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內容由半導體行業觀察(ID:icbank)編譯自日經,謝謝。
軟銀將芯片公司 Arm 出售給美國半導體巨頭英偉達的交易在本周宣告失敗,但這單交易總價高達660 億美元——是軟銀 2016 年為這個英國業務支付金額的兩倍多。現在,不能從出售中獲得豐厚利潤後,軟銀正在考慮為 Arm 進行首次公開募股,但在這種情況下,它可能難以實現收支平衡。分析師表示,估值挫折的規模取決於 Arm 能否從多年表現不佳中維持近期復甦,以及能否抵禦來自新技術競爭對手的「生存」挑戰。「Arm 的第二階段增長即將開始,」軟銀創始人孫正義本周表示。「我相信它會爆發式增長。」Arm 總部位於英國劍橋,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中處於中心地位。它本身並不製造成品芯片或設備,而是將微處理器設計授權給世界各地的科技公司。世界上大多數智能手機以及從計算機到汽車的產品中都可以找到基於 Arm 的芯片。它被比作瑞士,因為它在向所有人授權技術方面保持中立。Nvidia 是 Arm 的許多客戶的競爭對手,因此他們對 2020 年 9 月宣布的出售計劃表示不滿。中國、英國和美國等國家的監管機構提出了他們的擔憂,這些國家起訴阻止這筆交易。總部位於倫敦的研究公司 CCS Insight 的首席執行官 Geoff Blaber 表示:「(英偉達的交易)損害了 Arm 商業模式的基礎,該模式建立在其獨立性之上。」 「首次公開募股是 Arm 的最佳途徑,並提供了投資和中立的關鍵平衡。」在過去三個財年中,Arm 的收入每年增長不到 5%。作為擬議交易的一部分,Nvidia 承諾大力投資於這家芯片專家的研發工作,以重振增長並幫助其進軍 PC 市場。Arm 自己的高管擔心,公開市場投資者不願意為必要的長期投資放棄短期回報。「我們曾考慮 IPO,但確定實現短期收入增長和盈利能力的壓力將扼殺我們投資、擴張、快速行動和創新的能力」時任Arm 首席執行官西蒙·塞格斯在 2021 年 7 月的博客文章中寫道。Blaber 說:「英偉達的承諾是基於對 Arm 的巨額投資,其水平將使通過回歸公開上市獲得的投資相形見絀。」軟銀表示,Arm 本財年(截至 3 月)有望達到 25 億美元的收入,比上一年的 19.8 億美元增長 26%。在經歷了多年個位數的增長率之後,突然出現的增長讓分析師感到驚訝。軟銀表示,這是由於對 5G 智能手機和設備的新需求,以及 Arm 的技術尚未被廣泛採用的 PC 和服務器等領域。在其市場不斷擴大的同時,Arm 的中心地位也面臨着挑戰。在中國公司的支持下,開源芯片架構 RISC-V 正在迅速獲得關注。美國旨在阻止華為等公司獲得美國技術的制裁使得使用 Arm 設計變得更加困難,並且潛在風險更大,而北京一直在積極推動其芯片行業的獨立性。該技術仍然比 Arm 自己的技術落後得多,但美國芯片製造商英特爾現在也支持 RISC-V,本周宣布它將加入其標準機構,並承諾與致力於該技術的芯片開發商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總部位於倫敦的數據公司 GlobalData 的分析師 Lil Read 表示:「儘管 Arm 是一家影響深遠的全球性公司,但它在未來五年內將面臨來自 RISC-V 的生存威脅,尤其是在半導體饑渴的中國強國。」自軟銀在 2016 年以 314 億美元現金收購 Arm 以來,其所有權已經發生了幾次戰略轉變。Arm 成立了一個名為 Internet of Things Services Group 的部門,以追求 Son 的想法,即開發可以收集和分析來自 Arm 芯片驅動的設備的數據的軟件。該公司進行了積極的投資,包括在 2018 年以 6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一家初創公司。但該業務遭受了虧損,並難以進軍亞馬遜 AWS 等雲計算服務。該部門的業務被剝離給軟銀,後來在英偉達表示沒有興趣購買這些業務後,部分業務被出售給了軟銀運營的願景基金。結果,Arm 的盈利能力顯着提高,但代價是放棄了孫正義的長期願景。