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區被封居家辦公,用了幾次團購&網購&外賣應用購買生活物資,對比其中用戶評價模塊的設計邏輯,感覺蠻有意思,簡單聊聊。
首先從業務閉環邏輯上看評價模塊:在用戶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整個過程中,各類碎片化信息的聚合和展現,共同影響了一單交易的發生,其中商品評價尤為重要。高比例的正向評價促成更多訂單交易,交易量的提升又增加高質量反饋的絕對數量,這種模式在優質商品的銷售上形成邏輯閉環。如圖,着眼整個鏈路,可以把評價模塊拆解成三個環節:推薦評價的時機、操作的交互邏輯以及評價內容的曝光與傳播。


評價功能的交互邏輯具體到操作這個環節,雖然輸入形式形形色色,但抽象其中的交互邏輯,多是用戶引導模式即「動機/顧慮/門檻」各元素在具體場景中的應用。1:增強填寫評價的動機在京東/淘寶的評價頁分別通過京東豆/淘寶積分的形式,引導用戶填寫評價。美團的動態化的積分獎勵模式更為細膩,隨着文字的輸入,激勵條進度會逐漸填滿,並同步告知獲得更高激勵的方式。
2:解決填寫評價的顧慮因為買家差評,被商家電話恐嚇;因外賣太慢,給騎手差評遭到騎手吐唾沫;類似例子不勝枚舉,於是衍生出匿名評價。匿名能夠有效減少用戶評論時的心理負擔,增加評論的客觀性,進而督促被評價人提升服務質量。但為什麼不是所有的評價都會默認匿名呢?這裡涉及產品在「評價操作的顧慮」和「評價氛圍的真實」之間的取捨和平衡。匿名可以解決顧慮,但全是匿名又會讓用戶感覺內容不真實。於是不同的場景,匿名的設計邏輯存在差異化。強化匿名:滴答順風車/拼車除了默認匿名評價外,還會對差評的內容進行延遲發布,通過時間差來避免用戶遭到司機的惡意騷擾。正常匿名:同樣為避免騷擾,外賣場景中對騎手評價默認匿名已是行業通用做法。但與網約車不同的是,同一訂單中對騎手和商家的評價存在綁定關係,不適用延時發布,且騎手不參與交易,不會因匿名影響其他用戶下單決策。
半匿名:外賣場景對商家的評價過程中,當用戶給予的評價較低時,會自動勾選匿名,避免後續可能的糾紛。當然,好評默認還是公開的,儘可能營造真實,這裡有雙重考量。真實賬號:在淘寶的評價方式中,即使用戶差評,也不會主動提示匿名,因為在C2C的交易模式中,買家的評價和反饋營造的真實感對於其他潛在購買者同樣重要。
3:降低評價操作的門檻解決了意願問題,剩下就是用戶行為。這個過程,良好的輸入體驗是引導用戶完成任務的關鍵因素。流程漸進式瑞幸訂單的評價流程,會按照「滿意度結果-標籤關鍵詞-具體問題」的方式拆分,將較複雜的完整的點評任務拆分成幾個依次遞進的小任務,引導用戶完成步驟。其中滿意狀態可以一鍵反饋,只有不滿意的狀態才需要提交具體的原因,旨在識別用戶有需求的場景並給予解決方案。





最後從評價模塊的商業邏輯來看:對用戶,商品評價可以幫助有效決策,判斷該值不值得購買。對商家,正向評價能夠吸引更多用戶交易,增加銷量和口碑,負向評價可以幫助其快速定位問題及時止損。對平台,評價數據可以持續訓練自身的智能化推薦能力,並為交易雙方提供更為公平透明的機制來促成交易。這就在產品邏輯和商業邏輯上形成了雙向閉環。以上謝謝閱讀------------------------------------------圖片授權基於CC0協議推薦閱讀1-「設計約束」應用拆解2-「默認設定」體驗再思考3-「安慰劑」體驗探究4-「逆嚮導航」體驗探究5-設計等待的多維度考量6-產品創新思維-分離與替換------------------------------------------
「點讚或在看,都是莫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