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S Magazine

吃喜歡的東西,過可愛的人生
食色性也,看到美好事物情不自禁地喜歡
是人的本性,飲食也是如此
有好的形式,也有對吃的態度
則是對於美食雜誌的要求
多兩眼真正的美學美食不僅不會胖,還能少點兩頓外賣
這10本美食雜誌,推薦給你
願你閒暇之餘,擁有極致的」視覺「享受


《 Gather Journal 》
用食物傳遞靈感和世界觀
美國 / 半年刊
創刊於 2012 年
官網地址 https://gatherjournal.com/



《Gather Journal》是以食譜為主導的半年刊。
之所以取名為Gather,是因為創辦者認為,它是一個具有無窮感染力的詞語。
而且從花園到烤箱再到餐桌,烹飪與飲食本就是和家人、朋友相聚,且分享食物、交流心得的過程。

它是一本永遠不會與「無聊」掛鈎的美食雜誌。視覺是整本雜誌最直觀的亮點,大部分圖片由極具名望的攝影師創意拍攝。
因為出色的內容,曾獲得被稱為美食界的奧斯卡獎 James Beard Awards。
具有衝擊力的視覺並非誕生於「視覺」本身,而是出於對食物更深層的思考。主創人員在思考如何呈現食物時,從藝術、音樂、電影、文學、時尚、旅行等許多角度出發,挖掘食物背後的意涵。

雜誌也並不僅僅採訪美食從業者,而是尋找與食物有聯繫的人,呈現她們的熱情和故事。
譬如這期2017年的夏日特輯,以Heroines(女英雄、女主角)為主題,向藝術和藝術背後的女性致敬。這期就旨在雜以女性為線索提供食譜,來紀念女性導演、持異見者、富有創造力的繆斯以及文學作品裡的女主角等等。
另外還有其他各種光怪陸離但充滿想象力的主題,非常有趣。紙本每冊$19.99,APP每年$9.99,不足一頓午飯的價錢,如果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定來看看。

《 The Gourmand 》
美食黑洞英國人的創意世界
英國 / 半年刊
創刊於 2011 年
官網地址 https://thegourmand.co.uk/



倫敦是個美食地獄的城市,卻是一個盛產腦洞的藝術之都。英國誕生的《The Gourmand》就屬於先鋒和前衛風格。
這群自稱為「美食家」的人,靈感來自於城市裡不斷湧入的餐館、酒吧、咖啡店和小吃攤位,以及這些新興的美食據點帶來的流行文化。
他們將食物融入攝影、漫畫、插畫、虛構小說,再創造出新場景和故事,來探討社會和文化現象,以一種冷幽默的口吻,非常British。


這種將美食,觀察與之相關的現象,並結合藝術以充滿創意的手法演繹,是他們的特點。他們不正兒八經地推介好店,但是對生活和食物的思考卻很有深度,能夠將生活的煙火氣和前衛的藝術靈感相結合。

這些食物攝影的圖片是不是有點眼熟,仿佛在哪裡見過?
這是Gourmand是第十期封面的主要元素,靈感源於 emoji 表情:🍆🧀🍌🍑🥑☕️
攝影師 Matthieu Lavanchy 來自瑞士,他將這些看似簡單,但撇開實際操作中的復原阻礙再創作的食物通過攝影呈現出來讓真實存在的事物變得超現實,就非常迷幻。每期 120 頁,售價 12 英鎊,每頁折合人民幣九毛錢,配上高質量的內容,反正我覺得還是值得的。

《 Lucky Peach 》
什麼?食物居然能那麼好玩
美國 / 已停刊
中文版現正在發行
創刊於 2011 年
微博&公主號name :福桃九分飽



LUCKY PEACH成立於2011年,由三個創始人在舊金山創辦。
創辦近六年來獲得無數出版行業的獎項,在2016,它贏得了年度出版、食品博客和MFK Fisher傑出寫作獎,以及國家傑出雜誌獎。

在2017年時,主編Meehan宣布停刊,據說內部的混亂問題是《Lucky Peach》停刊的關鍵原因,雖然停刊,但是江湖上仍流傳着它的傳說。
但幸好的是,與此同時,刊物中文版《LUCKY PEACH福桃》在中國上線。沒錯,你現在能看到的美食屆傳奇刊物,都是中國版了。

福桃真的是一本超帶勁、路子超野、死磕內容的美食 Mook。每輯一個主題,每個主題只講有趣的,從「路邊攤」到「節日大餐」,從「家常便飯」到「廳堂盛宴」,從專題策劃到設計插畫都很玩味。

