示,「這是飛書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產品設計革新,在UI設計、交互體驗、產品功能等方面都有重磅升級。同時,包括飛書人事、飛書審批等,一系列幫助企業提升效率及組織管理的新產品也將在發布會上推出。」
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說,飛書將分別在縱向用戶體驗和橫向企業組織管理上進一步加深探索。
先說縱向用戶使用體驗,包括UI、交互、功能優化。字節跳動向來追求效率最大化,飛書的產品也一向以簡潔著稱。不同於傳統工業時代圍繞「流程」運轉的模式,飛書以「人」——也就是企業中的員工為核心,在溝通、信息流轉、目標管理等交互細節上十分友好。
再來看看橫向,飛書雖以「協作效率工具」起家,但業務範疇其實早已不局限協同辦公。
飛書的「野心」,在一年前的4.0版本中已經有所展現。去年,飛書首次將飛書招聘、績效、飛書合同、企業文化等,屬於人力及財務管理相關的產品功能推到了台前。人們這才驚覺,飛書的雙腳其實已經踏入了企業服務的多個賽道,而此次飛書5.0版本將再次橫向擴張,繼續深化。從原本的溝通、會議,到飛書OKR、招聘等目標管理、人力管理、財務管理等內容,可以看到,飛書正在覆蓋越來越多的工作場景,從一個協作工具,轉變為「組織資源管理工具」。
在傳統的行業觀念里,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後者顯然更為複雜。這也是字節跳動原來同時擁有EE、EA、飛書三個業務線的原因。
如今來看,BU化之後的「飛書」,將以飛書產品為底層架構,統籌EE、EA。從底層邏輯上,打通企業招聘、文化、人員管理到審批、績效評估、協作溝通等各個環節,構建出更數字原生化的組織方式,幫助企業搭建以效率為核心的組織管理體系。
橫向業務場景的擴張,也是為了在縱向上讓用戶覺得「更好用」。飛書CEO謝欣常說,「飛書不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更是為提升組織而打造的工具。企業選擇飛書,是在選擇所承載的先進組織理念。」從這點來看,飛書對自己的定位,似乎也從來不只是簡單的提升協作效率。
做一個大膽的猜測,飛書品牌升級的原因也正是在此。在集團內部被提升至BU,及產品戰略迭代之後,飛書在品牌形象上應該有更深刻的思考,以新的姿態來面對更為龐大的市場用戶。事實上,飛書不斷變化衍生出新故事的背後,是客戶群體和用戶需求的多元化。
起初,飛書以字節跳動為實驗對象,探索出了如何為成長性企業打造組織管理工具。後來,面臨的客戶越多,飛書不得不演化出更強的問題解決能力,來贏得客戶。這些外部企業,又成為了一個個鮮活的組織管理實踐對象。
據了解,華住集團和飛書的合作就是這麼開始的。去年9月,華住首席數字官兼華住中國總裁劉欣欣主動找到飛書張楠,希望以飛書為基礎,進一步推動企業數字化升級。與字節跳動不同,華住以實體業務為主,擁有6700多家酒店。
劉欣欣說,華住原有組織是科層式的,通過已有的即時通訊、在線會議等各種工具集中管理。與飛書進行合作,是希望讓科層式組織變成網狀組織,讓內部信息更加透明,讓員工更有自驅力。在華住的數字化底座上,飛書通過產品功能滲透進企業組織,幫助其進行了升級改造。
對華住來說,是組織更好地進行了數字化升級。對飛書來說,是離用戶需求更近了一步。
解決傳統零售業或超大規模的複雜組織管理需求,對於以前只有互聯網經驗客戶的飛書來說,也是欠缺的。在與華潤集團的合作中,飛書也是通過這種共創的方式,整合協作功能,為華潤搭建了屬於自己的應用台,將審批、移動考勤、公文管理、財務、法務、審計等企業不同板塊的需求,在一個產品內進行了打通。
這些企業,無一不是其所屬行業的頭部,他們在組織管理上的思考,無疑也是與時俱進,具有先進性的。飛書在工具的基礎上,深入企業,整合雙方組織管理實踐,幫助其進化出一個更先進的組織。恰恰也是這些頭部、複雜、多元的客戶需求,反過來塑造了一個新的飛書,讓飛書變得更能代表先進工具。
複雜、多元的客戶需求,反過來塑造了一個新的飛書。或許,這也是飛書能夠進一步橫向擴展,覆蓋更多企業場景,邁向組織管理工具方向的重要原因。
飛書變「大」,能解決的場景更多元化之後,也吸引了更多新組織類型的公司。去年以來,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這些橫跨製造業和互聯網的新造車公司,紛紛從別的平台,遷移至飛書。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對飛書的評價是「整個工作模式非常接近智能組織的方式」。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插曲是,是李想推動了飛書 iPad端的使用體驗。
這樣滾雪球式的正向反饋,推動了組織的升級,也推動了產品的演化。因此,相信在經歷了內部實踐和更多元化客戶的外部經驗之後,飛書在組織管理上會有更多的思考。*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於VRF協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