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清和社長

來源:智本社(ID:zhibenshe0-1)

這些年,越南,逐漸進入了世界的視線。

1990年,越南人均GDP只有96美元。2017年越南人均GDP達到2300多美元。

1990年,人均GDP方面,馬來西亞是越南25倍,菲律賓是越南的8倍。2015年,這個差距大幅度縮小,馬來西亞只有越南的4.6倍,菲律賓只剩越南的1.4倍。

2018中國GDP增速為6.6%,印度為7.4%,而越南高達7.08%;2019年越南GDP再次破7,達7.02%。越南的GDP增速超過了中國,成為亞洲增速第二快的國家。最近20年,越南經濟增速都維持在5%以上,成為經濟增長最快的、最穩定的新興國家之一。

2019年2月19日,越南總理阮春福視察越南計劃投資部時,提出了越南2045年的國家願景,即在獨立100周年之際,越南發展成為高收入發達國家。

阮春福將越南的總體願景分為兩個戰略步驟:第一步,到2030年,實現人均收入18000美元,使越南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第二步,爭取到2045年國家獨立100周年之際,將越南建設成一個富強、繁榮、穩定的發達國家。

越南總理阮春福提出這一目標時,正值「金特會」之際,越南抓住了機會向世界展示了他們改革開放與快速發展的前景。

不管從國家情感還是國家戰略的角度,越南若崛起,甚至躍升為發達國家,中國或許不太好接受。

但是,這個曾經一直飽受戰亂之苦的東南亞國家,如今獲得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其經濟增長就像井噴一樣,一發不可收拾。從中,我們似乎看到了自己80年代的影子。

在全球化大回潮的時代,越南持續對外開放,積極融入國際秩序,他們正在利用中美關係的特殊時期,獲取全球產業大轉移的外溢紅利,製造業及外向型經濟快速增長。

2018年,越南GDP總量為242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6萬億元,與山西省的體量相當;距離廣西的2.03萬億元,還差4000多億元;只相當於廣東省的五分之一。

但是,越南的增長與開放速度令人側目。預計越南超越亞洲四小虎(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已無太大懸念。那麼,它到底有多大的想象空間?能否成為下一個廣東?能否如越南領導人所願在其國家獨立百年之際,成為令人側目的發達國家?

1

開放革新

一個渴望融入國際秩序的國家

越南,這個國家,我們對它既熟悉又陌生。

歷史上越南北部長期以來是中國的領土。968年,在中國五代十國混亂時期,越南脫離了中國獨立建國。不過,後來越南依然是中國的藩屬國,採用中國的官僚制度,使用漢字以及漢人習俗。

晚清時期,清政府四面受敵、無暇顧及,與法國簽訂條約,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從此越南淪為法國的殖民地。

二戰期間,越南被日本占領。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胡志明發動八月革命,宣布越南獨立。但是,同年,法國再次入侵越南,不願放棄對越殖民統治。此後,越南與法國展開了長達9年的戰爭。

1954年,「奠邊府戰役」後,戰爭終於結束了,越南南方由法國統治,後成立南越政府。

1965年,越南捲入冷戰最前沿的代理人戰爭。美國支持南越,與蘇聯支持的北越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

戰爭持續了將近十年,1975年5月,美國徹底放棄了在越利益,南越得以解放。次年,越南正式全國統一,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越南,長期飽受戰亂之苦,在大國之間周旋卻屢屢掉進火坑。到了80年代,越南總算獲得比較獨立自主的發展機會。

在中國提出改革開放8年之後,即1986年12月,越六大召開,正式提出革新開放的國策,主張發展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政策。

但是,最初十年,越南的革新開放之路,並沒有中國這麼順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後期以及整個九十年代,越南高層就發展路線鬥爭激烈,改革推進緩慢且反覆,國內通貨膨脹率一直居高不下,經濟增長緩慢。

整個90年代,被越南稱為「保衛社會主義的十年」,經濟發展受意識形態及政治博弈牽絆。

不過這十年,越南依然在市場化改革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越南打破了計劃經濟的產銷指令,促使國有企業轉變成為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取消了價格管制,採取商品市場定價;允許私營銀行、股份制銀行與國有銀行共同發展;將農業土地讓渡給農民,促進土地私有化。

2001年4月越九大召開,農德孟取代黎可漂當選為中央總書記。這是一個關鍵轉折點。

農德孟放棄了以前的錯誤政策,採取政治與經濟協同改革、同步推進的政策,加大了政治革新,加強了民主監督,將國家的重心撥回到經濟發展上。

所以,越南的發展相對滯後,其真正革新開放以及經濟增長,是從農德孟時期開始的。而這一年,中國正式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

