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感謝關注地產廣告八卦
專注搜集地產行業八卦猛料,專心推送地產各線優秀作品
有投稿爆料需求的朋友,可直接在公眾號後台留言
你想分享的,你想吐槽的,你想爆料的
第一時間發布,第一時間分享

近日,隨着蘇州、無錫兩城共計23宗地塊的全部成交,今年第一輪集中供地漸進尾聲。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11日,除上海、鄭州、瀋陽、長春外,全國22個集中供地的重點城市中,已有18個城市完成了今年首輪集中供地。

從城市供地節奏和房企拿地結果來看,多項數據指標較往年發生了較大變化,TOP50中近3成房企還沒拿地,而除了一季度國央企+地方平台的拿地主體外,4月在多個熱點城市供地開啟之下,部分區域深耕的民企開始在土拍市場尋求突破。



01TOP50房企中近3成還未拿地

即便各地不斷出台新政策,以提高房企拿地的積極性,但僅從成交結果來看,效果或不及預期。


據梳理,2022年1-4月,房企新增貨值價值與2021和2020年同期相比降幅均超60%。以TOP30門檻新增土地貨值門檻來看,2022年中國金茂以81.3億元排名第30位,而2021年、2020年的TOP30門檻分別為海倫堡的238.9億元和正榮集團的241.6億元。


頭部房企在拿地時依舊謹慎。據克爾瑞,銷售TOP50房企4月單月拿地金額接近1000億元,環比上漲127%,但同比依舊下跌69%。整體來看,前4月有超過3成TOP50房企未拿地,市場下行、資金緊張帶來的投資壓力並沒有隨着部分城市土拍火熱而好轉。


另外,梳理過往信息可知,相較過去兩年,今年1-4月房企拿地權益金額大幅下降和部分房企排名提升,均與城市供地節奏有很大關係。今年多城首輪供地數量明顯下降,以福州為例,今年首輪供地宗數相較去年底時減少12宗,武漢則減少近40宗。


不過今年首輪供地中也有以量換取成交的城市。比如杭州,在今年首輪集中供地有60宗涉宅地塊,累計出讓金額827億元,而去年最後一次出讓的35宗地塊攬金近800億元。這意味着,在2022年首輪供應中,杭州以量換價的供地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果,既完成供地目標,又減輕了參拍房企的資金壓力,為小規模房企增加土儲提供了機會。


但今年以來多地土拍政策明顯有讓利房企趨勢,這是否會令房企更傾向從招拍掛市場拿地,從而減弱對舊改、收併購等形式的關注?


5月10日,合一城市更新集團董事總經理羅宇在接受記者面訪時表示,土拍變化對舊改來講,是會帶來一定影響,但這種影響需要多方面來看。比如土拍樓面價,一直以來都會是舊改項目的對標對象。土拍如果是1萬塊的樓面成本,舊改起碼有30%左右的優勢,土拍會帶動舊改價格標籤的重新建立。


「其次,相比招拍掛配建、嚴格限價等規定,舊改在這方面要求相對寬鬆,這也使得它雖然操盤周期較長,但還能取得較不錯的利潤率。此外,還需考慮雖然房企都想拿熱點城市熱點地塊,但價格觸頂後搖號並非都能拿到。比如原本10家報名了某塊地,最後只有一家拿到,我們更要關注的是剩下9家資金會不會外溢到舊改、收併購等。」

02

這家房企營收49億 花43億拿地

從1-4月房企拿地金額和新增土地貨值來看,一季度湧現的具有國資或地方政府背景「黑馬」房企,雖然名次略有變動,但多依舊穩在前30位。

以中指院一季度房企權益拿地榜第6位的北京興創投資和第9位的偉星房產為例,4月雖未出手拿地,但從拿地金額看,依舊在TOP30之列,分別排在第11位和第18位。

1-4月,濱江集團拿地金額為184.35億元,幾乎全部集中在杭州;一季度原本位居第20位的大家房產,以83億元躍升至第9位;眾安集團以「新面孔」身份,突然出現在百強房企拿地金額榜單第17位,拿地金額43億元,而其去年營收僅49億元。

