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守護好心靈的「綠碼」

文/余青 主播/王霏


「叮鈴鈴……」深夜,突然響起的電話鈴聲打破了辦公室寧靜的氛圍。

當天值守心理熱線的顧醫生按下了接聽鍵。電話另一頭,傳來一個略顯疲憊的聲音:「這段時間我一直宅着,基本不出門,一個外人都沒接觸過,但只要我的喉嚨癢、想咳嗽,我就特別心慌,甚至覺得喘不上氣了。」

聽完電話那頭的傾訴,顧醫生一字一句地開始回復。他告訴對方,疫情期間長時間困在家中,接收到的信息卻很多,焦慮感、恐慌感等負面情緒的出現在所難免。要學會接納自己的情緒,要積極看待生活,要與家人好好交流自己的感受……

類似的電話,「顧醫生」們每天都接到不少。

原定的聚會被取消,原定的旅行被擱置,原定的計劃被打亂,大量的負面信息向我們湧來,病毒似乎無處不在,我們不確定哪裡是安全的,不確定自己和家人會不會被傳染,不確定疫情什麼時候才能被控制住,不確定日常生活何時才能回歸。

於是,長期居家上網課的孩子們在焦慮,無法自由「追尋詩與遠方」的青年人在焦慮,牽掛冰箱囤貨夠不夠多的中年人在焦慮,因為擔憂「可能被感染」而減少出門的老年人也在焦慮。

心理專家說,面對不確定的疫情,出現適度的擔心和焦慮是每個人正常的應激反應。適度的焦慮可以提高人的警惕性,但過度的焦慮情緒會對人正常生理、心理、社會行為等造成不良影響。煩躁焦慮的情緒不斷積累,就有可能陷入負面情緒中不可自拔。

意識到自己陷入心理困境時,最直接也最容易採取的方式就是自我心理調節。

要接納自己的情緒

人的情緒就像高壓鍋的閥,強行壓制可能會導致失控的後果。當負面情緒已經產生時,要學會去接納它。你現在正在焦慮嗎?你感到憤怒嗎?你充滿擔憂嗎?和我一起說:「我允許我此刻有憤怒的感受」「我允許我此刻有焦慮的感受」,和此刻的情緒和平共處,然後重新投入到你的生活中,情緒對你的控制也會減弱。

要表達和傾訴自己

愛和高質量的連接是獲得安全感的動力源泉。感到情緒低落、獨自一人無法應對時,千萬別把自己的心封閉起來,要敞開心扉,去傾訴,去尋求來自家庭和社會的支持。雖然我們不能隨意外出,但是可以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來進行溝通和交流。向親人朋友說出自己的擔憂和感受吧,彼此互相鼓勵,釋放自己的情緒。

要合理關注信息

看多了負面新聞,很容易不自覺地捲入不良感受體驗。學會放下手機、關掉電視,「定時」而非「時時」關注疫情,尤其是自媒體上的疫情信息。在關注疫情時,儘量選擇官方權威渠道,並且控制瀏覽的時間。

要有規律的作息

規律、掌控感,是特殊時期人們應對焦慮恐慌的良藥。疫情之下,活動範圍受限,我們更要積極地看待生活,儘可能按照原先的節奏生活,按時起床、按時吃飯、按時休息,讓自己在正常的生活軌道上運行。

要讓身體動起來

運動不但可以改善情緒,還可以鍛煉身體,讓自己全方面受益。保持適當運動,能減少精神上的緊張,增加自我效能,提高自信心,減少焦慮和抑鬱情緒。跟着「劉畊宏」教練們,哪怕跟不上節奏也沒關係,讓我們跳起來、動起來。

在疫情持續的這段時期,大家在勤洗手、戴口罩的同時,也請記得戴好「心理口罩」,守住「心靈綠碼」。

待疫情退散,陽光燦爛,人間皆安。

如果你需要更專業的心理支持,請撥打下面這些心理援助熱線:

◎ 太倉市心理援助熱線:18086720200(24小時接聽)

◎ 太倉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指導中心心理熱線:53536161

◎ 太倉市中小學家庭教育指導諮詢熱線:18360873471

◎ 蘇州市心理援助熱線:12320-4;65791001(24小時接聽)


©作者簡介:余青。本文已經授權發布,轉載請聯繫作者。

©主播簡介:王霏,太倉市融媒體中心廣播節目部主持人。


責任編審丨朱煒 邢智豐

融媒體編輯丨夏鳳丹謝海濤/圖 蘇茜/插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