農德孟執政這十年,越南的經濟戰略是發展外向型經濟。越南確定了三大外交目標:積極融入國際秩序、發展大國關係和發展周邊關係。

成功而實用的外交政策,是越南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外向型經濟是很多小國發展的重要策略,本質上是借着全球化浪潮,獲得國際貿易、產業轉移的全球化紅利。泰國、墨西哥、菲律賓、中國台灣、香港都曾經獲益匪淺,如今越南也不例外。

在冷戰時期,越南與東盟國家長期對立。蘇聯倒台之後,越南調轉了外交政策,積極融入東盟,並於1995年成功加入東盟。這為其發展周邊關係破除了障礙。

此後,越南與美國實現關係正常化,其國際處境可謂歷史空前的開闊與友好。1998 年加入 APEC,成為越南融入國際社會的重要轉折點。

進入21世紀之後,越南積極融入全球自由貿易市場,先後與其他國家之間簽署了16個自由貿易協定,尤其是與歐盟、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之間均簽署了FTA。一系列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表明越南對外開放的決心,同時也倒逼越南加快內部改革。

2006年,越南出台了《投資法》,宣布對國內與外商投資實施統一管理,取消了此前《外國投資法》的諸多限制,進一步開放了市場。

這一年,越南成功加入WTO。加入WTO後,越南的對外經濟獲得絕佳的發展機會。越南提出「擴大對外關係,積極主動融入國際經濟」戰略,鼓勵發展私有經濟。2007年,越南非國有經濟的增速開始超過國有部門,市場活力開始釋放,私有企業及外商投資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在21世紀頭十年,越南經濟增長保持了6%左右的增速。這個增速,在亞洲國家長期位列前三甲,繼中國、印度之後。2001年越南人均GDP只有388美元,但2008年已達到1024美元,不到十年便擺脫了低收入國家的帽子。

越南推行政治與經濟改革並進的路線。同一時期,越南的政治革新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2007年,越南第12屆國會首次採用實質性的差額選舉和自薦候選人制度。越南選民從875名候選人中選出493名國會代表,淘汰率高達43.7%,以越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張晉創為代表的一大批高官落選。同時有多達30名沒有獲得官方提名的參選者利用自薦候選人制度獲得候選人資格,並最終有1人當選國會代表。

這項改革很大程度上穩定了國內政治,改變了越南的政治生態。2011年阮富仲當選越共中央總書記後,越南上下都將精力聚集於經濟發展以及對外開放。

2015年,為了進一步融入國際秩序,適應TPP等國際貿易及投資規則,越南對投資法進行了較大範圍的補充修改,出台了新的《投資法》。新的投資法對外商投資給予更大的優惠。

2019年,《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CPTPP)在越南正式生效,越南對外貿易又獲得了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

2011年1月越共召開十一大,在《2011-2020年社會經濟發展計劃》中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3000美元,基本上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

十一大之後,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越南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整體增速還能維持在5%以上,也是亞洲增長最強勁的國家之一。

近些年中國經濟增速換檔降速,越南依然保持強勢增長。從2012年到2018年逐年提高,越南GDP增速從5.03%增長到7.08%,大有停不下來的趨勢。

過去越南在大國夾縫中屢當炮灰,吃了不少虧,而冷戰之後,越南的外交成功而實用。到目前為止,越南已與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等180多個國家建交。越南的外交層次、格局極為明確,與周邊尤其是東盟確立穩定關係,然後與美、中、日交好,並在大國博弈間獲得絕佳利益。

2013 年7月美越雙方確定升級為全面夥伴關係,對美貿易大幅度擴張。2018年,利用中美特殊關係,越南獲得貿易替代、產業轉移的紅利。2019年,越南正式加入CPTPP,在太平洋貿易貿易圈,尤其是與日本貿易關係方面逐漸打開局面。

到目前來看,越南國內政治與經濟改革並進的線路,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從最近十幾年的發展來看,越南表現出極強的求生欲和發展欲。這個國家從上到下頗像80年代的中國,心無旁騖,努力賺錢,一心只想發展經濟。越南,這個國家曾經有過野心,但如今我們看到的是,他們更想融入全球化,加入國際秩序,抓住全球化正在消失的紅利,快速的壯大自己。

政策紅利、全球化紅利,可以短時間內改變這個國家的貧窮面貌。

越南,到底有多大的想象空間呢?

