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有很大一部分時間,都在做產品設計,產品設計有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原型設計。1、沒有形成自己有效的組件庫,每次畫原型的時候都現想,效率低;2、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能把原型畫出來,但是每個界面用到什么元素,為什麼要用這個元素,是不清楚的;3、只考慮界面,不考慮場景,不能作出更優的交互方案;出現以上這些問題,是對交互設計的知識掌握得不夠,這篇文章梳理了iOS交互中常見的三類界面元素,包括欄、控件和視圖。可以說我們看到的所有APP,都是由這三類元素組成。掌握這些底層、基礎的組件,可以提升原型設計的能力。這三類元素包含具體的子元素,欄有6個,控件有14個,視圖有13個,一共33個元素,一定要熟練掌握。所謂熟練掌握,最好是能達到這種程度:熟悉了這些元素後,再畫一遍,形成自己標準組件庫,以後畫原型能用上。這三類元素的標準來自於iOS,但在大部分情況下,也適用於安卓應用、H5應用。為什麼要自己畫一遍?因為自己畫一遍可以加強記憶,有些底層基礎的東西,就是要記住才行。不要指望在網上去下載一個通用的組件庫,從此一勞永逸,網上有些博主分享的組件確實很全,但是有很多冗餘的,可能80%都用不上。掌握最基礎的元素,可以搭配出各種組件,一定要形成自己的組件庫,包括刀哥分享的組件,也是給大家一個參考,不要做拿來主義。在iOS人機交互設計指南里,把欄一共分為6種,分別是狀態欄、導航欄、搜索欄、標籤欄、工具欄、側邊欄。為了方便記憶,可以按照所處的位置,從上到下,頂部有狀態欄、導航欄、搜索欄,底部有標籤欄、工具欄,側面有側邊欄。
狀態欄顯示用戶當前的移動網絡信息、WiFi信號、時間、電量等,大部分情況下,需要讓用戶知曉這些信息,但為了沉浸式的效果,也可以隱藏。不同機型,狀態欄不一樣,但我們畫原型時,有一個可以占位的組件就行了。
導航欄通常左側顯示返回按鈕,中間顯示頁面標題、右側顯示快捷操作。微信的導航欄,當頁面數據正在加載時,標題處顯示正在加載的效果。搜索欄,主要是用於搜索的入口,搜索欄通常配合搜索界面,在搜索界面,顯示最近的搜索記錄,還可以一鍵清空搜索內容。當搜索結果較多時,可以加一個範圍選擇,可以快速進行分類標籤欄位於頁面底部,可以快捷切換,換到不同的頁面,通常作為產品的一級導航。工具欄是對視圖的操作,比如對文章、音樂、視頻的點讚、收藏、評論。工具欄容易和標籤欄混淆,標籤欄屬於導航,而工具欄屬於操作,這是本質的區別。側邊欄,默認情況下是收起的狀態,當點擊某個按鈕的時候,從側面彈出,當移動端頁面內容緊湊時,會考慮使用側邊欄,比如個人中心、分類篩選項目較多。按鈕是比較常用的控件,通常是用產品進行輸入操作發起的入口。
移動端屏幕尺寸較小,一些功能性的操作不能完全平鋪出來,此時,通過情景菜單,可以擴展更多的操作選項。比如在iOS系統里,長按圖標,可以彈出分享、刪除、編輯等操作。可以在一些文本視圖、網頁視圖中,選中文本,來執行更多的操作,如複製、轉發、收藏。當某一個選項可能包含多個值時,可以使用選擇器,比如省市區、項目類型等。
在選擇簡單數值時,可以使用數字滑塊。比如在借貸產品里,選擇借款金額時。設置參數檔位:
8)進度控制器 Progress Indicators
9)刷新 Refresh Content Controls在頁面加載數據時,可以使用刷新加載控件。微信時聊天界面是在導航欄里加了加載的狀態。10)分段器 Segmented Controls
在移動端,分段器的使用頻率比較高,尤其是在一些訂單的狀態分類場景中。
在一個頁面里,要展示更多的內容,可以使用頁面指示器來容納更多的內容。iPhone的頁面指示器:
文本框是經常用到的控件,文本框的樣式也有很多種,設計文本框時,有幾個要點:②加入一鍵清空的按鈕,可以讓用戶快速清空,重新填寫;④同一頁面不要加入太多表單,當表單太多時,分步驟實現。視圖是各類元素的組合,掌握基礎的視圖,可以更高效完成原型。視圖可以分為內容類的,如表格、文本、圖像、網頁以及集合,還有操作類的,如行動菜單、警告框、彈出框、工作表、活動視圖。其他的視圖還有分欄視圖、滾動視圖和翻頁視圖。集合是由比較複雜的組件組成,沒有太固定的模式,比較靈活。需要執行比較重要的操作,或者選項超過2個以上時,可以使用行動菜單,行動菜單通常是從底部往上彈出。Popover是正常操作流程中短暫出現的一個控制區域,根據iOS人機交互指南的原則,儘量不要在iPhone里使用這個空間,因為iPhone的屏幕相對比較小,在iPad這種屏幕較大的系統里,可以使用這個空間。工作表是相對比較複雜的交互,在一個活動視圖里加了一些表單。比如發送郵件。活動視圖,是對當前上下文有用的任務,例如在微信里,對文章的一些列操作:分欄視圖管理兩個並排的視圖,主視圖中顯示主要內容,右側輔助視圖中顯示輔助內容。在iPhone里,很少用到這種視圖,在iPad等較大的設備上,比較常見。當一屏顯示不完整時,使用滾動視圖,可以展示更多的內容,在iPhone上很常見。翻頁視圖提供了一種內容頁面之間實現線性導航的方法,幫助從一個頁面流暢的切換到另外一個頁面。以上內容均來自《iOS人機交互指南》,雖然是iOS的指南,但其背後的邏輯是想通的。每個產品都是由界面組成,每個界面又都是由欄、控件和視圖這些元素組成。Web產品、移動H5產品、移動iOS安卓產品都是這樣。作為產品經理,雖然不必精通交互,但是應該具備交互設計的基本知識,至少掌握一套移動端的控件,一套Web端的控件。移動端的控件,包括uniapp、vant都跟iOS的交互很類似,所以掌握最底層的iOS交互設計規範,就掌握了大部分移動端的設計規範。Web端的控件,也有很多標準的前段框架,比如element、layui、bootstrap,推薦大家學習一下element的組件。還是那句話,不要去網上下載別人做好的組件庫,自己閱讀一下官方的設計指南,然後動手自己畫一套,明確每個組件的交互邏輯,應用場景。別人輸出的東西,是經過加工的,掌握底層的規則,自己進行加工輸出,會更牢固的掌握相關知識。【2023產品經理成長日曆】整合了30+位老師的原創內容和遴選自價值12000+元書籍等。每天一個乾貨內容,包括產品規劃、需求分析、產品運營、數據分析、工作技巧、每月話題討論等乾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