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吳師兄。
在近幾年的大環境影響下,線上筆試/面試愈發流行,這也給了部分人「鑽空子」的機會——除了筆試作弊(上網搜代碼),現在連面試都能找「替身」作弊了
下面,就例舉幾個真實發生的事件。
面試的人≠入職的人最近,美國紐約州一家機構的 IT 部門因為一位剛入職的新人陷入了「迷茫」。
這個新人所在的崗位主要負責更新一些老化的計算機系統,因此對其技術水平有一定要求。
當時招聘經理在面試完這個新人後,篤定他是理想人選,甚至對該機構的 IT 部門打包票:「他將成為團隊的真正資產。」
奇怪的是,這個新人入職的第一天,IT 團隊的其他同事們就感覺有點不太對勁:他幾乎沒有技術素養,根本無法確定問題的解決方向,甚至說不來英語。
當天下班後,IT 部門的人將問題反饋給招聘經理,結果招聘經理也「一臉懵」。
秉持着「可能剛入職還沒適應」的心態,團隊對這個新人並沒有太過苛責,並對他開放了公司系統的管理訪問權限,同時他需要接聽來電協助人們解決問題。
然而接下來幾天,情況愈發「離譜」:因為這個新人英語說得太差,根本無法在電話里與對方溝通,IT 團隊只能幫他掛掉電話。
事情發展至此,當初招這個新人進來的那位招聘經理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一個在面試過程中表現那麼優秀的人,在實際工作中會這麼無能?」
帶着滿肚子的疑惑,她將情況匯報給了更為老練的主管,而主管給了她意想不到的答案:因為入職的人根本就不是當初面試的那個人。
靠「作弊」入職,對自己和他人都不負責實際上,招到像上面的這位新人,發現後開除即可,對公司的損失還算小。
接下來,這個靠「作弊」被錄用負責管理醫院計算機系統的人,才真正讓人後怕。
當時,一家洛杉磯醫院急招一位可以管理醫院計算機系統的工程師,而這個「作弊者」雇了替身幫他面試,整個過程表現得很好並適當展示了崗位所需的專業知識。
醫院方面沒有發現問題,對他十分滿意,便錄用了這位「作弊者」。
不過,所謂紙包不住火,通過作弊這種方式謀求工作的人,一旦入職就會原形畢露。
上班第一天,這個人連基本技術問題都解決不好,然後在試圖對系統進行一些基本維護時,直接就是一整個「大翻車」。
不維護還好,他維護了之後,醫院整個樓層的每台醫療設備和計算機的連接中斷長達一小時,醫生也無法遠程監控患者的生命體徵。
甚至,在問題發生之後,他也沒想着挽救,而是不負責地起身離開了。
最終,他的「作弊」行為被揭發,也被立即解僱了。
「面試替身」成為職業,有經驗的面試官很容易識破正如開頭所說,近年來線上筆試/面試逐漸普及。
由於是隔着屏幕的,作弊者的心理負擔遠沒有面對面來的大,這一過程中的作弊行為越來越多。
甚至還有人專門從事「面試替身」這個工作——顧名思義,即應聘者會花錢雇一個「替身」假裝自己去面試,等到真正入職的那天再出現。
據一位來自明尼蘇達州的軟件工程師表示,他曾在 2020 年初接到過邀請他成為「面試替身」的電話:「他說向我支付每小時 60 美元的費用,讓我假冒他參加 3- 5 場工作面試。當然,我拒絕了。」
每小時 60 美元的價格還不算高,網絡安全專家 Karimi 曾冒充應聘者與專業的「面試替身」溝通,對方表示他的收費標準是每小時 150 美元。
不僅如此,對方還指出,他有專門的網站可支持預訂,還在 Google Drive 文件夾中保存了幾十個他過去幫別人面試的視頻,以此展示他作為「面試替身」的「優秀技巧」。
那麼,這種僱人假冒自己去參加面試的行為真的就天衣無縫,不會被面試官發現嗎?
根據問答 SNS 網站 Quora 上一些面試官給出的回答,答案是否定的。
現實生活中,可能確實會有部分人在面試過程中容易緊張,導致無法表現出自己的真實水平而感到遺憾。
但這種時候,與其費盡心思想些旁門左道,不如腳踏實地研究如何克服不足,畢竟一個謊言總需要更多謊言來圓。
那麼,大家否在工作中遇到過這類「作弊者」,他們的結果如何?
參考鏈接: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professional-fake-job-interview-proxy-scheme-charge-150-hour-2022-9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bait-switch-job-interviews-unqualified-applicants-paying-remote-work-2022-9?I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