2

人口紅利

一群80後正在改變這個國家

越南,這個國家,國土形態南北狹長,長達1650公里,東西最狹處只有48公里寬;擁有3260多公里的海岸線,面向西南太平洋,地理位置極佳。

越南大約33萬平方公里,大致相當於廣東與江西的面積之和;人口9300萬人左右,比廣東(1.12億)少一些,人口密度很大。

目前,越南分為八個區,58個省,其中5個直轄市,分別為芹苴、峴港、海防、 河內、胡志明市。

越南經濟整體南方相對發達,北方相對落後,南方經濟實力較強與北方形成制衡。南方的經濟強市胡志明市,又稱柴棍、西貢,是第一大城市,在越南的地位相當於中國的上海。

胡志明市,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全國最大的港口,全國人口最多(超過1300萬人)的城市。其GDP總量占全國的22.6%,處於絕對的龍頭地位。胡志明市的經濟總量,相當於中國中山、貴陽、漳州的水平。

由於這座城市發展迅速,城市高樓林立,基礎設施較好,房價普遍在兩三萬,超過中國的東莞、石家莊、合肥等城市。

河內是越南的首都,河內城建水平相當於中國四線城市。海防為越南北部最大港口城市。峴港是越南中部重要的工業城市和海港。芹苴是湄公河三角洲上最大的城市,是南部湄公河三角洲農產品集散地和輕工業基地。

總體上來說,越南從南到北都有港口城市為依託,是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優質條件。

越南人,以京族為主,人口占比達86.2%,越南語也稱為京語,京語屬於漢語系還是南亞語系,目前還有爭論。與之相鄰的廣西防城港也有一兩萬京族,一些去越南做生意的商人會僱傭防城港的京族人,與他們一同前往。

目前,越南擁有9300萬人左右,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由於長期戰亂的原因,越南在1980年代初只有5000多萬人,其中男性偏少。到了八九十年代,越南迎來嬰兒潮,人口大規模增長。

目前,越南擁有5400多萬青壯年勞動力,其中大部分為二三十歲的八零後、九零後。2017年的預估數據顯示,越南的人口中位數年齡僅有30.5歲。越南的普通工資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所以,越南的人口結構非常優質,人口紅利是越南發展外向型經濟以及加工製造業的重要優勢。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越南的基本工資也在上漲。2018年越南基本工資上漲了6.5%。2016年開始,越南政府要求企業為員工繳納社保,企業的成本有所提升。

不過與中國以及東南亞國家相比,越南還是具備一定的勞動力價格優勢。

為了降低企業的成本,越南在稅收方面給予了不少優惠政策。越南財政部於 2016 年 10 月向國會提交減稅計劃草案,提出降低中小型企業和初創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稅率,2017 年至 2020 年適用稅率由此前的20%下調至17%。在此稅收優惠條件下,年營業額不超過 1000 億越南盾的企業可以享受免稅優惠。

同時,越南學習中國,大力發展經濟園區,並為園區企業提供優惠政策。2016 年初,越南政府批准建立了三個經濟特區(SEZ)的計劃,經濟特區中的園區企業在進出口稅收、企業所得稅等方面享受減免,在土地租金、信貸配給方面享受優惠。

目前,越南80%人口依然從事農業活動,不過工業生產總值的比重在快速增加。與泰國、緬甸不同,越南大力發展製造業,試圖以工業立國。這種做法與中國類似,有別於大多數東南亞國家。

2018年,越南工業生產指數增長9.4%,其中製造業增長14.5%,電力生產和供應增長9.4%,自來水供應和廢水處理增長8.7%。

2018年越南引進外國直接投資170億美元,目前日韓在越南有大量的直接投資。2018年,日本、韓國、新加坡對越南的投資都超過了40億美元。

目前,越南的製造業以貿易出口為導向。2018年越南全年進出口總額創下4822億美元的新紀錄,貿易順差金額為72億美元,是有史以來貿易順差最大的一年。

中國、韓國、美國、東盟、日本、歐盟,是越南六大出口市場。美國是越南第一大出口國,但是越南的出口結構相對合理,不嚴重依賴於某一市場。目前,越南對美國、歐盟、中國三大市場的出口規模相對較均衡。

越南出口品主要包括電話及零部件、機械設備及配件、電子產品及配件、紡織、鞋類、水產。主要進口產品為紡織鞋帽原輔料、常規金屬、塑料、鋼鐵、布匹、電話及配件、機械設備及配件、電子產品及配件。

