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粥左羅▲和百萬互聯網精英,一起向上生長
這是粥左羅的第2216期分享
作者l鐵木君 編輯l 三一
來源 l 鐵木君(ID:tetemu)
分享 l 粥左羅(ID:fangdushe520)
確實,在這個信息泛濫的時代,如何篩選有價值的信息,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能力。從讀大學開始,我前後讀過100多本對我有幫助的好書。這些書顛覆了我的認知,極大地拓寬了我的知識邊界,影響了我對世界的看法,現在我想推薦給你們。一本高質量的好書,真的可以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而接下來給大家介紹的這10本,是我給朋友推書時必薦的。希望你能從這些書里,汲取到更多的力量,從容地過好2022年。「買下一張永久車票,登上一列永無終點的火車」,這是我久久不能忘懷的一句話。如果沒讀完小說最後一個字,我一定無法知道它的含義。卷首有個經典的題詞:「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百年孤獨》里講的不是一個人,而是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傳奇又魔幻的故事。這是一個建立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重複循環的象徵框架中的現代神話。時間在過去、現在、未來中輪迴重複,每一代成員名字的類似,給整個家族套上了無數大大小小的循環怪圈。它為讀者創造了一個不停運轉、永不終結的魔幻世界,並映射到現實世界。此書最大的魅力所在就是:書里的任何一句話,都可能是一個引子,對於理解故事有着特別的意義。隨着閱歷的增長,每一次重讀又會有新的感悟。剛聽聞書名的時候我就在想,蘇菲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那肯定是一個充滿故事、哲學、未知的世界。剛拿起書,就一不小心走進了喬斯坦·賈德設計的哲學怪圈。書從一個故事開始,講述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放學後發現了一封神秘的信。在某個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去探尋各位哲學大師的秘密。太愛這種獨特的寫法了,作者用文學的形式把哲學問題講得明明白白。重點是,這樣的表現手法深得讀者認可,讀起來絲毫沒有哲學書的晦澀難懂。書里有一句話:真正的知識來自內心,而不是出自別人的傳授。同時,唯有出自內心的知識,才能使人擁有真正的智慧。現在審視自己的內心,還有多少對世界的好奇,探索知識的欲望?希望讀完此書的你,可以在未來的日子裡充實自己。作為一本古代小說,能夠廣為流傳被人拜讀,說明了它的價值和地位。「如果說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各有千秋,那《紅樓夢》必是不贊一詞,傳承千秋萬代的驚世巨著。」曹雪芹老師對細節的把控,非一般的創作者所能匹及。黛玉幫寶玉戴斗笠、尤三姐自刎,大到人性心理習俗、小到菜餚動作表情,細緻而不油膩,能完全看懂此書的人,少之又少。《紅樓夢》有種文學之美,背後蘊藏的含義需要我們一字一句去品讀。一字一句藏有深意,即時卻無法領會,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暢快感。摻雜着「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心酸無奈。但最終一切仍會在夢中醒來,帶給我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開朗。我記得創業那會,思緒混亂過一段時間,上網逛書店時偶然發現了它。我沒有看簡介,僅僅是因為《瓦爾登湖》這四個字就把它買回了家。或許當時我太過急躁,渴求得到安靜的洗禮。到家翻了幾頁,便從此入坑,沉浸在安靜的世界裡不可自拔。我感到安靜、也帶着一絲孤寂,仿佛親身體會梭羅的孤獨。但當我看完,內心一股輕鬆愉悅湧上心頭,所有的事情都好像看到了答案。不敢想象,這本百年以前的書,一再重印,至今卻還未失去它的意義。而有些書,在那個時代早已埋於塵土,被人遺忘。佩服梭羅先生,形象的描繪,優美細緻。像湖水的純潔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綠。有一些篇頁說理透徹,十分精闢,富有啟發性。我對它的第一印象只有兩個字:「難讀」。這樣的巨作,就像一場思想漂流,在文學體裁中顯得別具一格。不可否認,這是一本好書。