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有部挺火的劇叫《魷魚遊戲》。

劇里開頭,為向觀眾傳達男主窮困的背景,編劇給他安排了一個年滿四十,但依舊與爸媽同居盡享天倫的設定。


而這一設定在現實中的韓國並不鮮見,甚至可以用司空見慣形容。
男主不僅四十歲還和父母同居,需要家人接濟。八十歲老母親給他發零用他不感恩還叫老媽「不要再做那個了」。後面甚至還偷老母親養老金去追龍,可以說是蹲哥里的極品。
韓國現在有過半未婚年輕人都在當蹲哥。
整個社會都在以另外一種形式進行着一場魷魚遊戲。

韓國YTN新聞今年上半年發布一則消息稱:30歲年齡段中的未婚人口,有54.8%在家裡蹲。
也就是說有超一半的三十多歲未婚者尚與父母同住。

新聞里提到,除了30歲這個年齡段。
40至44歲未婚人口中,蹲哥的比例是44.1%。
也就是說蹲哥現象在韓國有年輕化趨勢。
同時在20至44歲未婚人口中,有工作的僅有57.9%。
也就是說有42.1%的未婚年輕人多少沾點魷魚遊戲裡男主的境遇。

而韓國統計廳今年數據顯示。15歲以上人口中,未婚人口有1300多萬人。其中30年齡段占了四成。
未婚人群在韓國是個不小的群體。

2016年JTCB新聞曾報道說有40%的父母還在供養25歲以上的子女,在韓國這本該是出去打工的年齡。

關於韓國具體有多少蹲哥,SBS新聞給過一個準數。
他們認為目前韓國有314萬成年人在當蹲哥,和爸媽住一起,經濟需要他們接濟。
其中30到50歲年齡段占比為五分之一。

蹲哥對韓國帶來的影響多樣且複雜,但不少人認為這是導致韓國生育率全球墊底的元兇之一。
YTN新聞稱韓國未婚人口中,認為「不結婚也沒關係的」的女性達61.8%;男性為45.9%。
30歲到44歲未婚人人士中,覺得一定要結婚的女性只有3.7%,同時男性為13.9%。
照這種情況下去,這批蹲哥或許是第一代,但也是最後一代了。

蹲哥是國內網友對不工作、住爸媽家裡的成年人的通俗叫法。是啃老族的細分派生。
事實上在韓國對應的叫法是袋鼠族。梗源自法國那邊90年代末對蹲哥的稱呼。
不過這是在侮辱袋鼠。因為袋鼠通常在出生快到一年的時候就會永久離開育兒袋,折算成人類年紀頂多也就十八二十左右。
加拿大管蹲哥叫迴旋鏢兒童,即扔都扔不掉。這顯然是個比袋鼠族更為精確又富有娛樂性的頭銜。

前面列舉的新聞的評論區中,不少網友稱房子太貴不得不和父母同住。
這是韓國蹲哥或者說袋鼠族現象的一個主要成因。
看這房價,怎麼獨立
媽我對不起你們!!一套房子10億韓元,一輩子不吃喝都買不起
特別是這幾年韓國房價經歷過一次暴漲。
近年韓國總體經濟走低,群眾恐慌性購房。
現在首爾非熱門地帶一套80平左右住房售價大概在人民幣500萬上下。
評論區有網友說一套房等於普通人二十年工資一點不誇張。
房價是年薪的二十倍,請問怎麼離開袋鼠袋
那麼租房呢?
一般的韓國年輕人也是頂不住的。
在韓國租房不是押一付三,而是押一百付三。
對你沒看錯。
在韓國租房需要交一筆保證金,保證金額度通常在房價三分之一左右。
租房先交個買房的首付。
年輕人就是睡網吧也不會去租。

消費越來越高,但韓國人的收入並沒有與其比翼雙飛。
現在韓國網絡不乏一些把韓國稱作地獄(Hell Joseon)的網友群體。

根據韓國統計廳數據,2018年韓國有百萬人失業,失業率為3.7%。
2020年韓國失業率上升到4.2%。與此同時印度為7.8%,阿富汗為11.2%。

伴隨年輕一代整體素質的提高。現在韓國青年人均水平差異不大。
而高素質的人是不甘於數十年如一日在某個崗位上當螺絲釘的。
這就造成了大部分年輕人上上不去,下下不願意,造成習得性無助,最後乾脆自閉的境地。
開不了大源也無法節流。韓國年輕人雙線抗壓終走德國老路。

美國物理學家艾倫萊特曼在對高速發展與人類的關係中說:「我們讓自己窒息,我們讓自己失去思考能力,甚至可能很諷刺,我們阻礙了進步。」
蹲哥文化應運而生,也就並不出乎意料了。

目前在韓國,對於蹲哥現象的破局辦法,較為普遍的認知的是接受。
除了當局的優惠政策。
更多人認為不妨回到大家庭時代。
就是三姑六婆四世同堂,一大家子都蹲在一座別墅里那種。重鑄世家輝煌,光耀家族文化。

首爾國立大學的經濟學教授Lee Chul-hee 指出,當前韓國經濟已使年輕人實現經濟獨立和生活獨立越發困難。
「2000年以後,首爾等大城市的房價急劇上漲,而就業市場高度不穩定,企業傾向於招募臨時工,這些因素都使30多歲和40多歲的人更難搬出父母的家,去獨立生活。」
李教授現在就選擇勸說兒子留在家中。
因為看到兒子從來沒有過一份穩定的工作,李教授確信他不給兒子施加壓力讓他搬出去是正確的選擇。
「我妻子和我想成為兒子能依靠的大山,直到他羽翼足夠豐滿能夠獨當一面再出去不遲。」

在韓國這樣的東亞文化國家,女性留在家裡通常更有傳統文化方面的助力。
36歲的Song Jung-hyun早就具備獨立生活的經濟資源。
但她的父母認為未婚女性一個人住外面太危險,所以一直以來都鼓勵她在家中下榻。
「對大多數成年人而言和父母同居沉悶無趣。但我享受家裡的氛圍,珍視這份關係,並且其中有很大實際意義。」
「我媽媽依然給我洗衣做飯。和學生時代相比,現在的我除了身份變成公司職員外,生活與過去沒有變化。當我遇到什麼問題,近在咫尺的父母也能迅速為我出點主意。」
「而我每月也會給父母一筆錢。相比將大筆的工資交給房東,我認為我現在這樣不是在當袋鼠族而是與家庭實現了雙贏。」

對於《魷魚遊戲》這個名字的解釋,劇里剛開頭就做了詮釋。
魷魚遊戲似乎是一款流行於韓國九十年代上下,類似於我國跳房子一類的戶外遊戲。因為在地上所畫界線連起來看像魷魚而得名。
從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遊戲規則類似吃雞。有競爭和合作,但最終只有極少倖存者勝出。
所以作者用魷魚遊戲作為意象,旨在暗示整個背景與後面的情節。

另外魷魚在跑路或者說找生路方面,在動物界說二沒人敢來當一。
魷魚從密到可以盛水的封閉竹籃中鑽出來。所以你去菜市場買活魷魚一定要老闆裝塑料袋。

而這也可能是片名起做魷魚遊戲的又一層用意:希望電視機前的你看完後能擁有魷魚那般找出路的能力,在這個瘋狂的世界優雅的活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