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近期地產政策的調整,是市場關注的重點。從政策的發力點來看,以國慶節為界,國慶節前以需求側為主,包括1月、5月和8月三次下調5年期LPR利率,5月和9月兩次下調新發放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限,9月出台支持居民換購住房的個稅政策,9月下調首套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

國慶節後以供給側為主,包括11月12日的金融支持房地產16條、11月14日的保函置換預售監管資金、11月28日的股權融資5條等,業內也稱為「三支箭」。

從政策出台的短期效果看,資本市場反應熱烈,但是實際銷售尚未有明顯起色。

本輪房地產危機的起點,與供給端出現風險的時點較為吻合。2021年6月,商品房銷售開始回落,而百度搜索指數上看,2021年6月,某地產商的搜索指數開始上升,2021年9月搜索指數達到高峰,兩者基本契合。

而政策加碼的驅動力之一可能是斷供潮,從百度搜索指數上看,斷供搜索指數在2022年4月初開始升溫,在7月份達到高峰。下半年以來,地產政策出台明顯加速。

本輪地產危機與房地產行業多年來的發展模式是分不開的。中國房地產調控的落腳點是控房價,以及防風險,因此以卡住開發商融資作為抓手,一方面降低開發商的融資敞口,降低金融風險,另一方面倒逼開發商通過降房價的方式加速回籠經營現金流。

但是降房價會直接減少存貨估值,大幅侵蝕股東權益。在債權人和股東之間,開發商選擇了以時間換空間。

從房地產投資的資金來源來看,2021年7月之後,資金來源大幅惡化,最明顯的是定金及預收款,主因是居民購房的回落。其次是自籌資金,主因是債券、資產證券化、非標融資等資金來源的受阻。

今年以來,個人按揭貸款的負向拉動開始顯現,這是前期居民購房回落的滯後效應,定金預收款和自籌資金的負向拉動也明顯拉寬,開發商的經營現金流和融資現金流同步惡化。

既然本輪地產危機的起源是供給端,政策的應對思路也是供給端。政策最初的主線是「保交樓、保項目」,後來我們意識到,不保主體、難保項目,於是政策又過渡到「既保主體、也保項目」,這在金融支持房地產16條中已經體現。

然後我們現在也意識到,不保銷售,難保主體,近期鄭州、武漢、南京、佛山等陸續不同程度的放鬆限購、限貸等措施,預計未來放鬆銷售端的地區範圍將進一步擴大。

但是如果我們觀察一下分等級城市的銷售變動,可以看到2021年7月後,首先出現銷售大幅下滑的是三線城市,2021年7月-2022年1月,三線城市是拖累銷售下滑的主因。2022年2月起,二線城市的拖累作用開始顯現,並逐步成為近期拖累整體銷售的主因。

但是另一方面,目前的限購限貸等需求端限制政策,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和部分強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並沒有太大的政策改善空間。三四線城市的銷售,受到政策放鬆的利好也不會太明顯。

雖然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有政策改善空間,也有需求空間,但是目前出險的房企已經沒有了資金流入,也基本失去了繼續開發和銷售的能力,因此一線和部分二線城市的銷售改善,很難惠及到目前出險房企。

我們使用的數據是30城的成交數據,30城成交數據中三線城市占比約20%,而在全國層面三線城市及以下的銷售占比超過60%,因此實際情況可能更差一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