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關注我
萬眾期待的神劇開播了。
Netflix傳奇德劇《暗黑》班底打造。
爛番茄曾票選網飛最佳劇集,64部最強PK淘汰賽,《暗黑》碾壓一眾勁敵最終奪冠。
足見這塊招牌的含金量。
時隔兩年的新劇同樣以時空、循環、穿越、科幻為主題。
今年9月,曾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提前展映,IMDb旋即砍下9.8的逆天分數。
專業影評人爛番茄新鮮度高達84%
萬萬沒想到。
開播後,豆瓣評分直線下跌,7分大關即將失守。
十點君刷完全季,必須給它鳴鳴冤——
《1899》
2017年,《暗黑》以一個德國小鎮隱藏的驚天秘密為核心,憑藉着渾圓縝密的世界觀和出人意料的神展開獲得一面倒的好評。
新劇在時代歷史與科幻的衝突之下,同樣延續着燒腦風格。
不同的是,《1899》跳脫小語種桎梏,製作格局堪稱宏偉,單看陣容宛如召開國際大會。
主演來自英國、德國、西班牙、波蘭、丹麥、中國香港等世界各地,角色對白更是以母語為主。
故事發生在一艘移民船上。
1899年,巨輪塞伯洛斯號滿載各個階層的歐洲移民,從倫敦駛向紐約,預計7天後抵達目的地。
船上的乘客大多心懷鬼胎。
其中就包括一對度蜜月的法國情侶。
看似多金的丈夫實則為逃兵+陽痿詐騙犯。
日本藝伎和她的僕人。
其實是晚晴船妓和開闢新市場的歐洲老鴇。
而這對兄弟,
實則為富家公子哥和他偽裝成牧師的孌童。
每個人,都有不堪回首的過去,都在逃避着某樣東西。
但都對新世紀的到來,以及在新大陸的生活,抱着同樣強烈的希望和憧憬。
而我們的女主莫拉跟他們截然不同,她登船是為了尋找失蹤的哥哥。
4個月前,她的哥哥前往紐約隨後杳無音信,女主懷疑他搭乘的可能是跟塞伯洛斯號是相同公司,相同型號,相同航線的姐妹船——普羅米修斯號。
普羅米修斯號啟航不久後便神秘失蹤。
更詭異的是,塞伯洛斯號開到半路,持續收到電報發來的一個坐標。
船長不顧反對,開過去查看。
果然發現了飄蕩在公海上的普羅米修斯號。
船長劃小船登船查看,女主也一同前往。
他們搜遍船艙,一個人影都沒見到。
正在他們狐疑電報是誰發送的時候,大廳的柜子里傳來巨響。
女主打開柜子發現,裡面竟然鎖着一個男孩。
男孩出來後,交給女主一個黑色三角體。
他們只能把這個唯一的「倖存者」帶回船上。
隨後,「塞伯洛斯號」開始發生離奇死亡案件。
船上的羅盤全部失靈,電報信號也受到干擾。
船長只能夜晚靠着星象儀航行,結果海上隨後就升起大霧。
在此期間,幾位主要角色都被神秘力量喚起內心最痛苦的回憶。
船員發生譁變,把船長羈押。
邪教借勢而起,他們要處決男孩。
莫拉勢單力薄,只能眼睜睜看着男孩被拋入海中。
還沒等莫拉從震驚中恢復過來,船長又扔出震撼彈。
他在普羅米修斯號發現了女主的名字,而簽名的船長正是他本人。
隨後,船上的乘客像被攝魂取念一樣,紛紛跳海。
而被丟下船的男孩竟然從柜子里毫髮無損的跑了回來。
當你以為一切將向着「超自然怪力亂神+恐怖遊輪」方向展開時。
下一秒,觀眾竟然看見女主的父親通過熒幕觀察着主角團每個人的一舉一動。
之後的展開,讓人猝不及防。
(以下內容包含關鍵劇透,請酌情觀看)
其實這一切都發生在一個虛擬現實的高科技程序中。
幕後BOSS把女主的意識永遠困在電腦虛擬情景中,主要角色都是參與模擬的人(都有拿到印有神秘三角圖案信件的人),他們的過往記憶也會通過各種神經網絡(床下通道)相連,而其他人物與物件都是算法創造出來的。
每次模擬期時限為7天,只要時間到或演變成船隻沉沒,模擬程式就會關機重啟,參與者又會重新開始。
所以「塞伯洛斯號」和「普羅米修斯號」就是同一批乘客。
