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文內觀點留言討論。智谷君將綜合留言質量,抽取3位參與讀者,各送出一本《海上傳奇》。「成也海洋,敗也海洋」, 中國歷史上20個改變歷史走向的重大事件,導火索都與海洋有關,海洋視角下的全新中國,真相可能顛覆你的認知。
近年來,海南自貿港建設、前海擴容、橫琴成立粵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各個特區建設動作頻頻。從最初蛇口打響改革開放「第一炮」,到4個經濟特區成立,再到沿海開放城市、國家級新區、自貿試驗區先後成立,這些「特區」從一開始的星星之火,到現在已成燎原之勢。似乎每個特區都有其獨一無二的使命。然而,誰才是事關國家戰略布局,最充分享受政策紅利,最能抓住發展機遇的「特區中的特區」?特區在本質上是為了加大對外開放的程度,更好地融入全球產業鏈和資本鏈,發展經濟。它首先要求生產要素的自由流通、人員通關便利、資金流動便捷、信息交換無障礙等等。海關的「一線放開」,相當關鍵。不過出於種種原因,即使像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這種級別的「特區」,都還只是「一線放寬,二線管住」。一線放開後,境外進入的貨物,海關只備案管理不查驗貨物,檢驗檢疫部門只檢疫不檢驗。貨物、資金進出相當自由。只不過說這個時候,為了保證不干擾影響到其他地方,自貿區和國內非自貿區貨物進出時,需要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徵收關稅。而「一線放寬」的尺度,則遠遠小於「放開」。更多是簡化手續,對貨物在稅、證方面的適度放寬。目前,內地實行「一線放開」管理模式且有政策落地支持的,只有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海南自貿港。它們以城市形態「一線放開」,生態豐滿,生產、居住、商業等板塊一應俱全,是一個獨立的關稅區。橫琴處於全國經濟最發達、產業分工精細的粵港澳大灣區。2020年,大灣區以不到全國0.6%的面積,創造了12%的GDP。整個廣東GDP連續33年居全國第一。且大灣區內部分工相當明確,深圳是創新之都,廣州是國際商貿中心,東莞是世界工廠,佛山是製造業之都……因此,相比海南,橫琴更有底氣吸納全球性資源,並專注自身優勢和大灣區其他城市推進產業合作,實現1+1大於2的效果。其次,海南和橫琴的「一線」也不同。前者是海南島和境外的設線,後者是橫琴島和澳門的設線。只要符合相關規定,全世界的貨物都可以免稅運往海南。一開始,很多人都以為進入橫琴免關稅的貨物只限於澳門。橫琴,與澳門合併成一個「關稅區」,相當於通過澳門這個支點和通道,面向全世界放開了。橫琴的企業不僅能通過澳門獲得境外免稅生產資料,更能方便和澳企合作,一舉兩得。事實上,橫琴的關境設置,是出於對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的考慮,這也是橫琴的使命。近一兩年,中國相繼出台了海南方案、前海方案和橫琴方案,賦予每個特區獨一無二的使命:海南最大的使命,其實不是向上成為南中國的一個經濟強省,而是向下探索中國經濟禁區的深度——開放的邊界在哪裡?市場准入門檻要放到多低,才能既不會造成海外資本瘋狂湧入,也不會衝擊國內相對弱勢的民族企業?前海,則是一方面成為對外開放的窗口,另一方面擴大對香港服務領域的開放,促進香港全面融入內地,特別是大灣區。橫琴的使命,正如前文所言,是促進澳門產業多元化發展,使其逐漸擺脫過度依賴單一產業的困局。建設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是澳門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支點,也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有力支撐。要積極推進合作區建設,為澳門「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開闢新空間、注入新動能。除了海南,前海和橫琴都是向上探索,不斷攀高。但後兩者相比,橫琴又有兩大優勢:一是潛力更大,二是體制創新更深化。橫琴建設十餘年,現在正值爆發期。去年橫琴合作區地區生產總值為454.63億元,同比增長8.5%,超過廣東省增速(8.0%)。更重要的是,相對於前海,橫琴可謂中國制度創新最具突破性的特區。2009年出台的《橫琴總體發展規劃》就正式將橫琴定位為「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截至目前,前海仍是深圳管理,但橫琴合作區已經從珠海管理上升為廣東省管理,是一個由國家統籌規劃、粵澳共建共管共享的特區。此次橫琴方案,是在合作區下設管委會,廣東省長和澳門特首擔任主任,廣東、澳門、珠海三地共同組成成員單位。管委會下設執行委員會,履行產業導入、招商引資等工作,其主要負責人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委派,廣東省和珠海市派人參加,協助做好涉及廣東省事務的協調工作。