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737a5f6d6d62697a5f6a70672f6b316f356963626d69633771733254717a6b725852597968516851676f6e516b426257674d397a5969637365513744304d664b67776869623852443856544555794936497a4f4769617664736f726744394537743371486b466963772f3634303f77785f666d743d6a706567.webp)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737a5f6d6d62697a5f6a70672f6b316f356963626d69633771733254717a6b725852597968516851676f6e516b42623353396b4c634d716e6f526e416a4f59705a77696167453430345634477663514b437042717472467a6c6e796d4b6173747774436a65672f3634303f77785f666d743d6a706567.webp)
跨國藥企給中國企業的一點啟示:還是要創新
進入年報季,跨國藥企的年度終局戰打響。
據健識局統計,自1月25日強生率先發布2021年財報以來,已經陸續有至少15家跨國藥企披露了業績。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仍在持續為各大製藥巨頭提供機遇。
在集采、價格談判等政策因素之下,各大外企對外都是叫苦連天,實際上業務幾乎沒有受到影響,反而蒸蒸日上。
如果以年營收200億元作為一條基準線,就能發現:中國醫藥企業中,單憑製藥業務能超過這條線的屈指可數,2021年可能只有恆瑞和復星兩家。
反觀外資藥企,披露了中國區業務的幾乎都在這條線之上。
2015年以來,中國的創新藥企快速發展,但2021年10月以來卻屢屢傳來利空消息。外界甚至評價:中國的創新藥泡沫破裂了。
如今年報陸續出爐,看看這些經歷了裁員、高管離職、價格腰斬、集采被否等風波的外企,他們在華持續掘金的事實明白無誤地說明:只有創新達到一定高度,不管外面風吹雨打,賺錢才不再難。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737a5f6d6d62697a5f706e672f6b316f356963626d69633771733254717a6b725852597968516851676f6e516b426265414b52496c486b5a3235307732427566626464656d4659783277725154784f55764b6a436c39566a725a4361703947486844716962412f3634303f77785f666d743d706e67.webp)
政策炮彈並沒傷到外企
健識局統計發現,15家跨國藥企有7家披露了中國區業績,無一例外都實現了大幅增長,增幅大多高於整體業績。
其中,得益於九價HPV疫苗的放量,默沙東在國內收入42.62億美元,增速達到60%,遠超美國、歐洲等老牌市場及亞太其他地區。這也是默沙東在經歷2020年的短暫回落後,在華業績增速再次達到55%以上。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737a5f6d6d62697a5f6a70672f6b316f356963626d69633771733254717a6b725852597968516851676f6e516b4262546961534936614f6963756557594a5a43615679684f346f4730344a78485569615734366c46535366543148723156444b5a50706b364234412f3634303f77785f666d743d6a706567.webp)
數據來源:各藥企2021年財報
諾華與諾和諾德的在華業績分別為30.52億美元和25.47億美元,增速也都超過了10%。兩家企業都格外在財報中註明,醫保放量成為主要驅動力。
諾華當家產品司庫奇尤單抗在2020年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需求快速釋放。據米內網數據,2021年上半年,在國內重點省市公立醫院銀屑病單克隆抗體藥物市場中,司庫奇尤單抗獨占了90%以上的份額。此外,另一款高血壓藥物沙庫巴曲纈沙坦也在2021年國家醫保談判中續約成功,並納入新適應症。
同樣是在醫保的加持下,諾和諾德的重磅降糖藥利拉魯肽2021年在中國區的銷售額達到16億元,單品種同比增長高達45%。另一款糖尿病新藥司美格魯肽僅上市半年多便賣出了3億元左右,並通過了去年的國家醫保談判,潛力無限。
收穫最大的還要屬阿斯利康。2月10日,阿斯利康丟出一顆重磅炸彈:中國區營收60.11億美元,超越羅氏的44.23億美元,坐穩第一名的寶座。
阿斯利康的過期專利品種在集采和仿製藥的夾擊下腹背受敵,但幾款創新藥物表現突出:腫瘤藥奧拉帕利、度伐利尤單抗以及奧西替尼在新興市場的收入增速分別達41%、68%和6%,中國的醫保政策恰是其背後的最重要推力。
儘管阿斯利康2021年中國區調整了多項業務,又遭遇了騙保案件,但從經營角度看,中國市場沒有一家藥企能抵得上阿斯利康中國區。
這些經營業績背後,可能有着種種因素,或許有些因素還不那麼光彩,但無可否認的是,大批創新藥物前後接續,才有了外企在中國市場的盆滿缽滿。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737a5f6d6d62697a5f706e672f6b316f356963626d69633771733254717a6b725852597968516851676f6e516b426239467668736a354f426132316f5172476745777346456962726c6a565a44713774426b46704f62724669616f646a485155335269637a3058772f3634303f77785f666d743d706e67.webp)
新全球「藥王」能坐穩多久?
