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圖:ehaidle


前幾天在自PAI上看到一個故事。

有個女孩在加拿大讀碩士,畢業論文寫的太痛苦了。

實在寫不動了。

就主動放棄了學位,報名一家技術學校,學重型機械操作。

開挖掘機、壓路機、推土機...

藍翔技校那種。

她這一學,就徹底愛上了,找了相關工作,天天風風火火開大車。

當然,這個選擇看似離經叛道,其實也不魯莽。

她是經過細緻研究的。

在加拿大開挖機,「薪資福利都很優厚,一點不比白領差」

這才果斷轉了行。

如果在中國國內的話,可能牙咬斷了、淚流幹了,也得把論文寫完

「這一行在國內的待遇,比在加拿大差遠了」


最近這種知音類故事,挺流行的。

我也愛看。

因為暗合了一種社會潮流。

以後當「工」,做「匠」,當藍領工人,可能真要比一般的文職白領風光。

這種趨勢我覺得越來越明顯了,而且國家在有意推動。

前幾天國務院就發了一個重磅文件說:

未來15年,要把中國全面建設成「技能型社會」。

被大家看不上的職高,以後要發展成「以專項技能培養為主的特色綜合高中」

念了職高之後,也不止能上大專、技校,還可以繼續報考「職業本科」

以後的高考,要用「文化素質+職業技能」來選拔人才。

不止看文化課成績了。

職業學校的畢業生畢業後,就業落戶升遷等等待遇...也要和普通高校畢業生看齊。

不搞學歷歧視了。

這這這,真是教育大改革。

翻天覆地。

而且大家發現沒有,最近的一些政策,其實是一脈相承的。

小蜈蚣戴手套,一套接一套。

着實下了一盤大棋:

1)推行職業化教育——培養一大批技術技能型人才

這麼多能工巧匠、技術工人培養出來,要到哪裡就業去?

2)扶持專精特新「小巨人」

「專精特新」這詞最近挺火,我建議大家都重點關注一下。

暗含了高薪行業的趨勢。

專精特新拆開來,是四個詞——

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

企業規模不用太大,但要有自己的關鍵性技術,有很強的創新能力。

能在關鍵的領域補短板,填補空白。

能給龍頭公司、大企業提供關鍵零部件、元器材和配套產品。
解決卡脖子的難題。

一句話總結就是:

用高端製造業立國。有點走德國路線的味道。

國家現在正扶持這麼一批中小公司,國家級的名單已經出了4762個。

省級的聽說已經4萬多個了...

走這種路線,必然需要一大批高素質的產業工人、技術人才。

3)比如說,北交所為什麼推行的這麼迅速?

能給專精特新企業提供一個平台。

用資本的洪荒之力,搞出製造業強國來。


當然啦,以上是我美好的願景。

實際是不是這樣呢?

大家可以再討論討論。

但我覺得,趨勢就是這樣,要用比較硬核的製造業立國了。

我們的理財,個人生活,可能都要考慮一下這個長期趨勢。

比如大家如果做投資,哪些方向是「明牌」?

什麼新能源、碳中和,芯片半導體,專精特新,都是政策鼓勵的。

政策的指向,是很重要的參考。

比如大家常問我,未來就業,學什麼專業更好?

下面這段話,可供參考——

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人工智能等產業需要的一批新興專業;

加快建設學前、護理、康養、家政等一批人才緊缺的專業

摘自《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ps.

今天有一個知名的基金大佬離任了,興全的董承非。

董承非我之前也介紹過。

他是興全的老將了,長期業績相當優秀。比如他的興全趨勢,自從2013年底接手以來,年化收益率19.8%。

算是一個典型的均衡派,風格偏保守。

興全趨勢今年以來收益-1.22%,是負數,但和滬深300今年的-5.54%相比,算是回撤很小了。

我看了下。

他的興全趨勢,會換成謝治宇管理;另一隻基金興全新視野,全部交給喬遷了。

這倆人也很優秀,但猛然接下這麼大一個盤子,能否hold住呢。

有待觀察。

可能更多人關心的還是同一個問題——

基金經理換了,那我買的基金,要不要贖回?

很難給個明確結論。

如果說基金是車,基金經理就像是開車的司機;假設,你出於對董承非個人的認可而買的基金。

那司機都換了,選擇贖回,是很正常的選擇。

當然了,一家大型基金公司,本來也有紮實的投研體系;

再加上謝喬二人,也不是無能之輩。

假設你沒有太好的選項,也別太心急。繼續拿着,邊走邊看,也是ok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