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微信改版打亂發布時間
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將「智谷趨勢」設為星標🌟
保持聯繫,一起前行

◎作者 | 震穀子

◎編輯 | 黃漢城

◎來源| 黃漢城財經(zgtrendPlus)已獲授權

剛剛,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再度齊刷刷暴跌!跟歷史最高點一對比,累計的跌幅去到90%上下,堪比直線墜落!

這是俄烏直接衝突以外,最大的關聯影響事件之一。

背後是新時代的大幕正徐徐拉開:金融全球化趨勢,將會被俄烏衝突所逆轉。

金融中性被挑戰,幾千年來私有財產不可被侵犯的鐵律開始動搖,一部分固有的規則被破壞。

至少,金融交易要比以前混亂太多了。

一地雞毛,中概股又成了時代的眼淚。

與此同時,美國最新的通脹數據差點破8,繼續創下40年來新高。

美聯儲下周的加息會刺破美股的泡沫嗎?

至於中國,「以我為主」的底牌打得越來越深刻。

最新的物價增幅只有0.9%,連1%都沒突破,低於政策目標3%。

種種跡象顯示,中國大概率在最近就要降息了。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銀河證券和西部證券等券商都指出,再疊加「豬周期」和國際原材料價格上漲,中國通貨膨脹,下半年將出現單月破3%,甚至衝到4%。

這個春天,中西方貨幣政策的徹底背離,將拉開危機後世界秩序重塑的最關鍵一幕。「金融保護主義」將打響第一槍。

中國下半年可能出現較高通脹,破3沖4,重回疫情前水平。

分析通脹的極簡模型——盯豬價、油價,兩者都出現了未來上漲的信號。

「豬周期」要反彈了。

所謂的「豬周期」,指的是豬肉價格的周期性變化,是一種經濟現象。

豬價高了,農戶擴大養殖,母豬存欄量大漲,生豬供應增加,價格下跌,農戶虧本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價格又會掉頭向上。

截至3月8日,全國生豬均價跌至12.2元/千克,逼近去年10月低點。

大跌的豬價,其實是一個大信號。

它說明豬周期走到了農戶虧本淘汰母豬的這一步。

截至3月8日,全國豬糧比跌至4.5以下,跌穿6:1的警戒線。

等於說養殖戶一直在虧錢,會加速產能去化。

最近因為地緣衝突,飼料價格大漲,壓力全部來到了養殖戶們的身上。

根據央視財經報道,作為飼料原材料占比大頭的玉米和豆粕價格大漲,僅在20天內,推動飼料成本每噸就增加了300到400元。

浙江金華某養殖場負責人無奈地說,飼料漲價讓他們每賣出一頭200斤的豬,就虧200塊錢。

然而,未來的方向也清楚了。

202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今年生豬產能要進行引導、調減。

這意味着,豬肉價格要開始反彈了。

從養殖周期來看也說明價格進入了拐點。

這一輪產能去化,從去年7月開始。一般來說,完成一次去化需要1年的時間。

換句話說,最快二季度,最晚不超過三季度,豬肉價格就會明顯上漲,拉動整體通脹上升。

事實上,豬周期已經是當前市場氛圍下,確定性最高的因素了,同時也是今年拉動通脹單月破3的最大動力。

觀察中國通脹,一看豬價,二看油價。

俄烏衝突所擾亂的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給中國帶來輸入性通脹,則是相對最不確定的因素之一。

世界的能源、糧食、原材料都搶瘋了!

國際原油價格、小麥價格、鋰電池上游的鎳現貨價格,全部都創下了上一次世界金融危機,即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已經傳導到中國,正在猛烈拉動國內相關上遊行業的價格上漲。

比如石油相關行業,石油開採價格上漲13.5%,精鍊石油產品製造價格上漲6.5%。

比如有色金屬,有色冶煉加工價格上漲2%。

比如鐵礦石和螺紋鋼,黑色採選價格上漲5%。

……

首先,原材料價格變動,傳導到中國主要體現在生產者價格指數,即PPI上面。

最新的PPI數據同比回落,但環比已經轉正。因為去年基數大,數據雖然比去年漲的少了,但等於說今年的漲價要開始了。

這就是受到當前國際價格擾動的最好證明。

根據華創證券張瑜的估算,國際原油價格每上漲1%,就會拉動PPI價格上漲0.07個百分點。

接着,工廠在接到大量訂單的同時,會把原材料漲價因素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完成PPI與CPI之間的價格傳導。

