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關注並標星電動星球News

每天打卡閱讀

更深刻理解汽車產業變革

————————

出品:電動星球 News

作者:毓肥

2021 年 12 月 23 日,AITO 問界 M5 正式發布。

不到一個月之後,我們在北京搶先試駕了問界 M5 四驅性能版,這款承載了賽力斯高端野望,以及華為「將數字世界帶入每一輛車」夢想的智能豪華中型增程式 SUV。

問界 M5 是一款擁有多重身份的車,「豪華中型增程式 SUV」是它作為一輛車的分門別類;「輪上智能終端」則是科技企業賦能汽車的結晶。

正因如此,我們不能用評價傳統汽車的方式,評價問界 M5。

結束試駕之後,我們希望分三個篇章解讀 AITO 問界 M5。又或者說,問界 M5 本身對於智能電動汽車世界,由淺及深,有着三重意義:

性能、智能,以及賦能。

性能很好理解,問界M5 是一款搭載了純電驅增程平台的豪華性能 SUV。

315kW 峰值功率、4.8 秒加速(四驅性能版)、HUAWEI DriveONE 油冷電機、1.5T 四缸增程器、全鋁合金底盤、NEDC 工況續航 1195 公里...這些數字是問界 M5 作為一輛車,最直觀的產品力。

智能,則是我們對華為「將數字世界帶進每一輛車」的最大期待。

HarmonyOS 鴻蒙智能座艙,是連接用戶與問界 M5 的媒介,也是問界 M5 在智能領域的軟件「靈魂」。此外,問界 M5 還搭載了 HUAWEI SOUND,並加持了語音助手、跨設備流轉等等能力。

賦能,則是一個面向新時代的詞語。

問界 M5 的野心絕不止一輛車,而更應該是「智能終端」。連接華為互聯生態之後,問界 M5 可能是目前與移動互聯網綁定最深的智能汽車,也是華為面向「萬物互聯」時代的新起點。

這次問界 M5 的試駕,會以大家熟悉的方式展開,但我們希望聊得更聚焦。

一、車怎麼樣?

我們體驗的是次頂配車型,也就是問界 M5 四驅性能版,官網預售價 28 萬元。配備了前異步 165kW+後同步 150kW 功率的雙電機,官方百公里加速 4.8 秒。

問界 M5 提供節能、舒適、運動和定製個性化(包括彈射模式)共 4 種駕駛模式;同時還提供純電優先、自動優先、燃油優先 3 種驅動模式。


自定義模式下,問界 M5 可以發揮出最強的動力。試駕當天北京的雪不小,路面比較濕滑。好在四條 P ZERO 依然比較好地承托住了動力總成的爆發,只是輕微有點打滑。

至於官方 4.8 秒的百公里加速,即使受雪地影響沒有 100% 發揮實力,也足以把乘客摁在座椅上體驗 G 值了——而且問界 M5 還有 4.4 秒的四驅旗艦版車型。

充沛的動力體驗,來自於官方稱之為「黃金電驅組合」的動力總成。

它的名字延伸自華為的 DriveONE 電機家族,但問界 M5 上的「平台」概念更加寬泛和全面。包括電機、增程器、電池 Package,以及智能控制等。

先來說電機,問界 M5 使用了華為的三合一精確油冷電機。

和水冷電機相比,油冷電機的高轉速冷卻效果更佳,HUAWEI DriveONE 油冷電機則電機定子全部浸油、轉子通過軸孔管道進油的冷卻設計,可以實現繞組平均溫度降低 30℃、磁鋼峰值溫度降低 15℃。

這樣的冷卻性能,可以讓 HUAWEI DriveONE 油冷電機實現反覆加速 20 次不衰減,同時以 18000 轉速讓問界 M5 達到 210 公里的時速。此外,華為還表示油冷電機減少了 20% 體積,以及 15% 的重量。

除了性能參數,這套電驅平台還支持控制器 OTA,以及前後電機智能分配動力等智能控制策略。

賽道體驗的環節不只是直線,而問界 M5 的性能也不僅體現在電驅平台。

問界 M5 的車身在做動作的時候響應比較積極,麋鹿測試環節,車頭的指向精準性也比較到位。

零件重量平均減重 30% 的全鋁合金底盤,以及四球節雙叉臂前懸架配合下,問界 M5 的動態表現還是相當穩健。

體驗現場還有顛簸路段模擬,問界 M5 的支撐性同樣符合我們的期待,路感收斂完整,連續顛簸依然能給予車內清晰的反饋。至於懸架的調校風格,我們認為會偏向德系豪華。

另外,作為一輛增程車,很多朋友也有問我們,問界 M5 的增程器 NVH 表現如何?

