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全文字數:3100

閱讀時間:6分鐘





先聲明,今天寫的是「全球大通脹」,說歐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中國的通脹很溫和,完全可控,大家放心哈~

眼下這一波通脹,是全方位的。

鐵、鋁、銅、塑料、橡膠、煤炭、汽油、電、蔬菜、房價、房租、人工……

大概除了金銀這些貴金屬,其他都在漲。

其中最重要的,是煤炭和石油價格。

WTI原油現貨近一年價格走勢

因為能源是現代社會運行根基,不管是打電腦的、送外賣的、還是搞裝修的,沒有能源,啥都幹不了。

這波通脹浪潮已持續一段時間,各種解釋層出不窮,但很多都是頭痛醫頭,沒有從宏觀角度看清事物本質。

比如前段時間「煤超瘋」,有人把鍋扔給中澳關係轉冷,中國不進口澳洲煤炭造成短缺。

如果真是這樣,怎麼解釋人家英國印度也一樣缺煤少電呢?

導致一個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樣的,是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但總有一些是最核心的主要矛盾。

這波全球通脹最核心的原因,在於新經濟還沒完全起來,舊經濟還無法完全淘汰,全球經濟轉型受阻,衰退壓力巨大,疊加起起伏伏的疫情,各國政府也沒辦法,只能持續放水。

只要實體經濟創造的真實財富沒有增加,貨幣卻增加了,不管什麼理論都不好使,最終一定錢變毛。

經濟不景氣時,需求萎靡,企業不願投資生產,增發貨幣自然只能到股市、債市、樓市、數字貨幣市場折騰。

所有我們看到,雖然經濟那麼差,但因為建國振華接二連三給美國人民直接發錢,導致美國股市還在迭創新高(今天標普500又創新高了),美國房價也在迭創新高(現在還在漲價)。

美股標普500指數近2年走勢

不僅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韓國……都出現了資產泡沫,人人都在搶購稀缺優質資產。

哪怕被中美兩大佬政府聯手打壓,而且中國是往死里打,但比特幣價格,最近還是創了新高。

比特幣近1年價格走勢

其本質,從來不是比特幣有多麼偉大的價值,而是錢太多了,實在沒地方去。

但各國超發貨幣救經濟,從去年3月疫情全球擴散就開始了,怎麼隔了一年多,才傳導到物價上呢?

因為很多歐美國家沒我們這麼強的社會管控力,確信根本不可能實現「動態清零」,在疫苗出現後,拼命給老百姓打,然後放開管控,佛系抗疫。

這麼一來,需求就大幅回升了。

實體需求回升,中國又是抗疫模範,各國放心從中國採購物資,訂單接踵而至,這也是上半年外貿數據出奇好的原因。

超發貨幣,自然流向了實體經濟各行各業。

最先漲價的,自然是最上游的能源和資源。

其實煤炭和石油儲量完全夠,能源實在緊缺,價格飛漲,有利可圖,供給自然會大幅增加,最終平抑價格。

但企業不願意這麼做。

一是所有人都知道,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是大勢所趨,要是緊緊因為短期供不應求,就大舉投資,上新的生產線,風險極大,可能很快就浪費了。

二是碳排放的緊箍咒越卡越緊,都是成本和風險。

為啥一定要逐漸淘汰石化燃料,搞什麼碳達峰、碳中和呢?

因為科學界主流意見認為,人類對石化燃料的濫用,加速了全球氣候變暖,會打破地球的水熱循環平衡,極端氣候越來越多。

最終兩極冰川融化,推高全球海平面,威脅全人類生存。

但寄予厚望的各種新能源,又遠遠無法替代傳統能源。

一是技術還不夠成熟,經濟上的吸引力還不夠強。

像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這幾年技術有了很大進步,但代替傳統能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他清潔能源,主要是水能和風能,又受極端氣候影響,表現糟糕。

中國水力發電設施集中在西南地區,這裡水資源豐富,地勢落差大,天然適合造水電站。

但今年氣候異常,原本多雨的南方少雨,發電乏力,原本少雨的北方,卻出現洪澇災害,無論是之前水淹鄭州,還是眼下山西洪災。

風能發電設施,集中在西北地區。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在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之間,有一個穩定的西風帶,我國北方正好處於這個區域。

西北地區遠離海洋性氣候,晝夜溫差大,風速高,又穩定,更適合風力發電。

這個西風帶也隨着四季變化而南北移動,每年都有一段時間,能在南邊來的熱空氣和北邊來的冷空氣之間形成平衡,這就是春天和秋天。

但因為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北極氣溫上升,赤道和北極溫差變小,氣壓帶和西風帶就變得不穩定,緩衝層被破壞。