作者喬伊斯用一百多萬字的篇幅,講述了3個主要人物在18個小時內的活動和遭遇,而且沒有一句廢話。喬伊斯說:「如果有一天都柏林被毀掉了,可以用這本書重建一個都柏林。」可見這本書如何還原和描述了當時都柏林的生活情況。其中我看過一條評價:「所有有趣味的小說中最難懂的一部,同時也是難懂的小說中最有趣味的一部」。這本書的難讀程度堪比《尤利西斯》,看到兩千多頁時我腦中有個疑問:這麼長的書,誰有耐心讀完它?但篇幅長絲毫阻止不了我對它的興趣,那段漫長的閱讀之旅,前後足足花了有一年多。「整部書是一個無比寬廣的花園,而其中的每一節文字都是一個精妙的角落。隨意翻到哪一頁,都能找到你所讚嘆不已的精妙描寫和敘述。這就是本書的奇妙所在,浩瀚之中不失之於細節,天馬行空而自有節奏。」小說以回憶的形式講了童年回憶、家庭生活、愛情,甚至對時空的認識。可以說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所有領域,展現了它蓬勃的生命力。每個人的精力有限,為了不半途而廢,不推薦一口氣看完。建議看完一段放一放,思考下再往下看,你會有更大的收穫。作者塞林格把童年幻想成一個田園般的麥田,孩子們在那裡嬉戲玩耍。而對於這個世界的孩子,成年世界就如同死亡,書里的主人公霍爾頓自己就是麥田裡的守望者。我想,塞林格要表達的是:「青少年在青春期的迷茫、惶恐、孤獨、煩躁、不安;以及他們對理想人生和理想生活的渴望。」我是在二十歲的時候閱讀此書,覺得它就像一把鑰匙:可以打開當代青少年的心靈之鎖,也可以讓自己看到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這是一本特別的家庭回憶錄,寫於丈夫錢鍾書和女兒錢瑗去世後。92歲高齡的楊絳老師帶着對美好歲月的思念,用心記述了他們家的點點滴滴。我很佩服,他們這一個單純溫馨的學者家庭,把生活過成了詩。「他們把飯後的外出散步叫作「探險」,專門去沒去過的地方,但每次都有意外之喜;他們把出差的所見所聞記錄到紙片上,稱其為「石子」,小別重逢後的團聚,便分享「石子」的歡樂時光。」「世界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讀到第二部時,實在感人,因為以前還從未看過如此讓人心疼的書籍。生活在一個快節奏時代的我們,不妨放慢腳步,看看這本書。偶爾感受下零碎平淡的愜意,也給我們留下片刻反思生活的機會。這本書更古老,但它更容易引發我的思考。看書,就是挑選作者,與他對話。我們從作者的經歷,可以探索到書中更深層次的意義。作者奧古斯丁是古羅馬帝國時期基督教思想家,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教父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這本書,是他的偉大自傳。書中他在不斷地審視自己:從呱呱墜地的哭鬧,到年輕氣盛的放蕩,一直到最後的神聖洗禮。奧古斯丁在不斷的疑惑與懊惱着,偏偏這樣的懺悔顯得更虔誠、深刻。從故事中探索道理,是我們每個人都喜歡的方式。奧古斯丁正是在故事經歷中給予我們人生的思考,就像一份送給後人哲學思辨的禮物,厚重且長遠。教父早早給我們留下了暴力的印象,書里描寫的都是一些殺人不眨眼的黑幫。但作者寫下的,卻是一個個有血有肉、個性鮮明的形象,讓讀者非但不恨,反而同情理解他們。一本好書,總能不經意間將你吸引、代入,潛移默化的對你產生影響。「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才配稱為男子漢?」Bob Dylan在歌里發出的疑問,這本書里會給你答案。「教父」之所以能在混亂、複雜的環境中,成為眾人敬仰的權力主宰,靠的不是暴力,而是那冷酷外表下的潛藏的沉穩、隱忍、智慧和勇氣。每每從書架取下翻閱,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我想那是成長留下的痕跡。上面推薦的10本書,我相信,至少有一本可以打動你:或慰藉你焦躁不安的靈魂,或賜予你改變庸常生活的勇氣,或打開你的格局,提高認知世界的維度。他們至少曾經觸動過我,希望也能給你們帶來一些實質的改變。大家最近如果也有閱讀什麼好書,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作者簡介:鐵木君,95後連續創業者,兩家文化傳媒公司創始人,冰河鐵馬團隊投資人,一個血液會沸騰的寫作者。本文配圖來自網絡,如侵必刪。
如果說讀書是一種輸入,那寫作則是輸出
它不僅可以幫我們鞏固學到的知識
還有機會實現副業變現
如果你想系統提升寫作能力
歡迎了解粥左羅實戰寫作課
課程共50講,下單後即可聽課
可永久回聽,並免費享受之後的迭代
現發放一些大額優惠券,限時有效
掃碼即可查看課程詳情,領券購買

看完記得關注@粥左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