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什麼時間做核酸檢測,出結果才最快?
A
實驗室檢測優先級和核酸樣本檢測時間息息相關。目前階段,深圳封控區和管控區範圍近期或多或少有所新增調整,這可能導致普通區域樣本的上機順序被延後。因此,核酸採樣時間越早,越有可能儘早被送往實驗室檢測。
建議上午去做核酸檢測,錯峰排隊,早做早出結果。
Q2
什麼情況下,樣本可加急優先處理?
A
遵照深圳市上級直管部門相關指示,檢測機構需對封控區、管控區的樣本加急優先處理。
Q3
準備乘坐高鐵或航班出行,已檢測樣本是否能加急出結果?
A
大篩期間,核酸檢測機構24小時無休檢測,作為政府和上級部門的重要支撐力量,承擔了大量檢測任務,且會根據上級要求,保障重點人群、重點區域等優先級。核酸檢驗流程繁多,對於普通民眾的已檢測樣本,尤其是社區普篩混合樣本,很難做到逐一跟蹤,特殊處理。
建議有需求的市民提前24小時去醫院自費做核酸檢測,並說明加急需求,以免耽誤出行計劃。
Q4
為什麼本來有的核酸檢測記錄消失了?
A
有市民反饋粵康碼中的檢測記錄一直顯示「檢測中」,過幾天沒出結果就直接消失了。這大概率是因為該採樣記錄被後台退單處理了,粵康碼未及時同步退單情況,所以一直顯示檢測中。
退單原因可能是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信息錯誤,因採樣端出現信息不對應或誤錄或採集有問題等,採樣機構進行了退單;
二是匹配錯誤,粵核酸掃碼識別會出現多位數字錯誤等問題,實驗室收到樣本時沒法對應到正確的編碼,無法對應出具人員的檢測結果,進行了退單處理;
三是樣本失效等原因,因採集問題等導致樣本無法檢測,進行了退單處理。
Q5
檢測時間超過24小時了,還沒看到粵康碼更新,是什麼情況?
A
粵康碼上的檢測結果是由兩個平台關聯生成的,粵核酸採樣時會關聯個人信息和採集管編號,檢測結果上傳後會通過粵核酸採樣記錄中的姓名、證件號碼與粵康碼平台的個人信息進行關聯,關聯成功即可正常出現檢測記錄和結果,否則像以下幾種情況則會無法正常更新:
一是省平台審核延遲;
二是採樣時粵核酸的個人信息填寫錯誤,導致粵康碼平台未能對應關聯上粵核酸的樣本結果,建議核對修改後重新採樣;
三是採樣時信息未能成功錄入,或採樣後未提供個人碼供信息錄入員錄入,導致樣本信息未能關聯到人員,未能上報結果,需重新採樣;
四是採樣時錯誤出示他人的粵核酸碼,導致信息無法對應,需重新採樣;
五是十人採樣組小隊長忘記把採集管交給護士採樣,誤把採集管帶走,導致樣本放入其他管子中,實際個人信息關聯的管子未交給實驗室檢測,無法出結果。
疫情當前
為了乘客的安全出行
深圳地鐵各站堅持嚴格標準
進行全方位消殺
確保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出行環境




全方位消殺
▼▼▼
乘客三個「100%」的管理(「100%測體溫」「100%亮健康綠碼」「100%戴口罩」)
3月3日起至3月15日,乘客搭乘地鐵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當日(24小時內)核酸採樣憑證(記錄)。請乘客進站時提前掃描地鐵車站「場所碼」並向工作人員出示。
乘客進入地鐵站範圍內必須佩戴口罩,並且在進站、購票、安檢、進閘、候車、乘車、出閘的全過程佩戴,中途也請勿摘下。
未佩戴口罩者將不得進入地鐵乘車哦!
在安檢點應主動配合進行體溫檢測,無異常後才能進站乘車。
建議大家優先選用「掃碼」「閃付」等方式乘車,做好自我防護。
疫情防控期間,建議大家進站後儘量前往站台兩端,分散至不同車門候車。同時儘可能拉大排隊間距。先下後上,不扎堆上下車。
地鐵屬於相對密閉空間,為了降低疫情感染風險,建議大家合理安排出行時間及路徑,錯峰出行,避開早晚高峰、大客流車站和乘客較多的列車或車廂,儘可能減少人員聚集。
請理解和配合列車越站、出入口臨時關閉等措施。疫情期間,深圳地鐵將視現場客流情況和疫情防控需要加強大客流管控。如遇列車越站、出入口臨時關閉等等措施,請您繞行至就近出入口或耐心等候下一班列車。
大家出行乘坐地鐵時
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
按規定進行核酸檢測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疫情一定會早點結束
在疫情防控期間
有這麼一群平凡的深鐵人
逆風而行,奔赴戰「疫」
守護你我,守護這座城池
感謝有你們!
根據市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及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3月3日起至3月15日,乘客搭乘地鐵須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或當日(24小時內)核酸採樣憑證(記錄)。請乘客進站時提前掃描地鐵車站「場所碼」並向工作人員出示,以免影響您的行程。給您出行造成不便,敬請諒解!
接上級單位通知,自3月6日起,黃貝嶺站A口、B口暫時關閉,其他出入口正常通行。自3月9日起,深圳地鐵7號線沙尾站、9號線下沙站恢復正常運營,7號線上沙站暫停運營服務不變,雙方向列車不停站通過。具體恢復時間待另行通知。
因微信推送次數有限
老鐵會將每日最新動態及時更新至
文章下方留言區
及深圳地鐵官方微博、APP
請大家多多留意哦
給您出行帶來不便,我們深表歉意!
/
·內容來源:深圳地鐵·
·海報來源:燕美文·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點個在看 支持老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