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當我為世界的現狀感到沮喪時,我就會想到倫敦希思羅機場的接機大廳。」

在電影《真愛至上》中,倫敦希思羅機場永遠擠滿擁抱、親吻的男男女女,不同的人們在倫敦相識、相愛,在這座城市中,愛上一個人,就好像呼吸那樣自然。

然而在現實中,對於大城市的女生而言,談戀愛這件事,早已從」困難「變成」玄學「。從星座到塔羅,各種賽博算命都在試圖教你把握愛情,而下班路上,爸媽打來的電話讓人崩潰又來氣:

「為什麼你在大城市找不到對象,是不想嗎?」


我來到大城市,從此沒談過戀愛



很多人對大城市的理解是,工作機會多,薪水高,街角長滿了適婚的漂亮青年,坐趟地鐵,都能遭遇三回怦然心動。

對於大城市的女生來說,這個想法是對的,但沒完全對。

2018年,有媒體蹲守上海的相親角,收集了1000多條相親信息,發現女性人數是男性的2.5倍,90後中,女生甚至是男生人數的近6倍[1]。


上海的街道。每年都會有大量年輕、高學歷的女性來到這座城市,但不是每個街角都能遇到愛情 / pexels


2021年,有人探訪了深圳蓮花山的相親角,也發現女生的資料差不多占了2/3,原本劃給女生的區域放不下,掛進了男生區域[2]。

曾有相親平台的工作人員表示,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相親市場上,性別比很不均衡。拿線下活動來說,女生因為報名太多被限制人數,男生則要多次邀請、並給優惠價格,才願意參與[3]。

在網絡交友平台,女生也好像更積極。某交友平台的註冊用戶中,女生占到了55%,具體到22歲—27歲的女性,更比同齡男生多了10%[4]。

需要相親、交友的女生那麼多,是因為大城市的男生太少嗎?

事實並不如此。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的結果,上海男性數量比女性數量整體多80萬人左右;北京和天津的性別比稍微均衡一點,但男性也比女性多了四五十萬人[5]。


杭州,西湖邊的情侶。在大城市常住人口中,男性其實並不比女性少 / pixabay


但男性數量多,不意味着找對象簡單。以上海為例,在女性比男性少80萬的情況下,從2015年到2019年,上海15歲以上女生的單身比例,已經連續五年超過上海男生[6-10]。

其中關鍵的原因是,單身男性和單身女性,即便生活在同一個城市,也可能在兩個次元。

在深圳,各區的性別比可以用巨大來形容。女性相對集中在城中心的羅湖、福田,以及互聯網密集的南山區,而性別懸殊最大的光明區,男性比女性多了40%[11]。

而在新一線城市天津,各區的性別比也有類似的特徵。「市內六區」中,有五個區的性別比都要低於全市平均,其中河西、南開、河北三區甚至女性更多[12]。

換而言之,和男性相比,女性可能更多地集中在市中心、次中心工作和生活。


西安城牆上騎車的年輕人。在大城市的不同區域,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可能會有較大差異 / pixabay


但是,就算存在地理的阻隔,你們畢竟還在同一個城市,呼吸同一款空氣;一兩個小時的地鐵,不應該阻擋愛情。這些男男女女,為什麼就是看不上眼呢?


讀書太多,對象太少



幾年前,人們傾向於認為,女性更喜歡找比自己強的男人。當女生追求「向上」擇偶,最優秀的男生數量不足,條件更好的女生,反而可能找不到對象。

但現實數據告訴我們,女生擇偶早已並不再強求「向上」。

2016年的《中國家庭發展報告》分析了中國近四十年的婚姻匹配趨勢,發現門當戶對、條件相當的「同質婚」比例在不斷上升,2014年時,超過三分之二的婚姻是「同質婚」。即便是雙方不那麼對等的「梯度婚姻」,也有將近一半的情況是女生條件更好[13]。


