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文字數:3000

閱讀時間:6分鐘





過去一周,「限電」成為越來越熱的關鍵詞,好多人讓力哥說說咋回事。

我原來沒太注意,直到最近兩天,我家不是在裝修嘛,結果做窗的、做大理石的、做地板的廠商紛紛緊急致電,要麼說工廠限電,原本定好的送貨周期要延遲,要麼說趕快下定,昨天廠里開會說要開始限電,怕影響你家裝修工期……

擦,躲在家裡,都能膝蓋中槍……

我之前覺得沒啥好聊的,因為事情本不複雜。

但輿論卻搞出各種陰謀論,還有好多人信。

這次「限電」風波,不僅是對中國經濟結構的考驗,也是對中國老百姓智商的大檢驗。

最熱的一派陰謀論,硬把限電和中美金融超限戰綁一起,說這是美國非常險惡的一步棋,中國拿這個來反制……

其實有點邏輯和知識的小夥伴都能看出,完全是瞎扯淡。

能源價格是美國說漲就漲,說跌就跌的嗎?美國自己也備受高通脹困擾,國內民怨四起,搞得美聯儲不斷吹風放狠話……

不懂經濟學的人,總喜歡用政治學視角解讀經濟學問題。

真正懂經濟學的人呢?

往往會同時用政治學和經濟學雙重視角,解讀經濟學問題。

綜合來看,眼下的限電無非兩個主要問題。

一是節能減排的剛性指標。

中國政府不比美國,人家換一屆政府就可以把過去政策全部推翻,說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就退出,小孩子過家家呢?

我們是「無限責任政府」,有大國擔當,政府說話必須負責到底,我們已經承諾了兩個時間點:

一是2030碳達峰,也就是到2030年左右,我們的碳排放將達到峰值,所以在此之前,必須大力發展新能源,緩解碳排放壓力。

二是2060碳中和,也就是到2060年左右,我們生產生活所需排放的碳,已可以和我們依靠科技回收的碳形成動態平衡。

一定要減碳,是因為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持續上升,會影響地表溫度,導致南極和格陵蘭冰蓋持續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最終威脅全人類生存。

紐約、倫敦、東京、香港、上海、洛杉磯、新加坡、悉尼、迪拜……世界級大都市幾乎都在海邊。

我們去年向全世界正式做出這一莊嚴承諾,所以今年是實踐這一目標的第一年。

既然已定下雷打不動的目標,就得把這目標拆解到每個年份。

2021年碳排放有一個指標,2022也有,2023年也有……

再把每一年指標,拆分攤派給每個省落實執行。

之前特朗普執意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就是因為約束自家碳排放,就是約束經濟發展,進而威脅就業率。

在「美國優先」戰略下,凡事只想美國自身利弊得失,且只考慮短期利益(畢竟最多4年後可能就要滾蛋),自然要退群。

發達國家底子厚,可以犧牲更多經濟發展速度,實現節能減排,但發展中國家底子薄,要給更多時間,做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微妙平衡。

中國也一樣,經濟越落後的省區,經濟增長需求越迫切,節能減排的壓力就越大。

所以我們必須從過去追求「數量型」增長,轉變為追求「質量型」增長。

我看過一份圖表,目前看,在國家制定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指標中,東部發達地區整體表現還可以,亮「紅燈」的主要是東北和西部一些經濟相對欠發達省區。

東北大家都懂的,老工業基地,人口持續外流,除了網紅主播和東北燒烤,三產增長乏力,再不給工業一條活路,更悲劇了。

當然,國家也不是突然提高能耗雙控指標。

只是因為今年外貿表現出人意料的好,各地工廠開足馬力生產,一下子透支了。

等到9月一看,地方政府說這不行啊,年底肯定會超,不得不趕緊剎車。

實在不行,直接「一刀切」拉閘限電,和學生開學前瘋狂補作業一個道理。

為啥今年外貿那麼好呢?

一是和病毒鬥了一年多,以英國為代表,很多歐美國家也佛系躺平,反正疫苗都打了,再封下去老百姓還不得鬧翻天,就放開吧,再死人就是命,我也沒辦法……

這一放,可把老百姓樂壞了,需求強勁回升。

但當今世界,需求三大發動機是歐洲、北美、東亞,但工業生產體系卻大多集中在亞太地區。

以越南為代表的東南亞抗疫模範生,這輪面對德爾塔襲擊,也崩了,抗疫不力,導致訂單大量流失。

不管嘴巴怎麼硬,身體總是誠實的,那麼多剛需商品,看來看去,還是只能靠made in China~

但這波限電,連北上廣這些一線城市都難逃一劫,而且不僅工廠限電,居民生活用電都受到連累,這就很難用雙控指標解釋。

畢竟,我們的政府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節能減排最終也是為了人民群眾的長期福祉。