在 2018 年將其當地子公司 51% 的股權出售給一群當地投資者後,Arm 在中國也遇到了管理問題。Arm 在其最新的年度報告中披露,它正在「與 Arm 中國的一名高級管理人員解決某些糾紛」,一旦糾紛解決,有關該部門的財務數據可能會發生變化。孫正義本周表示,他預計 Arm 將於明年 3 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投資者在決定如何評估該業務時將不得不權衡所有這些問題。GlobalData 的 Read 表示:「雖然很難確定 Arm 在 IPO 時可以獲得的絕對價值,但幾乎可以肯定它低於 Nvidia 指定的『半導體行業的瑞士』。」 英偉達 9 月份的出價將 Arm 定為 400 億美元,儘管自那以後英偉達股價飆升至 11 月的峰值 870 億美元,然後在周二回落至 660 億美元。需要提一下,現在的市場背景也波動。由於美國利率上升的前景削弱了成長股的估值,科技股今年下跌。軟銀自己的業績強調了這一點:由於遠景基金中幾家獎盃投資組合公司的估值縮水,其 10 月至 12 月季度的淨利潤同比暴跌 98%。英偉達本身目前的企業價值收入比為 24 倍。根據今年的收入預測,如果以相同的倍數估值,Arm 的價值將達到 600 億美元。然而,自 2021 年收入增長超過 50% 至 167 億美元以來,英偉達的市盈率高於芯片行業的大多數公司。在行業規模的另一端,如果 Arm 獲得與美國芯片製造商 GlobalFoundries 相似的倍數,後者於 10 月上市,是去年最大的半導體 IPO,其估值僅為 125 億美元。然而,GlobalFoundries 是一家合同製造商,而不是主要的許可業務。在被軟銀私有化之前,Arm 的年平均企業價值收入比在 12 到 22 倍之間。如果其即將進行的 IPO 落在該範圍內,該公司的估值可能在 310 億美元至 550 億美元之間。GlobalData 首席分析師大衛·比克內爾 (David Bicknell) 表示:「軟銀在 2016 年 310 億美元收購的全部價值上可能即將實現收支平衡。」投資者將有整整一年的時間來觀察 Arm 在發行前的進展,這使得估值估計是高度臨時的。Arm 發言人表示:「我們本周將開始 IPO 流程,未來幾個月還有許多細節需要解決。」 孫正義周二表示,他的目標是讓 Arm 成為「半導體歷史上規模最大的 IPO」,但他補充說,上市後的股價「由市場決定」。「我不知道上市的具體狀況,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相信它的利潤和價值會增加,」孫正義說。無論數字如何,發行只能為軟銀提供部分退出,至少在最初是這樣——這與它與英偉達達成的全部出售相去甚遠,並使其獲得現金以進行未來投資變得複雜。然而,對於 Arm 而言,首次公開募股將是一個重要時刻,GlobalData 的 Read 表示。「首次公開募股最終將為 Arm 的未來提供一些明確性,」她說,「並使其能夠重新設定其作為一家更加獨立的公司的戰略方向。」★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查看本文原文鏈接!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讚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2948內容,歡迎關注。
★談談大熱的氧化鎵
★GPU進入新三國鼎立時代
★楊致遠入局芯片,這條賽道正在迅速崛起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實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識別二維碼,回復下方關鍵詞,閱讀更多
晶圓|集成電路|設備|汽車芯片|存儲|台積電|AI|封裝
回復 投稿,看《如何成為「半導體行業觀察」的一員 》
回復 搜索,還能輕鬆找到其他你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