全球範圍來看,外資藥企綜合排名前10位的企業總體不變,但在順序上卻略有變化。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737a5f6d6d62697a5f6a70672f6b316f356963626d69633771733254717a6b725852597968516851676f6e516b4262526145736a51565235523049447759654753723870314472794a6446716961576635715a5944616462387a4c6f54335a69635539366676772f3634303f77785f666d743d6a706567.webp)
數據來源:各藥企2021年財報
輝瑞以812.88億美元的成績重返三甲。其中,新冠疫苗Comirnaty大賣367.81億美元,比艾伯維的「修美樂」多出將近160億美元,成功摘下「藥王」桂冠。
強生、羅氏全年營收分別為937.75億美元和690億美元,位列第一和第三名。但如果只看製藥業務,強生520.8億美元的成績僅比第五名的諾華高出4億美元左右。強生一直在計劃分拆消費者保健業務,很可能在今年年底完成,明年強生的業績可能不會太好看。
2021年的「藥王」是誰?
2021年,「修美樂」全球銷售額第三次突破200億大關,達到206.94億美元,同比增長3.5%。如果不把新冠疫苗算在內的話,「修美樂」已經連續9年蟬聯冠軍。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737a5f6d6d62697a5f6a70672f6b316f356963626d69633771733254717a6b725852597968516851676f6e516b426275437433314975686f676961647a5878715235555854667477376962644734744e52444736454d69615242766e6865774664623461615746672f3634303f77785f666d743d6a706567.webp)
數據來源:艾伯維財報
默沙東的K藥緊隨其後,全球收入達到171.86億美元,有望成為下一款年銷售額突破200億美元的藥品。而它的老對頭,BMS的O藥在經歷了2020年的短暫下滑後,小幅增長8%,達到75.32億美元,卻仍沒有回到2019年時80億美元的巔峰狀態。
但無法忽略的是,K藥的營收增速已經開始下落,而且K藥已經拿下接近30項適應症,後續增長空間有限,「OK」大戰基本落幕,K藥下一個需要超越的不是「修美樂」,而是它自己。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737a5f6d6d62697a5f6a70672f6b316f356963626d69633771733254717a6b725852597968516851676f6e516b42626962545a5a64567a4a746163674b684f49584e396a6f76627a6254486e4830487845687663484d657472466962704269614b4857444c6166512f3634303f77785f666d743d6a706567.webp)
數據來源:默沙東歷年財報
除此之外,BMS的兩款重磅產品來那度胺、阿哌沙班銷售額分別達到128.21億美元和107.62億美元;強生的烏司奴單抗,以及再生元用於治療視網膜疾病的藥品阿柏西普的銷售額都已接近百億,分別為91.34億美元和93.85億美元,同比增長均達到19%左右。
專利到期的問題仍然困擾着製藥巨頭們。2021年,有別於在生物類似藥產品上大獲全勝的安進,羅氏傳統的腫瘤板塊業務正不斷遭受這些後來者們的衝擊。財報顯示,貝伐珠單抗、曲妥珠單抗以及利妥昔單抗三款產品合計收入僅有85億美元左右,同比下降35%。
研發和產品是永不過時的硬道理,2021年,大多數跨國藥企在研發上的投入仍保持增長。輝瑞的研發投入高達138.29億美元,同比增長47%,處於絕對領先的位置。BMS投入金額高達114億,禮來、艾伯維、安進的研發投入增長也都在雙位以上。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737a5f6d6d62697a5f706e672f6b316f356963626d69633771733254717a6b725852597968516851676f6e516b42626b7073716c754c66684577796b4e68366669616251576643735032303263796a436b786874486963656c343171614d324b6f7a3548384e412f3634303f77785f666d743d706e67.webp)