北京,人民大學校園內。學歷上的「門當戶對」,已經是年輕人擇偶的一大趨勢 / pixabay


這其中的「條件相當」,指的不一定是家庭背景,而是個人的經濟實力和教育水平[13]。

舉個例子,大城市985碩士畢業、年薪25萬的大廠女工,大概率想要一個和自己差不多的985碩、收入25萬左右的男生。

收入更高的大廠同行當然好,溫柔顧家的事業單位男也不錯,如果對方個子高,或者長得像白敬亭,條件還能放寬到首師大這樣的普通「雙一流」,本科就可以。


河北秦皇島,冬日清晨,一對情侶在海邊相擁。能找到一個和你一起看海的對象,可能不那麼簡單 / 視覺中國


然而現實卻是,女研究生越來越多,長得像白敬亭的本科男生萬里挑一,而男研究生,實在是不太夠用了。

在遙遠的1999年,在校研究生中女性僅占不到三分之一,而到了2016年,在校研究生中,女生已經占據了多數[14][15]。

以天津為例,在男性數量整體占優的情況下,女研究生仍然要比男研究生多出一萬多人[5]。

客觀上,學歷越高,結婚的時間就會越晚。2019年《人口學刊》上的一項研究計算出,每多接受1年高等教育,適婚男女第一次結婚的年齡將推遲1.5年[16]。

讀完四年本科,你的婚禮可能會比沒上大學的高中同學晚6年;如果幸運地又讀了三年碩士,那你可能又比本科同學晚4.5年。


受教育水平越高,已婚概率就會下降,其中,研究生和本科的差距尤其大 / 吳要武. (2016). 高學歷女性: 城市婚姻市場上的弱者?. 城市與環境研究, (3), 20-34.


而這些高學歷、傾向晚婚的女生,大概率都去了大城市。

中國傳媒大學2021年的畢業生中,首要去向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一線城市;同年,華東師範大學的畢業生,去的也是幾乎同樣的大城市[17][18]。

如果細分到學歷,碩士生也比本科生更傾向於大城市。

比如2021年南京大學的畢業生中,流向一線與新一線城市的碩士畢業生達到了80%以上。只讀本科,還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可能回小城,但是一旦讀了研,大城市是絕對優先的選擇[19]。


上海某圖書館內學習的市民。大城市聚集了大量高學歷人群 / pixabay


而高學歷的大城市女生,接下來的軌跡可能是這樣的:

你研究生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讀書時覺得學校里男生太少,沒來得及戀愛,畢業後在上海工作、落戶,準備長久定居,但卻發現,和你「門當戶對」的男生,選擇了英年早婚。

對上海數據的研究表明,2008年之後,在年輕人結婚越來越晚的大背景下,擁有本地戶口的高教育水平男性卻成為「逆行者」——他們結婚的時間不僅沒有倒退,反而提前了[20]。

而大城市的高學歷女生們,只能發現自己身邊的單身男人越來越少。當你在公司食堂遇到一個讓你心動的男同事,鼓足勇氣要來了微信,卻很可能發現對方用的是情侶頭像。

年過二十五還在單身的你,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成為了爸媽親封的不孝女。


單身的女生,後來都怎麼樣了



對於大多數大城市女生來說,沒有對象可能還是暫時的。截至目前,中國依然是一個普婚的國家,大部分人最後都會結婚[21]。

不過,終身不婚也可能成為一些人的選擇。2021年,《人口學刊》的一項研究預測了2011—2060年各年度終身不婚人口數,結果顯示,終身不婚的女性,半數以上都會在城市[22]。

從現實來看,對於相當一部分人來說,找對象結婚不一定是生活的最優解。

2021年武漢大學的一項實證分析顯示,和未婚女性相比,已婚女性每周多做了7小時家務,這降低了她們每周14%的勞動報酬[23]。


重慶某音樂節現場。大城市有着豐富的文化活動,即使單身,也不會無聊 / pixabay


學歷和收入更高的大城市女生進入婚姻,回報可能並不盡如人意,甚至有可能帶來脫離工作的風險。

相當程度上,「丈夫應該比妻子掙得多」的傳統觀念依然存在。2021年《經濟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由於這種傳統觀念,當妻子收入超過丈夫,或者由於自身條件、行業優勢等因素,有可能在將來超過丈夫,妻子不工作的概率就會顯著上升[24]。

換句話說,如果你是一個985碩士、年薪25萬的互聯網女工,而丈夫的工資比你低、或者只比你高一點點,在以後的幾年中,你很可能會為了家庭,放棄一部分職業追求。

進入婚姻之後,女方往往面臨來自職場和家庭的雙重壓力。也正是因此,有一部分人或主動或被動地離開了職場;從結果上看,暫時不走入婚姻的女生,也就選擇了事業。


繁瑣的家務勞動,足以讓女性感到疲憊 / 視覺中國


而在今天,女性參與社會勞動,顯得無比重要。

2010年, 兩位經濟學家提出了「性別紅利理論」,其中的主要觀點之一就是,更高的女性社會勞動參與率,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25]。

十幾年來,國內外學界廣泛認同、並且證實着這一理論。2021年,雲南大學一項研究分析了過去二十年中188個國家的數據,結果顯示,女性勞動參與率每增加一個單位,經濟增長將提高1.1個百分點[25]。

