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篇【天賦樹】其實是狀況外,今天帶兒子去散步時無聊想到的,也正好闡述一下我設立社區的想法、初衷與目的。


不知道各位是否還記得,我們在學微觀經濟學第一課的時候,會提到一個概念,叫「效用函數」。我剛開始自學經濟學的時候覺得這個概念很扯蛋,大概是經濟學家為了顯得自己高人一等而強行加進來的一個數學概念。

直到我在資本市場打滾這麼多年,我發現效用函數這個事情好像確實是存在的,最起碼「效用」這個東西是客觀存在的,就像中文諺語說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杆稱。這杆「稱」,就是我們經濟學裡說到的效用。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對行情都有不同的看法,這些看法的集合,就是我們對市場的效用。

效用函數之所以看着扯蛋是因為,這杆「稱」在平常生活中很難被具象化。很多時候我們對一些東西的看法和價值取向都是十分模糊的,舉個例子,在資本市場,我們可能長期看好一個標的,但是在某個時間點我們會忍不住做空它。這是個人長期效用與短期效用之間的衝突,從行為上看可能無法自洽,但是我們把時間拉長了看,其實並不衝突。

而期權這個工具的出現,把「效用函數」這個工具帶上一個新的台階。期權這個工具將未來分布拆分的特性,決定了每一個期權交易參與者都可以通過這種風險細分工具,把自己對未來的效用函數,通過持倉表達出來。

期權持倉就是個體對未來預期效用的具象化體現。

從一個人的持倉能看出他的未來觀和世界觀,比如有些人的為人處世就是一板一眼的,從他的持倉中清晰劃分出牛叉、熊叉、日曆。比如有些人喜歡關注短期,他的持倉保證金打得特別滿,過於關注當下產出而有意無意地忽略未來。再比如有些人看得特別遠,喜歡買遠期的套子,當下這個時點就已經想着一年後的突發狀況……

所以,聊行情這個簡單的動作,實質上是價值觀的碰撞,不同價值觀的人是不可能聊到一塊去的。比方說,有人把期權當作槓桿,有人把期權當作現金流。前者看重短期,後者看重長期。這兩種人自然不可能達成什麼共識。

不管我們身處何地,絕大部分地方總會有規則和制度約束自我,讓我們很難表達自我——最起碼無法自由地表達自我。在家你可能是好老公,在公司你可能是好員工,在媽媽面前你可能是好兒子,可能直到凌晨夜深人靜時你才能是你。在生活或者工作中,自我的過分膨脹會擠占到別人的空間,打破大家約定俗成的規則從而導致別人的反感。

因此,期權市場就顯得十分可貴,因為某程度上這裡可以低成本地自由表達和具象化自己對未來的看法,只要你有錢。你可以無拘束地實現自我「膨脹」,只要找到對手盤。沒有人會因為與你有不同看法而產生爭執,只要你對自己的持倉負責。你可以無拘束地表達自己的「效用」,只要你交了手續費。

回到設立社區的問題,我希望這個社區並非我的一言堂,這樣就缺少效用的碰撞。我希望這個社區可以實現自我「膨脹」的同時又防止膨脹外溢從而傷害到其他參與者。我希望這個社區是專業的,大家都有着同一個目標:利用期權具象化自己對未來的追求。我希望這個社區是自由人的集合。

期權市場就是自由人的集合。

冼尼瑪San LeiMa

2022/11/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