疫情帶來的機會還在
「我們十分自豪地宣布,輝瑞已經交付了首個由FDA授權的新冠疫苗和口服治療藥物。」2月8日,首席執行官Albert Bourla在2021年財報中表示。
兩款新冠藥物,讓輝瑞在2021年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前一年的同時期,輝瑞剛剛剝離了仿製藥業務,差點跌出全球藥企前十名。沒想到2021年輝瑞靠着mRNA疫苗翻盤了。當時輝瑞預計疫苗會在2021年帶來150億美元的營收,但實際營收達到了367.81億美元,占公司812.88億美元總營收的45%左右。
輝瑞今年還會有新的機會。2月11日,中國國家藥監局宣布附條件批准輝瑞口服新冠藥物Paxlovid。口服新冠藥被認為是今年競爭的重點,這款藥物2021年12月才剛剛在美國問世,但輝瑞在財報中稱,Paxlovid已經賣出了7600萬美元,預計2022年的收入能達到220億美元。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737a5f6d6d62697a5f706e672f6b316f356963626d69633771733254717a6b725852597968516851676f6e516b4262464b734436356a41414454486449786963756758465554394a445a714d6d52426444346570615735534d3963325276517256466d696230412f3634303f77785f666d743d706e67.webp)
圖源:國家藥監局官網
通過新冠藥物逆風翻盤的跨國藥企遠不止輝瑞一家。
禮來是較早介入新冠疫情的藥企之一。2021年2月、9月以及12月,禮來與國內創新藥企君實生物聯合開發的新冠中和抗體埃特司韋單抗先後三次獲得了FDA的緊急使用授權,使用範圍不斷擴大,最終為禮來帶來了22.39億美元的收入。
默沙東的新冠藥物也為公司貢獻了一筆不小的收入。2021年11月,默沙東的口服新冠藥物莫努匹韋在英國獲批,成為全球首個上市的小分子新冠特效藥。在短短的一個月內,莫努匹韋賣出了9.5億美元。據默沙東預測,2022年,這款產品的銷售額有望突破70億美元。
除此之外,吉利德的瑞德西韋全年銷售額突破了55億美元大關,大約占到總營收的五分之一;而強生的新冠疫苗賣了23.38億美元,僅次於利伐沙班……
然而,把希望寄托在一場不知何時會結束的疫情,終歸不是長久之計。儘管輝瑞樂觀地預估,新冠藥物的增長還會持續,但無論是對輝瑞,還是其他的企業而言,新冠疫情帶來的紅利並不是可持續的。
儘管如此,仍不乏堅持者。2021年7月,由於臨床結果不理想而一度推遲新冠疫苗上市時間的賽諾菲又設定了新的目標:12月前。
文 | 古月
運營 | 廿十三
每天兩篇深度稿件,解碼醫藥健康
點擊關注↓↓↓
往期推薦
輝瑞新冠藥進中國;信達PD-1進不了美國;GSK高管離職
CAR-T監管在收緊,資本就不怕進入「口袋陣」醫保局大轉彎:地方集采成主流,「不一定組織國家集采」
點擊上方藍字,即可閱讀近期好文
更多往期好文,後台回復【精選】
11大欄目,等你來讀
健識局原創內容,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掃碼加我:進群交流 知情爆料 轉載開白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drbanana.ml/img/68747470733a2f2f6d6d62697a2e717069632e636e2f737a5f6d6d62697a5f6a70672f6b316f356963626d6963377175396a7979363074374f4736473367594c3169623648535a7341456f6a636a6a4f70394f47726177797465387970646b3968344c3238596d6962374a476e466c4433316a3158666b7137575978512f3634303f77785f666d743d6a706567.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