落到具體的生活中,各行各業的女性工作者,也在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海閔行區急救女醫生在高溫中出診的忙碌一天:11個小時、行車112公里、出車9次 / 視覺中國


正是女性創辦的內衣品牌不斷變多,中國女性穿的內衣才終於從勒人的款式轉變成舒適的無鋼圈;

也正是有金斯伯格這樣的女性進入司法系統,才讓女性權益得到更加切實的保證。

而這些走入職場、走上領導層的女性,也讓職場氛圍有了新的變化。

2018年,《社會學評論》刊載的一項研究指出,相比男性領導,當單位「一把手」是女性時,單位內的性別歧視現象會顯著減少[26]。

可以說,正是因為她們的存在,職場上其他女生的工作環境正在變得越來越好。


各行各業女性,在工作中也曾因為性別而被質疑,但不可否認她們在工作中為行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 unsplash


對於大多數在大城市接受高等教育、工作乃至定居的女性來說,自己寒窗苦讀二十多年,從全國各地進入中國最先進、最活躍也最有前景的大城市,是為了追尋自我、享受生活、服務社會,在更大的世界裡,探索更廣闊的人生。

相比之下,婚姻只是其中一個部分。

就像20年前的電影《律政俏佳人》中,女主角在畢業典禮上說給畢業生、也說給所有女生的發言:「正是因為有了激情、堅定的信念和強烈的自我意識,我們才一步步地走向世界。」

「你要對他人有信心。更為重要的是,你要對自己有信心。」


撰文 | 阿釗


[1]上觀新聞(2018):分析上海相親角千張相親帖,得出十大擇偶標準和婚配難的理由

[2]深圳生活圈(2021):深圳女孩真的只想搞錢?深圳相親角給了我答案……

[3]中國青年報(2021):城市大齡青年的相親遭遇戰

[4]中國青年報(2020):城市單身青年的網絡脫單自救

[5]國家統計局(2021):中國統計年鑑

[6]國家統計局(2020):中國統計年鑑

[7]國家統計局(2019):中國統計年鑑

[8]國家統計局(2018):中國統計年鑑

[9]國家統計局(2017):中國統計年鑑

[10]國家統計局(2016):中國統計年鑑

[11]深圳統計局(2021):深圳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三號)——人口性別構成情況

[12]天津市統計局(2021):天津統計年鑑

[13]國家衛生計生委家庭司. (2016). 中國家庭發展報告. 中國人口出版社.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一九九九年高等學校研究生基本情況

[1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6):分學科研究生數(總計)

[16]朱州 & 趙國昌.(2019).上大學會多大程度上推遲初婚年齡?——基於IV-Tobit模型的估計. 人口學刊(02),5-16.

[17]中國傳媒大學(2021):中國傳媒大學2021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18]華東師範大學(2021):華東師範大學2021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19]南京大學(2021):南京大學2021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20]賀光燁,張瑤 & 吳曉剛.(2021).教育程度越高,結婚就越晚嗎? 婚姻市場上本地戶口的調節作用. 社會(02),87-112.

[21]翟振武 & 劉雯莉.(2020).中國人真的都不結婚了嗎——從隊列的視角看中國人的結婚和不婚. 探索與爭鳴(02),122-130+160.

[22]郭顯超.(2021).中國婚姻擠壓的未來形勢預測——基於初婚表的分析. 人口學刊(03),14-25.

[23]張芬 & 何偉.(2021).家庭因素對性別工資差異的影響——基於CFPS數據的實證分析. 人口與經濟(02),84-102.

[24]方穎,藍嘉俊 & 楊陽.(2021).性別身份認同對女性勞動供給和家庭收入結構的影響——教育與城鄉差異的視角. 經濟學(季刊)(05),1711-1730.

[25]呂昭河 & 袁君麗.(2021).性別紅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 學術探索(10),83-91.

[26]馬冬玲 & 周旅軍.(2018).組織中的「蜂后」:事實還是想象?——基於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 社會學評論(05),39-48.



不只是大城市裡單身女性變多了,環顧四周你可能會發現,單身已經是越來越受歡迎的選擇。

那些長期單身的人都怎麼樣了?點擊下方公眾號名片,關注「答案如下」,並回復「單身」,這裡有些關於戀愛的知識,我們想跟你談談。


你已選中了添加鏈接的內容

網易文創簽約中國冰雪,成為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中國冰雪文創合作夥伴,更多項目歡迎諮詢






網易文創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微信編輯 |白白


❖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長期招聘作者,稿費千字300到800


公眾號後台回復「招聘」即可查看。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更多精彩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