最後,國際原材料價格變動與消費品價格之間本身也有聯繫。主要體現在CPI中的能源、電子通信和計算機分項等。

甚至連新能源汽車都受到上游原材料影響,紛紛漲價。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11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近20家新能源車企宣布漲價,涉及車型近40款。

既然價格變動不確定,那就不能用跟豬周期一樣的分析框架。

要看今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如何影響中國通脹,需要基於三種不同的場景去推演。

第一種場景,俄烏衝突繼續持續至少1到2個月,油價維持在120美元以上,之後逐步回落到110美元,下半年跌到100美元水平;

第二種場景,俄烏衝突曠日持久,油價將會全年保持在130美元以上的水平;

第三種場景,俄烏衝突就將結束,油價維持在110美元以上,之後逐步回落到95美元,下半年跌到80美元水平;

我們之前的判斷是,俄烏衝突的走向更大概率是第一種場景。也就是說,地緣政治因素還會持續切實地影響到中國的通脹,無可避免。

另外還有一個有趣的角度。

豬周期的去化速度也不是一個精確值,所以也可以根據產能的變化情況,簡單構建出兩種可能的場景,快和慢。

把豬周期的兩種場景和國際原材料價格的三種場景疊加在一起,就可以得到觀察今年中國通脹走勢的六種可能性。

從上圖可以明顯看到三點結論:

第一,中國通脹總體前低後高。

第二,中國通脹單月破3已經是大概率會發生的事情。

是否沖4,需要看「豬油共振」到底會有多強的衝擊。

第三,由於去年基數的影響,中國通脹在四季度會有小幅回落。

中國現階段面臨有效需求不足、新冠疫情持續干擾以及通脹走高的問題。

通脹不贅述了,今年中國出現輸入性通脹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

來講講另外兩點。

最新公布的2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1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5315億元。從結構看,減少最多的兩類分別是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以及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

前者好理解,後者簡單理解就是銀行貸錢出去的意願沒有以前那麼高了,也就是需求弱了。

這顯示出,中國消費和投資的動力仍在修補,有效需求不足,刺激經濟穩增長的動作還可以做得更多。

至於疫情,從2月下旬到現在,疫情從零星散發逐步擴散到越來越多的省市,無症狀感染者迅速增加。

疫情對消費和經濟的影響還是很直接、很明顯的。

隨着這三個問題開始交織影響,寬鬆的政策空間其實在逐步減少。

穩增長的措施在上半年如果推進緩慢,等到了下半年通脹走高的時候,就會受到掣肘。

跟當前的美聯儲一樣,即便加息了也對美國40年來的高通脹於事無補。

所以,中國大概率在這幾天就會降息,在美聯儲行動前提早行動。

要幹的事儘早干,留出迂迴空間,以供相機抉擇,這才叫做逆周期。

何況,在國內外的極其複雜形勢下,刺激政策的象徵意義也很大。畢竟,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當前世界面臨的複雜形勢,可能會超出你的想象。

激烈的地緣衝突是看得見的表象。暗流之下看不見的那些深刻變化,會帶來更加長遠的影響。

首先是美國通脹。

北京時間3月10日晚上九點半,美國最新通脹數據出爐,同比增長7.9%,符合預期,尚未「破8」,但繼續創下了40年來的最高水平。

去年有個詞很火,叫做「萬物皆漲」。供應鏈危機和大海上密密麻麻的貨輪,嚇壞了多少人!

然而,今年美國的通貨膨脹,才是真的徹底進入了普漲模式。從食品到能源,從租房到出行,全部都在漲!漲!漲!