它總編輯應德剛(Chris Ying)認為,「愛吃鬼」的腦袋裡也不全然只有食物,他們往往興趣廣泛,各有所長。譬如彼得·米漢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搖滾樂學者,大衛張在學校主修的是宗教哲學。
因此,《Lucky Peach》選擇不把美麗誘人的食物畫面作為努力的重點,而將空間留給長篇文章和以俳句寫成的食譜,放上漫畫及無傷大雅的玩笑,以及食物如何使我們緊密相連的故事。
在這裡,食物與藝術、音樂、政治、文學、廣義文化的界限不再壁壘分明,而是作為共同的興趣,呈現出獨到的觀點。

中國版採用的是系列叢書形式,分為主副刊,主刊完全翻譯原版內容,而副刊由中國編輯部製作完成,在主刊主題下生產出本地內容。而福桃的公眾號也總是輸出一些好玩的內容,歡迎大家有空去關注啦~

《 KINFOLK 》
極簡風的食物與生活體驗
美國 / 季刊
創刊於 2011 年
官網:https://www.kinfolk.com/product-category/kinfolk-magazines/

是由主編 Nathan Williams 和他的妻子、好友共同創辦的,初衷是將「慢生活」方式分享給其他人,無論圖片形式還是內容主題都很小眾。
有趣的是,正因為追求高冷且小眾的人越來越多,讓這本書迅速傳播開來,變得特別大眾。


kinfolk冷峻而內斂的風格,具有獨特的張力,可能許多人會被雜誌裡面的不同城市的風貌所吸引而忘記這也是一本有關美食的雜誌。
但其實,一年出四本,每本圍繞當下所在的季節找選題的kinfolk,儘管外觀看起來很像一本時裝雜誌,但內容還是圍繞飲食生活。從冰淇淋店到皮革廠,從室內烹飪到戶外野餐,自在遊走於不同空間。

Kinfolk強調社區和聚會文化,創刊初期就開始組織一些線下活動,以展現人和人之間的關係。
雜誌社編輯會負責整個聚會策劃,包括主題、菜單、邀請卡和精美的伴手禮等。
這使得kinfolk的價值遠超過雜誌品牌,他們不僅提供生活方式內容,還提供機會讓讀者體驗某種生活方式,算得上是真正的生活美學倡導者。

Kinfolk在2014年進入中國,刊名被翻譯為四季。生活需要一些美的事物來讓自己更加愉悅,買兩本kinfolk無論是看還是擺在家裡,都太好不過了。

《 Chickpea 》
素食寡淡?都是刻板印象
美國 / 季刊
創刊於 2011 年
官網地址:https://chickpeamagazine.com/



chickpea 意為鷹嘴豆。這本為素食主義者服務的季刊創辦於2011年,它的內容和視覺呈現就如同其名字那樣——健康、清新。
這幾年,素食運動逐漸成為潮流,全球範圍內吸引了越來越多追隨者。
在《Chickpea》中你可以看到當季食材和健康天然的飲食方式,傳遞崇尚自然的態度,提供兼具美學性和實用性的實操指南。

但一味的素食也並非索然無味,一派綠意盎然的背後還是紮實的生活瞬間:各種食物、食譜、手作DIY、城市探訪指南、書評等欄目,都在向讀者呼籲:多在家做飯,更有意識地生活,享受暫別網絡的小憩時間,學會欣賞更多美好事物。🌞
從農場到餐桌、發酵食物、可食用花卉、陽台種植……
這些日常生活中的主題或概念,也是Chickpea曾詳細討論的對象。

創始人說過,希望Chickpea成為一本具有即時性的獨立小書,被擺放在餐桌和咖啡桌上供人輕鬆翻閱。雜誌也和其倡導的一樣,非常環保,採用回收紙和植物油墨印刷,APP和紙質書都不搭在任何廣告。

《 FUET 》
又鬼馬又叛逆的西班牙foods
西班牙 / 季刊
創刊於 2020 年
官方網站 :http://fuetmagazine.com/
ins:fuetmagazine

《FUET》雖然至今只出了4期,卻是今天介紹的雜誌中個人最偏愛的,原因很明顯:它有點兒怪,有點兒可愛,有點兒認真,有點兒意想不到。
雖然內容以英文呈現,確是百分百西班牙味兒。兩位主創分別是來自Fucking Young!的Eduardo García和 Le Cool Madrid的María Arranz。
最開始打算分享一些令人垂涎的圖片,後來衍變為以食看物的出版雜誌。他們用巴塞羅那的特產香腸為雜誌命名,真真的風情幽默,是一本超超有趣的食物雜誌。


第一期就很特立獨行,介紹了和食物有關的儀式和器具。視覺識別度很高,有種怪異的美感。在其中你會發現「巫術」的藝術以及現代飲食習慣中那些討人喜歡的功能。
內含加泰羅尼亞藝術家 Antoni Miralda 的專訪,更會包括一些對於愛情藥水的討論。
有些內容充滿荒誕,有些圖像充滿故事性的擺盤,成功吸引住了人們的目光。