實際體驗下來問界 M5 在高電量狀態下噪音抑制得還是挺徹底的,NVH 表現符合我們的預期。只有在激烈駕駛、深踩電門的時候,你才會明顯聽到電機與增程器的聲音。

良好的 NVH 表現下,這台 1.5T 的四缸深度米勒循環增程器,也有不少參數值得一說。

和普通的、改變進氣閥正時的米勒循環相比,深度米勒循環簡單來說,是進一步增大了氣門關閉時刻的控制範圍。

AITO 方面表示,他們的 1.5T 增程器可以實現 41% 的熱效率,以及 95% 的發電效率。針對增程平台開發的這台機器,發電功率可以達到 75kW,同時保持了 3.2kWh 每升汽油的發電效能。

總的來說問界 M5 駕乘素質符合「豪華 SUV」的定位,HUAWEI DriveONE 油冷電機也證明了華為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的基礎能力。

說完動態,我們再簡單聊聊問界 M5 的靜態表現。

問界 M5 的長寬高是 4770x1930x1625mm,軸距 2880mm,定位於中型 5 座 SUV。

外觀與內飾的整體風格上,問界 M5 會偏向於簡潔,同時相對飽滿的尾部也保留了一定的穩重感,總體來看是符合大眾審美的思路。

乘坐體驗方面,問界 M5 的 5 個座位都沒什麼好挑剔的。內飾方面最有意思的細節,則在於放電配置。

現在車企都在發力車內充電口,但真正優秀的體驗不是堆幾個 Type-C 充電口就能解決的。而問界 M5 則在接口設計、充電功率方面都做到了人性化與速度的兼顧。

中控台兩側是非常順手的主副駕充電位置,而且有凹槽方便放手機。

算上後排,問界 M5 一共提供了一共 4 個 Type-C 接口+1 個 USB-A 口,最高支持 66W 的超級快充,筆記本兼容也沒毛病,中控無線充電功率也達到了 40W。

算上後備箱的 120W 功率點煙器+150W 220 伏電源,說一句「超級充電寶」也不過分。

二、從 Harmony OS,開始連接

基礎素質令人滿意,是問界 M5 競爭力的基礎;而全新 HarmonyOS 智能座艙,則是問界 M5 作為智能汽車的差異化優勢。

我們對鴻蒙座艙寄予厚望,因為 HarmonyOS 是華為的靈魂,更是一個以「萬物互聯」為目標,打通移動與車載生態的 OS。

流暢、無縫、多設備,是鴻蒙座艙給我們的深刻印象。

想要分析為什麼華為可以實現這樣的流暢、無縫、多設備,軟硬件融合能力是關鍵。我們從感官出發,分視覺、聽覺、觸覺來聊。

1.視覺

視覺享受,由最顯眼的中控布局開始。

這塊 15.6 英寸屏幕並不是最大的車機中控屏,但卻是我們體驗過第一款支持 HDR 內容顯示的量產中控屏,也是第一款通過我國自主 HDR VIVID 菁彩標準認證的車規級顯示屏。

HDR 代表着高動態範圍,支持 HDR 標準的視頻內容可以實現更高的暗部/高光細節。如今大部分中高端手機、電視、顯示器,都開始支持 HDR 內容播放。

而內容生態,對於以前的車規級設備來說,往往是硬傷。

針對這個問題,華為視頻與芒果 TV 等平台以專區的形式合作,為問界 M5 的智能座艙定製了超清內容專區——包括 4K、HDR 等等標準。像是《變形金剛》、《速度與激情》、《星際迷航》等大 IP,都可以在問界 M5 上看到 HDR 版本。

實際效果上,我們認為問界 M5 搭載的這塊屏幕可以比較完整地體現 HDR 內容與標準視頻的區別,暗部細節有明顯提升,高光的刻畫也是到位的。

2.聽覺

同樣是內容生態,HarmonyOS 智能座艙不僅專注於視頻。

這個高音頭代表着的,是由 19 個揚聲器(還包括 8 英寸雙驅動音圈低音喇叭+6.5 英寸車門低音喇叭+主駕頭枕音響系統等)組成的、功放總功率超過 1000W 的華為自研音響系統 HUAWEI SOUND。

