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源:國民經略(ID:guominjinglve) 作者:凱風

「500元-1000元/天、8000-12000元/月,包住宿還有年終獎」……

近日,多地高薪急招「核酸採樣員」的消息持續刷屏。

這背後,國家衛健委指出,要在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

這意味着,發源於深圳、杭州的48小時或72小時常態化核酸檢測,正在成為標配。

涉及數億人的常態化核酸雖然免費,但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終仍是醫保或財政埋單。

這筆賬有多大?各大城市是否負擔得起?

01

常態化核酸檢測,正在路上。


上海共設置各類核酸採樣點超過9900個點位,16000個工位。

杭州將布設1萬個免費核酸採樣點,超過1.6萬個工位,全市日均配置採樣人員達到8000人以上。

武漢按照步行不超過15分鐘、排隊不超過30分鐘廣泛設置便民採樣點,並按照每72小時一次的頻次組織擴面核酸檢測。

太原共布設2000多個核酸採樣點,市民出入公共場所需提供5日內核酸證明。

……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已有10多個城市開始大規模鋪設核酸採樣點,打造步行15分鐘的核酸「採樣圈」。

這其中,既有以上海深圳為代表的一線城市,也有以杭州、武漢、太原、南昌為代表的二線城市,也不乏以鹽城、淮南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

以常住人口來衡量,各地一般核酸採樣點與人口比例約為2500-3500人/個,大概按照1:1.5的比例匹配核酸採樣人員。

據測算,僅考慮城市人口,全國範圍內至少將新增75萬個檢測點。相應地,需要核酸採樣員至少在百萬人以上。

當然,不是所有城市都有同樣的疫情風險,也不是所有城市都需要密集的常態化核酸,更不是每個城市都能承受起這一代價。

這一次針對的是「大城市」。

畢竟,大城市人口密集、社會交流頻繁,動輒封城代價極其高昂,通過常態化核酸檢測來對沖靜態管理的封城成本,不乏現實合理性。

大城市,一般指的是一二線城市。

目前,我國一二線城市共有人口約5億人,其中重慶超過3000萬人,上海、北京、成都超過2000萬人,廣州、深圳、蘇州、天津等10多個城市超過1000萬人。

以一二線城市來界定,根據東吳證券測算,如果要保障48小時核酸檢測,全國共需要73萬名採樣人員。

02

我們要為15分鐘核酸檢測圈,付出多大成本?

常態化檢測,要付出的不只是檢測試劑費用、採樣亭採購費用,更大頭的是人力成本。

東吳證券對此進行了詳細測算。

如果嚴格按照48小時核酸,全年開支或高達1.45萬億元;

72小時核酸,全年開支為9800億元;

一周一次核酸,全年開支為4200億元。

如果按照高風險地區、中風險地區、低風險地區進行區分,分別採取48小時、72小時、一周一次核酸,那麼總體費用支出約為6670億元。

按照精細化管理的6670億元支出來看,這筆費用相當於2021年全國GDP的0.58%,相當於全國財政收入的3.25%。

與醫保支出對比更為直觀。

2021年,全國醫保支出2.4萬億元,常態化核酸最低支出相當於醫保的25%左右。

這不是筆小數字。

03

不是每個城市都要充沛的財力。

全國不同區域之間經濟存在明顯差距,西部、東北地區需要藉助大量的轉移支付來維持基本運轉,而貢獻方則全部位居東部。

據粵開證券的統計,2019 年全國僅有9省市對國家財政有淨貢獻,廣東、上海、北京位居前三。

事實上,雖然共有9省存在淨貢獻,但粵滬京三省市就占了2/3以上,上海一市的淨貢獻,更是超過了江蘇、浙江兩省的總和。

當然,除了中西部一些弱省會之外,一二線城市一般都是財政的淨貢獻方,對於常態化核酸檢測支出有一定的抗壓能力。

根據測算,500萬人口城市,加上各項支出,每年常態化核酸檢測的費用大概在100億左右。

這筆錢,對於北上廣深等一線和強二線城市或許不是問題,但對於中西部弱省會,不能說不是一筆巨大的支出。

2021年,全國僅有17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1000億元,不到30城超過500億元。

一些中西部省會,財政收入僅有兩三百億元,面對動輒數十億上百億的常態化核酸支出,必然捉襟見肘。

雪上加霜的是,作為全國財政轉移支付的「大奶牛」,廣東、上海、北京等地均遭遇疫情衝擊,也會影響到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

同時,在疫情衝擊,加上減稅降費、退稅的背景下,一些經濟強市財政收入出現大幅下滑。

深圳市財政局披露數據顯示,今年1~4月深圳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1309.8億元,下降12.6%。其中,4月份單月收入下滑約44%。

有錢的城市尚且自顧不暇,落後地區靠什麼來保障?

加大地方債發行力度,或許是方式之一。

而抗疫特別國債會否重出江湖,同樣備受矚目。

04

常態化核酸檢測雖然耗費巨大,但封城損失更為嚴重。

如果常態化核酸檢測的成本低於封城,以此來保障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轉,就是有意義的。

封城的代價有多大?

東吳證券對此有過分析,假設一座城市經濟體量相當於上海,由於奧密克戎的高傳染性,假設平均每月實施局部封鎖的城市經濟規模約占GDP的20%(4月這一數值超過40%)。則一個月封城兩周的經濟成本為1568億元。

這個數字或許看起來不是那麼直觀,一季度部分城市的經濟數據或許更能說明問題。

2022年一季度,長春GDP為1334.83億元,同比下降12.5%,三大產業增加值全線負增長。

這是全國唯一負增長的TOP50城市。(參閱《太難了!這是唯一GDP負增長的省會》)

要知道,長春遭遇本土疫情是在3月初,而採取靜態管理是在3月11日。

換言之,在一季度,一季度對長春的直接衝擊不到1個月時間,但對季度GDP總量的影響超過10%。

這背後,或許與經濟、產業周期有關,3月份一般是大項目動工之際,疫情造成的停工停產影響就更為嚴重,但也足以說明封控的代價。

所以,如果常態化核酸,能打破一些城市動輒一刀切靜態管理的思維,讓整個社會都能正常流動起來,不失為折中選擇。

當然,告別核酸、擺脫疫情,才是我們最終的希望和追求。

來源:國民經略(ID:guominjinglve)

百萬讀者都在讀

何佳:A 股為什麼是另類投資產品?

邱曉華內部演講:我們正迎來用資本市場代替房地產市場的時代

梁建章:如何從根本上解決過度補課的難題

黃奇帆最新講話:能把豬吹起來的,往往不是正常的風

【悅享新年】FMBA奇妙書單(附鏈接)

2021,每個人都了不起

吳曉波:未來十年,我們所認為的能力將蕩然無存

中國宏觀展望:2021

史上最嚴退市新規正式落地

人間真實!北京,全國最早醒來的城市…

秦朔:創新何太急

這場病毒放大器

人最大的本事,就是靠譜

財政到底有多緊?

負利率時代的泡沫、掠奪和危機!

全球貨幣再寬鬆:一次無法降落的飛行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崛起 | 哈佛教授TED演講

中國最賺錢的公司,要開始去庫存了!

成年人的崩潰,都是靜悄悄:你能挺過多少坎,就能成多大事

為什麼有的人年紀輕輕,思想深度卻遠高於常人?

槓桿的輪迴,眾生的焦慮

50句驚艷世人的電影台詞:請原諒我戳痛了你所有記憶

由FMBA歷屆校友推薦的文章集錦,版權屬於原作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