但為了長期福祉,卻要明顯傷害短期福祉,連城市紅綠燈都沒電了,嚴重影響老百姓工作生活,這顯然本末倒置,不合常理。

所以我覺得,用雙控指標來解釋遼寧限電還有一定說服力,但解釋上海這種經濟轉型模範生,說服力不足。

連北京都用電緊張,而且國家一直沒對限電原因做出非常全面的解答,一方面導致流言滿天飛,另一方面也說明,國家確有難處,需要理解支持。

所以這麼大範圍的限電,外貿需求旺盛、澳洲煤炭進口收緊之類的因素,的確也會有影響,但還不至於成為主要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我覺得還是因為上游煤炭價格已經市場化,但下游發電價格還是被控制的,發電廠發電越多,虧越多,自然缺乏「求煤保電」的積極性。

畢竟,我國現在火力發電占比依然高達71.9%,主要靠燒煤。

一方面,煤炭屬於大宗商品,價格已經市場化,不可能再收回去搞計劃經濟。

另一方面,這波全球大宗商品牛市是美聯儲和各國超發貨幣助推起來的,美國自己也沒辦法。

這是全球性問題,石油、天然氣、煤炭、鋼鐵、水泥、有色……全世界都在瘋漲,不是我們想平抑煤價就能馬上做到的。

但下游電價,因為牽涉到千家萬戶,非常敏感,所以國家對漲電價一事非常謹慎。

早在2004年,我們就建立了煤炭價格聯動機制,後來不斷完善,但實際上還是沒完全市場化。

類似於我們的成品油定價機制,說是和國際三地原油價格掛鈎,實際上調整規則還是個黑盒,要不要調,具體調多少,還是發改委說了算。

說到底,還是因為穩定壓倒一切的根本方針。

電和油這種核心能源價格的調整,影響面太大,不敢完全放開,任其放飛自我,是有一定道理的。

要是電價飛漲,沒準真就成惡性通脹,會更大程度影響老百姓正常生活,不利於構建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

經過這次限電,未來電力定價機制會不會再做改革呢?

我笨,說不好。

但我堅信國家的最終決策,一定會吸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專業全面,理性可靠,充滿智慧,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讓最廣大人民群眾感到滿意~

上面這兩條是限電的主要原因,但還有其他次要原因。

比如「挖礦」,也帶來巨大能耗。

國外有研究顯示,目前超過65%的「礦工」來自中國,其次是美國和俄羅斯。劍橋大學研究表明,全球「挖礦」年耗電量已經高達1500億度電,相當於全球排名第25名的越南全年的耗電量。

今年1月,伊朗政府還指責「挖礦」行為導致該國電力中斷……

所以眼下的限電,的確是個綜合性問題,並非單一線性原因。

還有人問,能從限電中挖掘什麼投資機會嗎?

我說洗洗睡吧。

你要看好煤炭股,這波煤炭價格漲天上了,煤炭ETF過去半年翻倍,而且這幾天都在跌,你確定煤炭股接下去還會有第二波更大行情嗎?

煤炭ETF近一年半走勢

對大宗商品未來的走勢,現在市場觀點兩極分化,不好說吧?

你說煤炭這麼漲,反過來會刺激新能源的替代效應,對新能源研發會有明顯刺激吧?

話是這麼說,但今年這麼多行業被打擊,新能源是屈指可數國家還在拼命扶持的優等生,既有政策紅利,也有市場紅利,所以估值飛天,今年也快翻倍了,現在上車,確定不恐高?

再說,你以為新能源車吃什麼的?

不還是電嗎?

如果電價上漲,確定利好新能源車嗎?

說到底,一個行業或股票的走勢,從來不是單一因素決定的,比限電影響更大的,可能是國家政策導向,也可能是貨幣政策的轉變,甚至大國博弈。

但影響更大的,往往是市場熱度,現在是牛市還是熊市,短期看,非理性的情緒,比理性的投資邏輯,影響更大。

如果誰懂的道理多,誰就能多賺錢,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早一個個都成股市傳奇大佬啦~

最後正好安利下力哥七步定投(場內)懶人組合。

有人問力哥,組合怎麼不放行業基金?

因為我也看不准啊……

如今這市場是標準的存量博弈市場,A漲的代價就是BCD下跌,B漲的代價就是ACD下跌……熱點非常凌亂,無法持續,這時候如果跟着熱點走,很容易掉坑裡。

索性佛系一點,就買滬深300+中證500組合,慢慢定投,保證不錯,未來總有花開吃肉的一天。



相關文章







某大的事,鬧大了……


互聯,可以抄底了嗎?


中國向何處去?






微信改規則了,不常點讚互動,不會第一時間收到推送,喜歡看力哥文章,記得多點在贊&在看呀 ~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