從進出口品類可以看出,越南主要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充分發揮其廉價勞動力的天然稟賦優勢。

不過,越南的加工貿易目前還比較落後,由於國內缺乏產業配套以及設備製造產業落後,越南需要向中國大力進口機器設備及配件。類似於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發展加工貿易產業,多以來料加工為主,向日韓進口設備及材料,加工後再出口。

房地產投資方面。

由于越南經濟被看好,房產投資對外開放,越南房價也較快上漲。2016年胡志明市公寓總成交量達到30972套,2017年成交量躍升至47163套,增長率達52%。

胡志明市房價在兩三萬人民幣一平方。在越南投資房地產的,韓國人最多,中國投資者也在增加。越南本地人購房享受永久產權,但外國人可以購買公寓,產權只有50年,到期之後可以續約,其它限制相對較少。

滙豐銀行在2016年公布的《對接東南亞》研究報告稱,預計到2020年,越南中產階級人口將增加至3300萬人。

越南經濟持續向好、越南人口眾多、中產階級的興起以及較低的城市化率,是外界看好越南地產的重要原因。

2018年的越南旅遊業表現不俗,國際遊客抵越人數達到創紀錄的1550萬人次,比2017年增加了19.9%(遊客數量增加超過260萬人)。其中,亞洲遊客是主體,達到1207.5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3.7%。

越南海岸線達3260公里,擁有良好的冬季旅遊資源。下龍灣是越南北方廣寧省的一個海灣,2011年,被聯合國科教文自組織列為「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之一。越南的旅遊業具有相當的發展潛力。

目前,越南的創業活力還比較強。2016年,新成立企業超過11萬家;2017年,有近12.7萬家新設企業。2018年全國新註冊企業13.13萬家,註冊資本總額為1478.1萬億越南盾(約642億美元)。如果考慮到新的註冊資本和額外增加投入的資本,2018年,企業對經濟發展增加了近3900萬億越盾(1695億美元)的資金。

2018年,外商直接投資了3046個新項目,註冊資本為179.76億美元,與2017年同期相比項目數量增加17.6%,註冊資本的減少15.5%。

通貨膨脹,曾經是越南經濟的攔路虎。最近十幾年,越南的通貨膨脹率控制的比較好。與2017年的通貨膨脹平均值相比,2018年的平均基本通脹率增加了1.48%。

近些年,越南人均收入增加較快。2018年,人均月收入約為376萬越盾(約1106元),比2016年高出66萬越盾(約194元)。2016-2018年期間的平均月收入增長率是10.2%。

3

越南製造

全球產業鏈重組下的歷史機遇

越南的真正機遇,實際上在中美之間以及全球產業大轉移中。

每一次全球產業大轉移,都會誕生一批重要製造業及外貿出口國。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將鋼鐵、紡織等傳統產業向日本、德國轉移,促使日本、德國經濟快速復甦,日本製造、德國製造獲得發展先機。

到了六七十年代,日美貿易摩擦加劇,日本、德國國內產業飽和,逐漸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韓國、中國台灣、香港、新加坡「亞洲四小龍」轉移。

到了八十年代之後,歐美國家、日本、韓國以及亞洲「四小龍」,把勞動密集型以及高耗能產業,向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亞洲四小虎」以及中國轉移。

「亞洲四小虎」的發展被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終結,中國則成為這一次產業大轉移的最大獲益者,成就了「中國製造」。

一些日本學者根據日本經濟學家赤松要的「雁行產業發展形態論」,將以上產業轉移概括為「雁行模式」。

二戰後,東亞工業經濟的產業大轉移,以日本為「領頭雁」,然後依次向亞洲「四小龍」轉移,後者又將成熟的產業再向亞洲「四小虎」以及中國內地轉移。最近幾十年的產業大轉移,勾勒出以日本為領頭雁」的雁行遷移的圖景。

如今,這一雁行遷移的圖景繼續延伸,產業逐漸從中國轉移到越南。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日本與美國持續發生貿易摩擦。日美貿易摩擦,加速了雁行產業遷移。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對日本發起紡織與鋼鐵貿易爭端,日本被迫將這兩大飽和優勢產業往外遷移。

到了七八十年代,日本電子、汽車產業崛起,美國又對日本的兩大產業發起貿易戰。而韓國、中國台灣則抓住了這一次產業遷移的機會,韓國在電子產業、汽車產業上建立了全球競爭優勢,中國台灣在電子及半導體代工方面優勢明顯。

