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清明前,去喝過一次茶。

機場下來,輝哥一個皮卡把我拉到一片別墅般的茶廠園。黛瓦白壁,周旁有茂盛大樹林立。茶廠園一街之隔,似乎還有一個機場,飛機時常轟鳴。

到達茶廠,有好幾層。一層堆放成箱成箱密封的老茶,西側是炭焙間,東側有個茶室。

進了茶室,我準備老老實實喝茶了。結果一位戴着眼鏡的中年男說,出發吧。

我一頭霧水,只能跟着走。我們走在陡峭的山路上,穿過山澗、溪流、道觀、寺廟,看着丹霞岩體浸潤在溪澗和雨霧裡,生出青苔、野草、灌木,將粗獷與清秀完美結合。

在一些廢棄的農居房旁,中年男停了下來說,這就是我們以前的村子:

天心村馬頭組。

1

喝岩茶的人,都知道天心村。

它位於武夷山風景區核心部位,離岩茶頂級產區「三坑兩澗」中的「悟源澗」不遠,被稱為「中國岩茶村」。

中年男從小在天心村長大。他叫陳德平,是天心村馬頭組走出來的第一個大學生。

幾百年來,整個天心村的人都在做茶。陳德平家亦六代制茶,祖父陳遠海就是武夷山小有名氣的焙茶師傅。

做茶很苦。岩茶跑紅之前,這個技藝過去和高大上沒關係。每年4月底,做茶師傅都是白白胖胖地來,一個月後:

面黃肌瘦地走,仿佛身體被掏空。

三十年前,陳德平考上福建師範大學,他的父親、做茶師傅陳植清希望兒子畢業後,留在省城。他不願意兒子回來做茶。

不過國畫專業的他,2003年非典武夷山茶市跌到谷底後,毅然從學校辭職,回家幫助父親,成為武夷山少有科班出身的做茶人。從小浸泡在茶葉中,茶多酚早已融入血液中。

為了保護武夷山景區,馬頭組村民集體搬至天心村。後來為了制茶的需求村民們又陸續遷離,老陳選擇來到海絲文化茶葉園,在天心村保留了有茶園景觀的茶室。

從天心村舊址離開後,老陳帶着我和輝哥,看岩茶即將開採前的山場。然後在他的山場旁邊一個石峰頂處坐下,擺一宴茶席。

眼前茶湯裊裊,遠處的馬頭岩鬱鬱蔥蔥,清流白雲,山光爛漫。

好山,好茶。難怪文學家劉白羽說,武夷占盡了人間美。

2

武夷山間的九曲溪畔、奇峰怪石上,隨處可見一蓬蓬矮小灌木。卵形葉片,如鐵枝幹,這就是岩茶樹叢。

「岩茶」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為它們長在這樣獨特的岩石上。

幾千萬年前,武夷山的火山噴發,地殼運動和地表侵蝕,讓火山岩風化成含鐵質的岩石碎片。再經過漫長氧化,形成紫紅色岩層。這是岩茶的土壤根基。

這裡的地形氣候也滋潤着茶樹。武夷山峰巒疊嶂,河流遍布,它們將武夷山劃分成眾多的坑、澗、岩、窠、石、洞和盆地等地形。周圍霧氣繚繞,光照適度,溫暖濕潤,最適合喜濕喜溫的茶樹生長。

尤其是種茶麵積只有七八百畝的頂級產區「三坑兩澗」,岩石間的鐵羅漢、水仙、肉桂等,內質豐富,香甘並存。

武夷山茶樹的栽培,可追溯到南北朝。到了宋代,武夷茶因在當時盛行的鬥茶風中脫穎而出,名冠天下。在明朝,荷蘭商船購買中國茶葉運往歐洲,武夷茶是最主要部分。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凱瑟琳與英王查理二世舉行婚禮。當天的指定飲品,不是葡萄酒,也不是你們的茅台,而是來自東方的神秘飲料:

武夷茶。

解放後,做茶師傅們進了生產隊,岩茶成為賣給東南亞華僑換匯的主要物資。它要再次走入尋常家庭、並成為中國十大名茶,則是市場放開的20世紀90年代。

2006年,武夷岩茶手工製作工藝被文化部確認為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岩茶的聲譽地位,再次達到巔峰。

