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 APP 的設計風格都大同小異:
C 端產品越來越相似,功能也越來越相似。
甚至用戶慢慢養成了使用習慣,研發也形成了模板。產品設計的難度降低了,需要創新的地方變少了。
平時工作起來,也不過那幾個頁面模板變來變去,你說是不是?
產品設計難度降低
設計行業卻更卷了
總結一下:技術全能 =想招個啥都會的大拿;智商情商高 = 巧妙接住別人甩的鍋;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 = 我是來賞飯給你,真是「十分耕耘,一分收穫」。
上圖的奇葩招聘雖然並不算個例,有的企業招交互設計師要求會 AE 、C4D……
現在互聯網人口紅利越來越枯竭,導致用戶增長越來越困難,如果企業沒法在其他地方找到增長點,也會將壓力轉移到體驗設計,期待體驗設計師能夠為業務提供助力。
一方面在求穩,有趣、創新的設計因為風險和成本難以過審。
另一方面,考核設計師時,喜歡問:如何讓用戶輕鬆理解產品、如何讓用戶對活動感興趣、如何讓用戶願意付費……
早先,也許這些工作由產品經理的 KPI 壓力,現在被迫轉嫁到設計師身上。
但是漸漸的,很多企業開始把這些業務當成了體驗設計師的工作重心。甚至要求體驗設計為業務提供助力。
把握用戶心理
才是設計師的核心技能
舉個華為體驗設計的例子:華為在 EMUI10.0 推出的深色模式。所有深色模式下,視覺元素的前景背景的對比度選擇,都不是簡單的反色,而是保證易讀性的前提下,更強調舒適度,避免對比度過強,而增加人眼負擔。

這個例子就是華為「人因研究」團隊的產出結果,前華為的用戶體驗設計系統部負責人劉石,說過一個觀點:「融入人因考量的產品設計才會更人性化,更具生命力。」我認為總結得很到位,華為的迅猛發展,就是最好的證明。
很多設計師在看資料時,特別喜歡看一些具體的設計技巧、準則、方法。但我認為作為一位負責任的設計師,真正懂得用戶,才能做好設計。
這裡推薦劉石的《基於人因的用戶體驗設計》。整體內容,結合了劉石在華為的實戰案例和用戶體驗設計心法,講的就是如何洞悉設計背後,與人有關的科學與工程的真諦,做到「以人為本的設計」。
這門課能幫你抓住體驗設計的本質,也能助你在繁多的設計技巧、設計準則和方法中提煉,去偽存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