下面以半導體為例。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為了抑制日本半導體產業發展,美國開始支持韓國、中國台灣的半導體製造。

早在60年代,國外廠商就在韓國建立了半導體製造廠,利用當地廉價的勞動力,進行簡單的散件組裝。但是,韓國半導體真正發展起來的是80年代。

在日美貿易摩擦的夾縫中,韓國利用財閥模式抓住了這次產業轉移和貿易替代的歷史性機遇。韓國三星、LG、現代以及大宇四大財閥,主動吸收、模仿日美技術,加強了對設備及人才的投資,從而在技術上建立了競爭優勢。

如今,韓國擁有全球22%的半導體市場份額,僅次於美國成為半導體製造大國。三星已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企業。

台灣的承接模式與韓國不一樣。由於缺乏大型財閥的資本支持,台灣的半導體產業的轉移承接基本上由市場及中小企業來完成。在台灣新竹產業園區的支撐下,台灣中小企業利用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從代工做起,逐漸發展成為全球半導體「代工王國」,占有全球76%的半導體代工市場。台灣台積電成為全球頂級的半導體製造商。

越南能否成為下一個韓國?

從產業轉移的角度,越南具備這樣的機遇。中美特殊關係定然會持續多年,甚至十幾二十年,這對越南來說是極佳的發展機遇。中美兩個大國的貿易博弈必然促進全球產業鏈重組以及產業遷移,與泰國、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等相比,越南更具備產業承接的優勢。

當前,越南的勞動力價格優勢明顯,三星已經在越南布局,將部分工廠從中國遷移到越南。

三星自2008年開始對越南投資,當初投資金額為6.7億美元,截至2018年4月,三星對越南投資總額增至173億美元。三星目前在越南各地共設8個廠房,主要生產手機與電子零件等。以前這些工廠全都在中國大陸。

三星越南公司2017年出口金額高達540億美元,2018年出口金額增至逾600億美元,這兩年都占越南出口總額的25%。三星的投資帶動了越南手機及電子產業的發展,有助于越南形成手機及周邊配件的產業網絡。

除了三星,LG 和微軟也在2017年分別對越南投資15 億美元和3.2億美元,蘋果公司更是將部分亞洲研發中心安置在越南,中國企業富士康也進駐越南設廠。

除了三星及電子產業之外,紡織及鞋帽也是「越南製造」的主導產業。越南外向型經濟第一桶金就是從紡織出口中賺來的。

目前耐克的主力代工廠豐泰,2018年成品鞋生產總量逾1.14億雙,其中,大陸廠區製鞋產量1150萬雙,占10%;越南廠區年產量6000萬雙占52%。越南產區穩居豐泰第一大製造基地,豐泰還將在越南春祿工業區擴建新生產線。

越南到底能在這次產業轉移中達到什麼樣的高度,能夠實現成為發達國家的戰略構想,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越南是否以更加開放的態度及有為的外交戰略迎接產業轉移。

從目前來看,越南政府渴望對外開放,他們與美國交好,抓住了「金特會」的歷史機遇,向世界展示了越南對外開放的姿態和信心。

另外,CPTPP、EVFTA(越南-歐盟自由貿易協定)等一系列自由貿易協定,也將促進越南經濟更加開放,同時吸引更多的外資進入越南。

2019年CPTPP生效後,越南的出口效應已經顯現出來。今年第一季度越南對日本市場出口達到了46.2億美元,同比去年增長了6.68%,每個月越南對日本的出口金額不斷在增長。越南對日本出口最多的是紡織品、運輸工具及配件和水產。

除了CPTPP外,越南還與日本單獨簽署了越南-日本貿易自由協定,根據該協定,日本對越南的大部分水產取消進口關稅。日本是食品、紡織品、水產品以及農產品進口大國。越南正在紡織品及水產品方面給予日本提供供應支持。目前日本第一大零售商永旺集團,已將越南列入全球採購名單。預計,越南對東亞尤其是日本的出口將持續擴大。

二是越南能否將勞動力價格優勢轉變為產業網絡及配套優勢。

勞動價格優勢只是基礎,製造業大國的真正優勢是產業網絡及配套。中國幾乎建立了製造業全產業鏈網絡,這是全球罕見的競爭優勢。越南不太可能建立全產業鏈網絡,但可以像韓國、台灣一樣,選擇幾個主導產業,如電子、汽車、紡織等建立產業網絡及配套。