3

和其他茶葉製作流程不太一樣,傳承了四百多年的岩茶手工製作工藝,非常複雜。

每年4月下旬,老陳把新茶採摘下來,製作就開始了。一采二倒青,三搖四圍水,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撿梗,九復十篩分。做完這些,初制才能完成。

初製成毛茶後,就是精製階段。從5月下旬開始,老陳要把毛茶經歷初揀、分篩、風選、復揀、復焙、歸堆、焙火、裝箱等部分。最終,才能有資格上茶桌。

一杯武夷茶要經歷多少程序,才能成為真正的岩茶。就像一個男人必須走過多少路,才能成為真正的男人。

只是這一切,大部分消費者並不知曉。岩茶里的套路,和你微信上賣茶的「女朋友」一樣多。

每到採茶季,武夷山會有無數網紅蜂擁而至。他們站在景區的茶叢邊,拿着自拍杆直播,說這塊茶園就是我家的。然後一個購買鏈接很快彈出,你點的新茶,到了。

比岩茶套路還多的,是「大師」。在武夷山,有句俗語說:

武夷山最不缺的,就是大師。

連能從1000斤鮮茶炒出200斤淨茶的某罐茶,也敢說自己是泰斗級制茶大師手工製作。

只有到了武夷山才會知道,哪有這麼多大師。要說有,其實就是真正熱愛岩茶的手藝人。他們走在山裡,你會以為他只是個茶農。只有說到熱愛的岩茶,你才能看到他們眼裡的光。

老陳的師承,是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岩茶製作技藝傳承人吳宗燕。上世紀八十年代,吳宗燕承辦了天心村村辦企業天心茶廠。

從吳宗燕和自己父輩繼承下來手藝後,老陳對制茶有自己的理解。他覺得做茶和畫畫是相通的,面對一筐上好茶青,也像面對一方攤開的宣紙,揮毫、潑墨,施展。

茶是茶,茶是生活,茶亦是藝術。

4

喝了兩天茶,離開武夷山的晚上,我跟輝哥,與老陳及他兩個發小一起喝了頓大酒。

老陳有個發小開了個餐廳,喝多了,他忽然拉着我痛哭。

他說獸爺呀,你不知道我開餐廳三個月都經歷了什麼。我第一周自己去買菜,不讓廚師去買。我精挑細選,買回來後廚師看着這些好菜好肉,直搖頭說:

老闆,你這麼買,我們是要虧的。

第二周他去後廚看,看到後廚有一大袋一大袋的添加劑。他問廚師這是什麼,廚師說老闆,只要湯裡面加一丁點,這湯就無比鮮美。

他想了下,跟廚師說把這些都扔了,我們餐廳今後不許用添加劑。廚師聽了直搖頭,說:

老闆,你這麼幹,我們是要虧的。

他跟我說,我們餐廳開了三個月了,在武夷山這麼好的位置,現在一直是虧的。我說這個不是想說餐飲行業,我是想說岩茶也是這樣啊。老陳跟我從小一起長大,比他精明的茶商都成億萬富翁了,早不做茶了。只有他不合時宜的,每天認認真真做茶,做好茶,賣好茶。

坐着皮卡車離開前,我跟輝哥琢磨了下,說老陳,你倉庫里還有什麼茶,我們幫你消化一點?

巴拉巴拉,我從老陳一樓倉庫里,找出了幾袋他們核心山場的鐵羅漢。每一片茶葉,都是這位天心村馬頭組第一位大學生自己親手製作的。

鐵羅漢是武夷四大名叢。清末明初,惠安縣發生過兩次時疫,患者飲用鐵羅漢痊癒,如羅漢菩薩救人濟世,故名「鐵羅漢」。

回到茶室,老陳給我沖泡了這鐵羅漢。初春時節,分明還有幾分涼意,一泡鐵羅漢喝完,竟然覺得後背發熱。這就是所謂的茶氣,和岩韻一起,便是無數茶老餮們追求的。老陳的鐵羅漢,就生長於正岩核心產區的岩石之間,成份滋味都有別於其他茶種,口感細膩協調,芳流齒頰。

我跟輝哥把這點鐵羅漢帶回了北京。用進口素紙環保包裝,還剩下300份。這是真正的武夷山正岩茶,你們如果剛好看到,有興趣想喝點正岩茶,或者當成中秋節禮物送給朋友,可以點擊下面鏈接。


戳「閱讀原文」一鍵購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