在美國CPI的113個細項中,2月份有78%出現上漲,環比平均都漲了1%,漲價範圍和幅度都是疫情以來最高的。

最近影響最大的,自然是國際油價的變動。拜登甚至還真的拿出了制裁俄羅斯原油進口,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狠招。

據統計,在過去的半年裡,能源服務平均每個月都給美國通脹貢獻0.9個百分點的增長,全品類中最高。未來的拉動力度只會更強。

甚至,美國人都不敢在本國加油了。

據News Nation等多家美媒報道,由於油價太高,許多德州人選擇驅車跨越美墨邊境,前往油價更便宜的墨西哥加油。

目前墨西哥的油價約合每加侖3美元,比美國的油價便宜了超過25%。

在40年來最高通脹水平的巨大壓力下,美聯儲已經確定要在下周的會議上正式開啟緊縮周期,加息縮表,給虛熱的經濟降降溫。

然而,徹底進入普漲模式的美國通脹,已經不僅僅受到原油的影響了,開啟了自我預期上升,任你美聯儲加息也無補於事了。

晚了一整年行動的美聯儲,跌入最尷尬的境地,面臨最嚴峻的挑戰。

《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中提到,1928到1929年期間,美聯儲在加息過程中的猶豫不決使資產價格進一步上漲,隨後加息導致的貨幣供應量下降、信貸緊縮、投資和消費需求下降,成為了誘發大蕭條的原因之一。

是不是很熟悉?

如果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出現衰退,其他國家也必然會受到影響。在美國內需對中國出口拉動起到主要貢獻的情況下,尤其如此。

其次是歐洲通脹。

當前,歐元區的工業通脹PPI,漲幅甚至去到了30%!

30%!!這還是我熟悉的發達經濟體嗎?這物價飆的跟隔壁的土耳其一樣誇張。

接下來,即使歐洲準備降低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那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畢竟他們連批准一個國家加入都得花十幾年,高通脹、低增長疊加外部的麻煩,只會讓歐盟內部更加分裂,更難在具體事項上達成一致。

所以如果歐洲也來同步加息,刺破高通脹以及疫情之後累計的高債務,歐洲的主權債務也會岌岌可危。

《兩次全球大危機的對比研究》還提到,危機的發展有特定的拓展模式,在經濟為實現好轉之前,通脹的上升和股市的繁榮往往帶來一次虛假復甦,但很快會遇到經濟的二次探底……歐債危機卻出乎意料地全面惡化,全球經濟進入第二輪危險期……

是不是還是很熟悉?

事實上,很多市場觀點已經在比較這一次的新冠疫情危機和上一次的全球金融危機的後續演變了。如果劇本是一樣的,那歐洲就需要我們加強關注了。

最後是金融層面也在去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趨勢,將會被俄烏衝突所逆轉。

俄羅斯的銀行和富人,財產都只是一些數字,一拔掉交易所網線,千萬級市值算個球,直接化成泡影;

長期保持中立的瑞士,這次竟然主動表態,會引發部分人的擔憂,未來中立的國家還剩多少?

最近的中概股災難,也有對上述風險的反映,而不僅僅是企業經營問題了。

兩次全球大危機之後,貿易保護主義都大行其道。直到貿易戰爆發,徹底改變了世界格局。

這兩年的危機,可能會正式開啟「金融保護主義」的時代。

買外債得加上更大的風險溢價,跨國金融資產的估值會受影響。

從貿易到科技,再到金融「以鄰為壑」,最終的清算會是什麼樣子呢?

☞智谷趨勢為中產階級的資本覺醒服務,幫助更多人獲得財富。據悉,帝都深處的人也會在睡前打開這個號。高層會議、宏觀經濟、城市脈絡、政策變動……這裡有最真實的中國,有許多人難以察覺到的趨勢信號。
更多精彩經濟趨勢分析
請關注「智谷趨勢」

參考資料:

微信公眾號「半夏投資」,從貿易去全球化,到金融去全球化

微信公眾號「外匯有聊」,外匯市場最容易賺錢的階段已經過去

微信公眾號「澤平宏觀」,輸入性通脹與股市調整:原因及展望

華創證券,高油價對今年通脹中樞的影響估算

銀河證券,通脹預期走高,「滯脹」壓力隱現

國泰君安證券,趨勢難改,但警惕輸入型通脹升溫擾動

浙商證券,通脹短無憂,遠有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