而拿地金額和排名公布後,在資本市場上反響最大的或許還是眾安集團,作為港交所「仙股」常客,投資平台上多名投資者熱議與預判着其近期和未來走勢。

近兩年眾安集團一改昔日固步自封作風,通過多種形式大舉新增土儲。2021年新增項目12個,總建築面積約193萬平方米,總土地成本111億元;2020年新增土儲達到233萬平方米,同比增加677%。而2018年和2019年,眾安集團的新增土儲合計僅51萬平方米。

眾安集團1997年在杭州成立,核心主業為房地產開發,同時還有商業、物業服務、資本四大版塊;2007年底在港交所上市,彼時是浙江省第二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房產企業,並創下浙江房企在港上市融資之最。

雖嘗了「頭啖湯」,但此後眾安集團股價表現並不盡人意,股價最高僅在上市當年超過2港元,此後多年多次跌破1港元,最低時甚至跌至0.199港元。2017年底,眾安集團因股價長期在1港元之下,而被稱為港交所「仙股」常客。

受市場大環境影響,從去年來看,選擇區域深耕的眾安集團也並未錄得較優業績。2021年,眾安集團銷售額為279.25億元,同比增加27.26%,但營收、毛利和歸母淨利均出現了大幅下滑,實現營收49.69億元,同比下降33.20%;毛利14.76億元,同比下降34.25%;歸母淨利7300萬元,同比下降91.17%。

此外,眾安集團分拆了旗下物業管理板塊眾安智慧生活,擬在港交所上市,並且已於4月底通過聆訊。招股書顯示,眾安智慧生活在管面積為1180萬平方米,是近期遞表中規模最小的物業公司,營收對母公司依賴程度較高。

5月9日,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表示,部分房企目前排名靠前,不代表其全年拿地成交量排名依然能靠前,僅僅可能是因為某個時期其所在的區域或城市有大規模土地供應,如果回歸到全年來看,預計房企拿地格局面與2021年不會有太大差異。

03

樓市回暖預期或提升房企拿地意願

部分土拍市場回溫,也主要是集中供地城市「讓利」之下的結果。

據克而瑞分析,從4月完成首輪集中供地的7個城市來看,深圳、杭州、寧波熱度明顯更高一籌,首輪成交平均溢價率均在5%以上。尤其是深圳,首批集中供應的8宗地全部觸及價格上限,平均成交溢價率達15%;杭州土拍熱度同樣不低,成交的59宗地中有23宗地觸頂,僅1宗地遭遇流拍,平均溢價率為6.4%。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4月各城市的首批集中供地中,相比去年,今年深圳首批集中供地的商品房限售價均有所上調,幅度在5%-10%之間。這無疑是讓利開發商,有助於提高開發商的拿地積極性。對於房企來說,優質、高性價比地塊的補充,也優化了企業土儲結構。

克而瑞分析人士建議,對於有資金實力的企業來說,當前正是拿地的窗口期,選擇合適的城市、項目,逆市增加優質土儲對於企業未來發展有較大助益。而對於資金仍然偏緊的大部分民企來說,還應繼續尋求合適的合作機會。

可以看到,近期多地出台房地產寬鬆新政,而政策層面的暖風也將吹進土地市場。在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看來,「5月份預計一些城市的土拍市場會有積極復甦的表現。」

在樓市回暖的預期下,克而瑞分析人士預計,土地市場也將有一定程度的回溫,但是不同城市的回溫速度將有很大差異。可以看到,即使是集中供地的核心城市,也有土拍遇冷較為嚴重的情況。

億翰智庫分析人士則認為,截至4月底,土地市場的恢復還局限於優質地塊及核心城市,距離整體恢復還需要時間,基於政策面風向的轉變,隨着房企融資渠道以及監管程度將進入糾偏進程,以及疫情的有效控制,各地調控政策的放鬆,住宅成交市場有望迎來回升,預期下半年土地市場或逐步恢復。

———我是正義開始的分割線———

有投稿爆料需求的朋友,可在公眾號後台留言或點擊「投稿爆料」即可獲得投稿爆料的聯繫方式。

【免責聲明】所有文案及圖片均來源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號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出示相關證明並聯繫本公眾號後台更正或刪除。
本公眾號不以盈利為主,本着分享的心態,用心運營。希望您也能夠分享至朋友圈,點擊文章底部右下角好看,讓更多需要的人看到,在此感謝您的支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