廣東省管理合作區後,主要做黨建、國家安全、刑事司法、社會治安等工作。相當於在橫琴合作區,粵澳兩地分工明確,共同提升橫琴營商環境和治理水平,促進澳門產業多元化。在合作區產業發展上,澳門可操作的空間會比以前大一些。在市場准入門檻方面,橫琴同樣在突破:比如說,最新的自貿區外商投資負面清單規定,醫療機構僅限於合資。但橫琴方案規定,澳門相關主體可以在合作區獨資醫療機構。此外,橫琴方案還提出,研究建設固網接入國際互聯網的綠色通道。提到這一點的地區除了橫琴,就只有海南了。這一舉措,勢必會強有力吸引外資機構和企業入駐,方便國際貿易。除了創新體制基礎,橫琴要想鞏固特區成果,下一個重點必須得吸引企業和人才。這其中,針對企業和個人的低稅率就相當關鍵。橫琴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由一般的25%降到15%。這在全國都是少數。如果按照一家金融機構彙算清繳應納稅所得額1000萬元,稅率25%計算,需要繳納企業所得稅250萬元。但如果按15%計算,只需要繳納150萬元。舉個例子:「廣東中星電子有限公司」,2020年至今通過享受15%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減免稅額超過3000萬元。涉及行業有多寬呢?橫琴方案明確提出:「有利於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產業全部納入政策範圍」。有了這個巨大利好,橫琴完全有機會打造成一個高度發達的區域級金融中心,一個中葡國家金融服務平台,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據點。對合作區內企業生產的不含進口料件或者含進口料件在合作區加工增值達到或者超過30%的貨物,經「二線」進入內地,免徵進口關稅。相當於在橫琴投資醫藥、高新技術等高附加值產業,其產品可以無關稅進入內地,會大大鼓勵內地企業及澳門企業進駐,快速形成高端產業集群。惠及企業所得稅已經很了不得了,但橫琴更加「壕無人道」,進一步推出個人所得稅優惠。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規定:對在合作區工作的境內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個人所得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徵;對在合作區工作的澳門居民,個人所得稅超過澳門(澳門低於15%)的部分免徵,即「澳人澳稅」。假設某位高端人才的稅前年收入是100萬元,附加扣除13萬,應繳稅所得額87萬,本應繳稅21.86萬元。但在橫琴按照15%的稅率,應繳稅13.05萬元,可直接減免8.8萬元。能夠預見,橫琴作為稅收窪地,未來一定是高端產業和人才扎堆。況且,橫琴在提升軟實力的同時,硬件實力也在不斷提高。目前,橫琴正在形成粵港澳三地半小時通勤圈,並着手打造城軌、機場、港口等完備的立體交通體系。橫琴的周邊,聚集着澳門機場、珠海金灣機場、港珠澳大橋、廣珠城際、橫琴碼頭、橫琴口岸……廣珠城際延長線(珠機城際)橫琴至珠海機場段正在建設,未來在橫琴可以坐火車直達珠海機場;澳門輕軌橫琴線正在建設,四年內建成運營,琴澳同城更加便捷。未來,琴澳兩地的生活、發展環境趨同,硬件軟件連通無阻,可以加快形成國際化創新策源地,進而有效支撐區域產業融合創新發展,並吸引高端人才,形成優質工作生活圈。住宅項目相當稀缺。整個橫琴島,面積是3個澳門那麼大,但可供開發建設用地僅有28平方公里——不到三成,純住宅用地更是僅有8%。原因在於,金融島獨一無二的價值是公認的。金融島屬於橫琴的中軸,它聚集了整個橫琴約83%的金融企業,相當於珠海的「陸家嘴」,是特區中的核心區。相對於整個橫琴,金融島的住宅更加彌足珍貴。90年代,上海人「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如今,浦東陸家嘴的二手房均價接近10萬,已經和上海核心地帶——人民廣場、南京路、豫園等拉開差距。這不禁讓人對橫琴金融島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目前,華發橫琴府是整個橫琴新區唯一能直接看到澳門的在售純住宅項目,緊貼澳門,港珠澳大橋、澳門風景全部盡收眼底。也是橫琴金融島上唯一社區純住宅項目,外地戶口客戶也可以購買一套。華發橫琴府憑藉獨特的區位優勢,讓居住與商務的無縫對接,完美融合,也將進一步助推橫琴成為高度發達的區域金融中心。40多年前,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橫空出世。短短數十年時間,深圳珠海廈門就搖身一變,成為經濟繁榮的國際化都市。如今,粵澳強強聯手,橫琴作為「特區中的特區」再度出發,勢必會續下一段新的傳奇。
蕭冬連:國門是如何打開的——中國對外開放的起步過程珠海特區報:《經濟日報》大篇幅報道聚焦合作區新氣象 奏響「和鳴曲」 跑出「加速度」智谷趨勢:海南會不會取代香港?中央大禮包超乎想象!城市財經:大灣區利好不斷!深圳前海突然擴容8倍,影響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