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人說,心理諮詢是用語言來進行「治療」的,是一種「談話療法」。可見,要想學習心理諮詢,首先要先學會「好好說話」。
比如,詢問別人是否聽懂的時候,用「我講明白了嗎?」,來代替「你聽懂了麼?」「你明不明白?」。
前者把責任歸到了自己,而後者則隱含着「這麼簡單你都沒聽懂」的意味,仿佛在說:「你怎麼這麼蠢?」這會讓聽話者非常不舒服。
再比如,在心理諮詢中,諮詢師會站在來訪者的角度發起「共情式對話」,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舉個例子。
假設有一個網絡成癮的孩子,被家長強制帶到了心理諮詢室。在談話的過程中,他表示出了強烈的想要退學的意願。
「我今天是被揪來的,我和你沒什麼話好說。」
「為什麼呢?」
「我父母想讓我上學,可是我不想上,沒意思,在學校里,每個人都欺負我。」
這個時候,諮詢師就要暫時「違背」孩子父母的初衷,站在孩子的角度,表示出「厭學合理」的態度。
「孩子,如果去學校讓你這麼沒有安全感,沒有成就感,那我是可以理解你不想去學校的。現在,你可以和我講一講,如果不去上學你準備做什麼嗎?」
只有先給予理解,和來訪者達成一致,才能為接下來的共同直面、共同探索做準備。
這就是所謂的「共情式對話」,跟着對方感覺走,按照自己想法說。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