經歷數十次以上的模擬都失敗,他們被永遠困在情境中,船隻從未抵達紐約,
而「塞伯洛斯計劃」就是本劇呈現的內容,也是目前進行進程最遠的一次模擬。
解開一切的關鍵,就在女主身上。
其實一切的謎底早已在片頭動畫揭示,象徵模擬器的巨輪駛過女主的臉孔。
劇中始終反覆強調——
《1899》搭配着「人腦的研究」、「創傷」議題,巧妙呈現出人類生理的複雜,以及思想的差異和群體之間的差異。
本劇的編導為巴倫·博·歐達爾和揚特耶·弗里澤。
對項目絕對的掌控力,通常意味着容易出傑作。
從《暗黑》系列就不難看出,
這隊夫婦具有深厚的西方哲學底子,對神話學、符號學、生物學都有一定的研究。
他們顯然是弗洛伊德、叔本華、尼采、拉康這一路的思想繼承人。
主創在劇中埋了大量伏筆,留下了一把把鑰匙。
就比如女主父親提到的「洞穴語言」。
大意是:一群囚犯生活在洞穴中,手腳被捆住,無法轉身,只能背對着洞口。他們前面是一堵牆,身後燃燒着一堆火,他們在牆上看到自己和事物的影子,認為這些影子是真實的。後來有人爬出了洞穴,才發現了真正真實的世界。柏拉圖用這個寓言想要說明:要拋棄虛假的影子,走出愚昧的洞穴,尋找並理解真實的世界和事物。
——柏拉圖《理想國》
看到影子,便以為是全世界。
在《 1899 》中,很多角色看到的都是「創造者」所設計出來的景像,但都對幻想深信不疑。
所以在後段莫拉闡明一切時,乘客們選擇跟她分道揚鑣。
藉以強調女主通過主觀和客觀經驗形成一種自我認知意識的過程,以及最後個人的突破。
再比如塞伯洛斯和普羅米修斯,這種頗具輪迴色彩的神話運用。
還有劇中出現的書目。
《覺醒》出版的時間正是1899年。
這部小說以女主埃德娜為中心,敘述她在19世紀末充滿傳統女性與母性價值觀的社會環境中,努力應對自身反傳統的掙扎。
幾代讀者稱,這部作品是他們的「自我意識啟蒙書」。
書中經典台詞——
「她一遍遍問自己,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
劇中還隨處可見三角、金字塔、甲殼蟲等意向和符號。
女主在程序中將甲蟲設定為用來指路的鑰匙,爬過的地方一切門都自動解鎖。
而古埃及人一直將甲蟲視為生命永恆的象徵,因其推動糞球有如太陽東升西落一般,象徵埃及太陽神「拉」。
對照到劇情中,正好可以與門後的金字塔呼應。
而三角形的輪船LOGO符號,象徵着這一切就像是來自同一個人之手,大家的出現不是巧合,也隱喻塞伯洛斯是一種被設計的模擬。
就跟開篇一個人端起茶杯,全船的人保持一致類似。
《1899》不僅編導由巴揚夫婦主導,就連攝製公司都是二人一手創立的DARK BAY工作室。
由於開拍時撞上全球特殊情況,幾乎全部場景都在室內攝影棚拍攝完成。
演員試鏡是全程在zoom上進行。
《1899》率先使用了這個全新的LED虛擬舞台技術。
它可以提前將數字背景創建為3D世界,並通過顯示在LED牆上進行場景化拍攝。
劇組還配備了一個業界首創的可以承載25噸的獨特的360°旋轉舞台,這可以讓拍攝者從不同角度拍攝真實場景,減少布景所需時間。
流媒體時代,電影式微。
劇集卻全面起飛,強到如同一場新文化運動。
第一季最後,女主似乎真的脫離了模擬裝置。
她看向窗外意識到自己在外太空,身在一艘名為「普羅米修斯號」的宇宙飛船上。
時間不再是1899年,而是200年後的2099年10月29日。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她真的回到現實了嗎?「普羅米修斯計劃」會不會是另一個太空模擬呢?而幕後大BOSS的真實目的又是什麼?
只能等第二季來揭曉答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