第二期則以ICONS為主題,通過食物和食材致敬了各種食物界的偶像。裡面還探索了傳奇美劇《雙峰》里的美食奧秘,喜歡David Lynch這個怪老頭的不要錯過。
第三期則以Politics政治為主題,聲稱飲食是一種政治行為。第四期的主題是網絡。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它的每一期主題都探討今人們關注的熱點,但又以怪誕而有意想不到的方式進行呈現。

目前《FUET》還沒有出新的期刊,但是其ins賬號還在持續輸出美圖,剛好契合了他們的初衷:分享一些令人垂涎的圖片。
《FUET》無疑是任性的,主創曾說:「我們很隨意的,用好吃的做主題,博您一笑已經很滿足了。」讓人覺得這既符合他們的氣質,又暗自期待他的下一本奇思妙想。

《 TOOTHACHE 》
頂級廚師打造的專業教材
美國 / 季刊
創刊於 2018年
官方網站:https://toothachemagazine.com


《TOOTHACHE》是一本小眾、獨立、美食雜誌。雜誌主理人Nick Muncy本人就是大廚,深知如何烹調美食,如今身兼《TOOTHACHE》雜誌的編輯、藝術總監、設計師以及銷售。

TOOTHACHE 是作為專業廚師必須知道並擁有的美食雜誌,拿主創團隊的原話來說,他們想要做出一本「廚師真正想要閱讀的雜誌」,順道挽回一點廚師們在媒體上的話語權。沒有取悅外行的「熱鬧」,全是乾貨滿滿的「門道」。
雜誌的創立靈感,來自主編與餐飲圈朋友的一次晚餐談話,討論結果很簡單——摒棄「華而不實」的浮躁作風,直接與廚師合作,「所有內容都是廚師寫給廚師的」。


半年發行一期,每篇文章都很長,但沒有冗繁的廢話,每期都有 10 余名大廚作為主角,他們來自世界各地,紐約、洛杉磯、東京、首爾、新加坡……
所探討的廚事話題寬泛,視角多元,充滿言傳身教的烹飪技法圖文,和之前推薦的那些雜誌不同,這本雜誌更注重專業知識的輸出,如果你對烹飪有興趣,讀了之後保證讓你有收穫。

《 Fool 》
美食也時尚
瑞典 / 半年刊
創刊於 2013年
官方網站:https://www.fool.se/
🔗ins:foolmagazine

「美食雜誌為什麼一定要有食譜?」
與名字含義相反,fool反而是一本探索現實世界文化藝術和食物關係的智慧雜誌。

這個新銳的瑞典美食雜誌由攝影師Per-Anders Jorgensen和他的妻子Lotta共同創辦。總部位於瑞典馬爾默。雖取名FOOL,卻是以時尚、設計、文化為靈感,將餐廳、廚師、美食家、食譜、食材加工等各種與美食相關的話題生動呈現。

雜誌內很多圖片都是以高品質的黑白照展示,卻讓人能感覺到一份浪漫和冷幽默。甚至也有那麼一點可愛。
從封面標語就可以看出 - 「食物,精神錯亂,輝煌和愛情」 - fool俏皮的小智慧和瘋狂的創意。

作為美食雜誌,它的使命不是勾引起你的食慾(這裡沒有食譜),而是啟發你的藝術的創造,通過將世界各地的美食與年輕的藝術家連接在一起,鼓勵人們了解當代文化,扶持年輕藝術家的創作。
比如第7期為了突出性別平等的概念,還創造性的做了男、女兩版,內容一致,只是封面不同。你可以選擇購買女版(Bo Songvisava)、男版(Aaron Turner),或者為什麼不兩者都要呢。
這一期還引入了氣候變化、捕魚配額、塑料禁令、土地爭奪、食品安全和騙局等話題。並特邀作者LISA ABEND對目前餐廳行業的品牌化發展,以及深耕在餐飲行業資深人士的工作重點的轉變進行了趨勢說明。

目前《FOOL》處於停刊狀態,但是ins賬號還在更新,裡面也有一些視頻類內容,感興趣的不妨去瞅瞅。出過的幾期雜誌,部分已售罄,但還有部分仍可以購買。他們在官網也標註了線下可以購入的書店或其他集合店。

//////////
今天的推薦就到這裡了
大家還有沒有什麼常看的美食內容
也可以推薦給我們
下一期雞腿叔想要做
美食雜誌推薦—日本篇
不知道大家想不想看呢
也可以在留言區告訴我們想法哦~
...
//////////
編輯 | 雞腿叔
文字 |雞腿叔
圖片 |來源於網絡
*本文為吃貨原創文章,不涉及任何商業利益
僅為傳遞、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行為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