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入口】IFAE2022國際未來農業食品博覽會
農業是以土地為載體的,農業的數字化首先是土地的數字化。而地理信息系統作為一種集成技術,將遙感技術和導航定位技術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個時空化的應用場景,應用於農業生產、農機調度、種植管理、農情監測、產品溯源等領域。
國源科技(BJ:835184)率先將衛星遙感應用於土地資源調查,多年深耕沉澱,藉助在客戶、人才和技術上的積累,全面向數字農業農村進發。近日,35斗採訪了國源科技副總裁程立君,他講述了國源科技的三大平台,並解析了地理信息對於數字農業農村發展的重要性。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6d6d62697a5f706e672f4775594b686e6651726c7469615752376548506d6963763162463636476369623448643361436669626e4a6961745061616359726e4846696258756665664c5856616e5378424236735539394643364a7069633055426963684f76696168672f3634303f77785f666d743d706e67.webp)
國源科技成立於2005年,深耕自然資源和農業農村領域。2014年,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即將在全國鋪開,這成為國源科技發展的一個關鍵機遇點。2015年在新三板掛牌後,全面進入土地空間信息化領域,2020年進入新三板精選層,啟動國源地圖建設,2021年登陸北交所上市,主要以數字鄉村、數字農業為戰略方向。![](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6d6d62697a5f706e672f4775594b686e6651726c7469615752376548506d696376316246363647636962344864416645534c646d346f72513537755a47394d3738356255623072696256656963353364394d69626a4237765a61526a36514d566341367a79772f3634303f77785f666d743d706e67.webp)
國源科技主要圍繞空間信息技術,將3S技術(即RS、GIS、GPS)和新一代信息技術ABC(即AI、Big data、Cloud)相結合,自主研發軟件平台和SaaS服務。目前已形成三大平台,包括國源地圖、時空大數據基礎平台和農業農村大數據平台。其中,時空大數據基礎平台是研發國源地圖和農業農村大數據平台的基礎支撐平台和低代碼開發平台;國源地圖通過時間和空間位置來關聯和承載涉農要素,採用互聯網地圖的方式來開發或接入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服務的數字化應用,形成「國源地圖+」的數字農業應用生態;農業農村大數據平台是面向政府農業農村部門建立大數據中心而開發的一個數據底座,在這個平台上,進行三農數據的匯集、清洗、治理和服務應用。地理信息對於農業的重要性體現在哪兒?程立君認為,首先,農業是以土地為載體的,所以數字農業或農業產業數字化,首先要解決土地的數字化問題,而地理信息就為土地數字化提供了很好的承載能力。其次,地理信息本身作為一種集成技術,可以很好地將遙感技術和導航定位技術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時空化的應用場景,在農業生產、農機調度、種植管理、農情監測、產品溯源等領域都離不開地理信息。國源科技希望打造平行於農業種植世界的虛擬數字空間,即通過數字孿生技術,把地下、地表和地上的農業種植狀況都數字化,放到一個統一框架的數字地圖上來——既國源地圖。有了這樣的地圖平台,農業產業數字化所產生的數據就有了共同的數據承載底座和可視化基準,未來會衍生出諸多應用場景。比如像高德地圖這樣的地圖系統衍生出了滴滴打車、外賣、物流等應用場景。國源地圖上覆蓋作物包括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如小麥、玉米、水稻、棉花、柑橘、馬鈴薯等,優先選擇大宗作物。主要是利用衛星遙感做作物識別,程立君告訴我們,利用衛星遙感做作物識別的難點在於對不同作物的物候期掌握以及自動解譯算法模型的調優。程立君認為,中國農業的基本國情是「大國小農」,土地經營權分散,土地規模化和集約化程度不高,導致與現代化農業和數字農業發展銜接困難。國源科技希望找到一條農業產業數字化之路,具體而言,根據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政策需求,以縣域為單位,以土地數字化為基礎,以生產託管服務為切入點,搭建全產業鏈的社會化服務平台,採用線上和線下一體化的運營方式,在生產主體和服務組織之間搭建一個數字化平台的橋樑。談及金融入農問題,程立君認為,目前金融在農業領域滲透率低是金融服務機構的獲客成本高和服務風險管控難導致的,國源科技希望能以科技手段來賦能金融入農。根據公司年報,國源科技2021年營收近3億元,主要收入來自於地理信息數據工程業務。報告期內,地理信息數據工程業務方面,公司持續跟進自然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類項目,在江蘇、浙江等全國多個省份承接實施了數十個自然資源項目,項目級別包括了省級、地市級和縣區級,涉及了森林、水流、保護地、濕地等多個自然資源類型。持續開展國土變更調查、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不動產登記、房地一體、國土空間規劃等項目,在既有項目穩定實施的基礎上,連續承接實施了多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業務,包括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房屋建築和市政設施底圖製備項目,以及多個市縣區的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項目。公司繼續拓展新類型業務,成功開拓了農村宅基地基礎信息調查業務,承接、實施了多個省份市縣區的農村宅基地基礎信息調查項目;成功開拓了林權登記業務,承接並實施林權類登記數據整合成果匯交服務項目;成功開拓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變更與維護項目,承接實施了邢台市信都區等多個省份縣區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數據變更與維護項目。在數字農業方向,公司圍繞農業生產託管監管業務,形成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支持集成接入多家北鬥智能硬件廠商,完善註冊備案、服務數據採集、過程監管、成果比對等流程,在在甘肅、遼寧、內蒙、寧夏、廣西等10餘省市數十個縣區開展平台應用,線上服務組織3000餘家。在生產託管監管服務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產前、產中、產後的全產業鏈社會化服務解決方案,並向數字供銷領域進行應用推廣。在農業保險服務方向,繼續擴大全國農業保險業務推廣,農險科技服務項目推廣範圍擴大到17個省;2021年公司積極與各家保險公司總部進行核心業務系統對接,特別是中華聯合總部農險GIS平台及其二期項目的開發、中國人保財險總部「耘智保」系統開發項目中標並開展實施,在農業保險的推廣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來,國源科技已累計投入1億研發資金,用於新技術研發應用和國源地圖的建設;與中國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等高校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並設立數字農業農村研究院、國源時空農業大數據研究院等。目前,國源科技已累計為1000+家政府部門和近2000家農業金融機構提供空間信息技術綜合應用業務。目前的服務主體包括各地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農業保險公司、銀行、合作社等用戶。國源科技管理層分析指出,進入新發展時期,確立公司的使命是用空間信息技術助力國家鄉村振興,願景是讓國源地圖成為中國數字農業的基礎設施。公司主營業務發展緊跟行業步伐和技術潮流,提供3S與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相融合的空間信息技術,打造「數據+平台+應用」的空間信息服務模式,提供「國源地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服務於數字農業和數字鄉村建設,從而來助力於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的實施。未來,國源科技將在技術方面推動時空大數據基礎平台迭代升級;在業務方面,基本明確了數字鄉村、數字農業、農村產權、農業保險這些主要賽道,將在每個賽道上深耕下去,把業務下沉到基層最後一公里。
想要聯繫35斗報道的企業或機構,請點擊文末左下方「閱讀原文」填寫表單,我們的工作人員將儘快為您服務。聲明:本文來自35斗,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