冠以華為之名,這套音響當然不只有功率一個特點。

HUAWEI SOUND支持自定義聲場位置,也就是可以將聲音聚焦在某一個座位上,比如主駕想聽歌的時候可以將聲場點轉移,也就不會吵到後排。

除此之外,頭枕內的 4 個喇叭,可作為近場喇叭,結合華為 Histen 環境聲分離算法提取出的環境聲成分,和車身的 7.1 聲道聯合渲染成「7.1+2 聲道」。華為音樂還為這套音響專門開設了高品質音樂專區,128 色車內氛圍燈也支持音律聯動。

使用推薦的 SQ 無損音源我們仔細體驗了一下 HUAWEI SOUND,聽感相當震撼,重要的是車內共振處理得很好,不是簡單地堆砌揚聲器,聲學處理的高級感做得到位。

3.觸覺

完善的中控娛樂能力,是 HarmonyOS 智能座艙連接移動互聯與車載互聯的底氣。

先問個問題:大家覺得對於電子設備,什麼是「流暢」?

我們體驗當天在微博分享了個小視頻,具體操作是在手機端大眾點評上找了個飯店,然後分享到車機。通知欄會彈窗提示,並且支持一鍵開啟導航。

有關這一套操作,評論區的反應則是「太流暢了」。

對於手指、眼睛與屏幕三者共同構成的智能體驗,流暢有很多個評判標準,比如反應時間、比如動畫效果、比如顯示幀率,還有操作連貫性、軟件承接的步驟數量等等。

HarmonyOS 智能座艙,則是在以上標準都完全滿足「流暢」定義的車機。

首先是與硬件性能相關的操作流暢度,問界 M5 搭載的 HarmonyOS 響應非常敏捷,屏幕操作跟手,系統動效過度圓潤。我們甚至會覺得,它跟我們手上的智能手機,觸感上並沒有差距。

至於生態層面的「流暢」,通過同一個賬號,手機與車機之間分享地址導航的確並不是華為的首創。但實現打通第三方 APP,將分享內容融入系統通知,甚至是語音助手,華為的生態能力可見一斑。

交互深度+流暢度,共同組成了鴻蒙座艙的觸覺體驗。「無縫流轉」,則是其中一個充分體現這套加法的特點。

問界 M5 的智能座艙支持移動終端與車機之間的視頻、圖片分享,而且是雙向的。

雙向是什麼意思?舉個例子,手機向車機分享內容,HarmonyOS 完全沒問題,比如相冊分享到車機,還能一鍵設為桌面壁紙。

讓我們驚喜的,是車機向手機傳輸。

問界 M5 支持 Carlog,也就是用車外攝像頭拍攝視頻/照片。而當你用車機完成了 Carlog 拍攝時,可以在車機相冊直接將內容分享到手機。

類似體現鴻蒙汽車生態「無縫流轉」的細節還有很多,比如車載導航下車後會將數據同步到手錶、手機上,無縫帶你走最後一公里;比如通過華為賬號,自動同步日程安排、通話記錄、應用數據等等。

如今各家車企都在說「生態」,但汽車融入智能生態並不能只是「接受者」,也就是數據的單向終點站,汽車自己也應該是數據的生產者——簡單點說,就是「雙向奔赴」。

問界 M5 正在融入華為的智能生態,華為也正在汽車領域展現自己的生態能力,這是我們樂於看到的。

三、華為與 AITO 的新起點

AITO 問界 M5,是華為 2021 冬季發布會亮相的最後一款產品。

某種意義上,問界 M5 的出現,是 2022 年智能汽車趨勢的一個縮影。它代表了更高階的移動互聯能力、更智能的影音享受,以及更深度挖掘的汽車數據生產力。

對於華為,問界 M5 同樣是一個重要節點。它是第一款在華為發布會上登場的汽車,承載了更完整的華為 ICT 能力,更是華為全新概念旗艦店的 C 位。

進入 2022,智能汽車的基礎素質會繼續下沉。

下沉不代表着不重要,駕乘舒適度依然是消費者對一輛車最直觀的感受。下沉的真正意義,是智能互聯會成為更重要的決策因素,也是一輛新時代汽車「特殊性」的具現。

從這個意義出發,問界 M5,會成為華為與 AITO 的 2022 新起點。

(完)
👇🏻星球文章推薦👇🏻


「添加電動星球小助手加入星球社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