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已經有很多研究。比如貝弗里奇曲線(失業率和職位空缺率的關係),疫情後美國貝弗里奇曲線整體右移,與疫情前相比,在相同的失業率下,疫情後有更高的職位空缺率,這意味着勞動力市場在供需匹配方面更加糟糕。
貝弗里奇曲線在通脹討論中用的較多,主要邏輯是,如果貝弗里奇曲線繼續維持疫情後的形態不變,那就意味着需要更高的失業率,才能將職位空缺率和工資降下去,這要求總需求的降低幅度更大。
本文更感興趣的是,新冠病毒對勞動力的結構性影響,具體而言,我們來看看,不同行業的貝弗里奇曲線形態變化。一共觀察了6個主要行業,從結果看,休閒住宿、教育保健、製造業這三個行業的貝弗里奇曲線出現了明顯的右移,顯示這三個行業的勞動力供需出現了更明顯和嚴重的缺口。從邊際上看,製造業和休閒住宿的職位空缺率有所緩解,但是教育保健行業的職位空缺率一直居高不下。
金融業、建築業和信息技術業的貝弗里奇曲線沒有明顯變化。
貝弗里奇曲線明顯右移的行業,其一是線下面對面接觸較多的行業,其二是從業人員收入偏低、人員流動更大。
從離職率看,2022年10月與2019年12月相比,住宿餐飲增加最多,為1.17個百分點,其次是貿易運輸為0.57個百分點,製造業和保健服務均為為0.47個百分點,娛樂休閒、商業服務和建築業變化不大。
從離職後去向看,部分行業,如醫療服務出現了高於疫情前的跨行業流動,即更多離開醫療行業。
從美國的經驗看,新冠病毒對不同行業的勞動力有結構性影響,線下面對面接觸多、收入不高、人員流動大的行業,其面臨更多的勞動力缺口,比如醫院的護士、餐廳的服務員、貨車司機、冷鏈加工、中低端製造業等。從近期走勢上看,這種影響仍沒有明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