目前,越南整體的產業配套還比較落後,一些產業的設備及零部件都要從中國進口。越南只有建立從上游原輔料、零配件、組件、機械設備到下游港口、鐵路、機場、高速、電信、電力等基礎設施網絡,才能真正建立這一產業的全球競爭優勢。

越南政府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值得關注。越南建設部國際合作司專家阮青山表示,越南已把大量資金投入基礎設施建設,為外國投資商創造良好投資環境。到2020年,越南基礎設施建設所需資金為4800億美元。

2019年,越南政府啟動後江省後江電廠項目、諒山-北江BOT高速項目以及順化高速項目。

胡志明市新山機場,2016年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長22.4%,達到3250萬人次。胡志明市正在新建機場,設計年吞吐量達1億人次。

根據世界銀行報告,2018年越南物流績效指數排名160個國家中第39位,與2016年相比上升25位,位列東盟國家第三。其餘兩個為新加坡(第7位)、泰國(第32位)。

2018年,秉承加快國內電商和物流轉型發展的步伐,越南政府頒布了《對外貿易管理法》、《海關法》和其他物流法,簡化海關程序,創立一站式機制,以適應國際一體化的背景。

另外,越南的海防港、胡志明港等港口優勢,是其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

三是越南能否持續推進改革,保持合理的貨幣、財政及外匯政策。

一個國家在幾十年時間裡經濟政策不走偏並不太容易。對于越南這種國家,政府政策起到重要作用。

越南發展外向型經濟,其中外匯政策極為重要。目前,越南採取的是有管制的浮動匯率,匯價盯住美元,與中國811匯改之前類似,本國貨幣一直處於貶值狀態,預計未來貨幣會升值。

越南盾的升值必然會抬高本國的出口價格,一定程度上會削弱本國製造出口競爭力。匯率改革若能平穩過度,越南製造可以獲得緩衝時間。

另外,2012-2014年越南都處於貿易逆差,但從2015年開始,每年都可以實現二三十億美元的順差。目前越南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600億美元。從規模來看,越南的外匯儲備不算太高,但具備一定的抵禦外匯風險的能力。隨着出口創匯能力增強,越南的外債風險和貨幣風險則會下降。

從新興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越南需要避免財政擴張和貨幣擴張的風險。越南大搞基礎設施及產業園區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財政擴張容易推高政府債務。2018年,越南的公共債務總額占GDP的61.3%,越南政府債務餘額占GDP的52%,國家外債餘額占GDP的49.7%。總體上債務比重不低,但這些年增速控制得相對較好。

2010年,越南通過了《中央銀行法》,該法規定,越南國家銀行是越南國家層面的貨幣政策主管機構,主要通過確定貨幣政策工具並進行相應措施達到穩定本幣幣值和保持合理通貨膨脹的目的。

越南央行以通貨膨脹率為貨幣政策目標之後,越南的通脹率大幅度下降,最近十年越南都維持較低的通脹率。這一點,對於新興國家來說,是極為難得的。

若越南能夠持續保持對外開放,不斷地融入全球秩序,那麼國際規則有助於國內改革以及保持穩定的經濟政策。

目前,越南的國內政治、對外政策、勞動力優勢以及國際產業轉移,對其發展外向型經濟以及製造業都極為有利。

預計,越南將很快達到亞洲「四小虎」的級別,但能否躍升至亞洲「四小龍」一級尚存諸多不確定因素。畢竟二戰之後,只有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台灣拿到了發達經濟體的入場券。

越南要加入發達國家的行列,需要更多地投入教育與科技,提高越南人口素質以及科技研發水平。目前,越南教育支出占GDP的5.7%,在全球126個國家中排名第29位。

科技創新根本上源自製度創新。大多數國家,包括拉美的墨西哥、巴西、阿根廷以及亞洲「四小虎」都在「中等收入陷阱」中掙扎。而「中等收入陷阱」,其實是制度陷阱,不知道越南的政治改革能否破除這一障礙。

參考文獻:

【1】飽經戰亂後的年輕與活力,李超,華泰證券;

【2】2045年,越南能否成為發達國家?趙衛華,世界知識;

【3】中國工廠前往越南?焦點世界;

【4】全球半導體產業轉移,任澤平,恆大研究院;

【5】全球製造業四次大遷移,工業機器人培訓。

版權聲明: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格上財富:十年深度研究,甄選陽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財產品,為您的資產增值保駕護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