要麼暖濕氣流直接北上,要麼冷氣團直接南下,不帶過渡的。

結果就是夏天直轉冬天,短袖秒變大衣,要麼反過來,冬天直轉夏天。

春天和秋天,時間大幅縮短,有時覺得一眨眼就不見了。

這就是大家最近感受到的穿衣困境。

該冷的時候突然變熱,叫厄爾尼諾現象,該熱的時候突然爆冷,叫拉尼娜現象。

極端氣候增多,到底是人類活動造成的,還是地球自身的周期性現象,科學界有爭議。

但極端氣候增多,會導致水熱分布更不均,旱災洪災越來越頻繁,最終受傷的還是人類自己,所以只能轉型環保新能源。

在風力發電上,會導致西風減弱,風向紊亂,發電效率下降。

極端氣候增多,又導致人類體感糟糕,夏天開空調,冬天開暖氣,都要燒煤費電,能源消耗反而大幅上升。

需求增加,供給減少,本就會導致漲價,加上這兩年貨幣瘋狂超發,企業又不願大幅擴充產能,價格自然上天了。

最近還有個新聞,就是菜價大漲,有些綠葉菜動輒十幾元一斤,比肉還貴。

今晚吃飯我剛問過我媽,上海的菜場,菠菜15元一斤,蓬蒿菜12元一斤……

根本原因也一樣,北方蔬菜主產區今年雨水太多,而且由夏入冬,突然轉冷,都導致蔬菜減產。

都是氣候異常惹的禍。

各種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上漲,最終一定會倒逼終端價格上漲,造成通貨膨脹。

加上貨幣超發,房價房租也一直在漲,生活成本上升,日子不好過,倒逼外來打工族退回生活成本更低的老家。

城市勞動力短缺,人工成本就會漲,進一步推升物價。

力哥把經濟金融知識、地理知識和你的生活感受串起來,是不是通透了許多?

別以為投資只要懂股票基金,背後是豐富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要懂天文地理,政治歷史,化工能源、環保材料……

怎麼辦?

從全人類宏觀視角看,沒啥好辦法。

一個字:熬!

熬到新能源能取代石化能源,地球母親重新恢復平衡。

從微觀個人視角看,可能要變得更「保守」一點。

職業選擇上,少創業、少跳槽、少折騰。

2022年度國考剛截止報名,據說熱門崗位競爭程度已近「萬里挑一」。

這就是個很重要的風向標。

胡潤曾說,同樣是投身教育行業改變命運,10多年前,借着出國熱的東風,俞敏洪的新東方成了行業翹楚。

6、7年前,隨着教育內卷加劇,越來越多父母願意在孩子教育身上拼命砸錢,好未來(學而思)抓住了時代紅利。

而最近兩年,考公務員又變得炙手可熱,中公教育大賺。

投資理財上,要更多追求「確定性投資」。

這裡說的「確定性」,一種明碼標價,包賺不虧。

比如力哥多次說過的創新存款,年金險,都是100%安全,睡覺可香了~

但收益率較低,很多人看不上,還是想去股市里搏擊更高的風險回報。

那也一樣,儘量找長期看,確定性很高的。

在中國,消費升級、醫藥醫療、新能源為代表的科技股,這「三駕馬車」確定性最高。

其中,醫藥事關民生保障,藥廠利潤被「共同富裕」的概率不小,確定性有所下降。

但另外兩架馬車,確定性依然很高。

但你可能會說,大家都看到的機會,貴得要命,還能買呢?

不知道,看你的投資理念。

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貨幣超發,新能源對傳統能源艱難但持續的替代,極端季候增多,都很難改變。

很多人擔心美聯儲大收水,導致美股崩盤。

我覺得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為美股是美國人民的命根子,美國接受不了美股徹底崩盤的結果。

不僅經濟受不了,社會更受不了。

何以見得?

去年3月美股創紀錄連續熔斷,美國政府的所作所為,證明了一切。

所以還有一個曲線救國的方法,就是增加美股核心資產的投資。

美國確定性最高的核心資產,還是科技、醫藥和消費,特別是科技。

最近我把幾十個港股打新賬號重新整理了下,決定徹底告別港股打新市場(今年打了個寂寞),全部換成美元,轉戰美股。

已經出去的錢,千萬別再換回人民幣,真的。

對中國來說,命根子是房子。

房價崩盤,是中國絕對不可承受之重。

同樣不只是經濟問題,本質是社會和政治問題。

懂?

所以股票估值太貴,照道理早該涼了,但就是涼不了。

房價租售比太不合理,照道理早該崩了,但就是崩不了。

很多經濟學家只從經濟學角度做出的分析預測,大錯特錯。

因為世界很複雜,不只有經濟學上的理,還有政治、人心,物理化學生物地理……

之前茅台跌到1500,你是不是還是嫌貴,不敢入手?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荒謬,但荒謬的邏輯就是一直管用,我們又有什麼選擇呢?

PS:每次聊通脹,點讚最多的留言都是「什麼都漲,就工資不漲」。

錯。

所謂「人工上漲」,就是很多人工資也跟着漲,只是你的工資沒漲。

槍打出頭鳥,工資漲的,悶聲賺錢吃瓜看戲;

工資沒漲的,心態失衡,天天發帖抱怨。

不患貧,患不均,所以要搞共同富裕!



相關文章







我想通了,以後就這麼搞


全球大放水,鈔票要變毛,現在買什麼?


這三個至關重要的數字,大家務必牢記~






力哥說理財

微信:lglicai

簡單 好玩 有乾貨的

理財萬寶全書

長按二維碼關注

微信改規則了,不常點讚互動,不會第一時間收到推送,喜歡看力哥文章,記得多點在贊&在看呀 ~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