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導語:瀏覽了許多關於「設計規範」的文章,發現很多都是在針對通用流程和視覺方面在整理,關於交互層面的內容比較少。基於此,結合最近項目中沉澱的實際案例,以及參考了不少行業通用的設計規範,總結了一篇關於搭建交互規範的流程、框架、要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更好的沉澱交互規範。

文章概覽

本文共三個章節,閱讀全文大概需要15分鐘。
1.如何「理解」交互規範
說起設計規範,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一個成熟的設計規範對 產品設計、研發開發、用戶使用 都有着重要的指導作用:
產品設計:保障產品內不同模塊的設計一致性,同時提高不同設計師間的設計、協作效率
研發開發:通過定義的標準規範,提高流程、組件的復用率,提高整體開發效率
用戶使用:讓用戶能夠在產品全局感受到統一且完整的體驗,降低使用成本和學習難度
而一個完整的設計規範一般分成「視覺」「交互」兩個部分合併組成,在全局原則的指導下,側重不同的維度和內容分別展開規範的定義,最後再合到一起形成一份完整的設計規範。
從用戶體驗要素來看,視覺主要是在「表現層」「框架層」進行規範的統一,主要包括:形、色、字、構、質、動 六個層面。
而交互角度相對抽象,主要針對於產品的「結構層」「框架層」入手,定義統一的交互規範,指導頁面、流程搭建和組件使用規則。包括:全局原則、頁面布局、通用流程、標準組件、文案規範。
整體維度呈「從抽象到具體的總分關係」,不僅對產品的各個維度都有具體的交互指導,而且不僅能保證長期使用,避免重複返工;同時也便於囊括後續的迭代內容。而這些內容,就是我們通常定義的交互規範,也是交互參與定義設計規範的發力點。
有了對於基本認識和搭建框架之後,我們來詳細聊聊如何定義交互規範具體內容。
2.不同階段應該定義哪些交互規範?
產品有不同發展階段,設計規範同樣也有,不同階段下的產品目標和規範需要覆蓋的內容都不盡相同。我們要既要避免做多,保證投入產出比最大化;同時也要構建一個合理的規範迭代思路。
產品探索初期:
該階段的產品核心目標是「驗證產品或商業模型」,業務需求都是小步快跑、頻繁迭代。產品處於從0到1的野蠻生長狀態,存在着「先滿足功能,再優化體驗」的情況,導致該階段的產品體驗往往不太過關。
搭建目的:通過定義原則,梳理關鍵頁面和流程,搭建基本的規範框架。既讓團隊對產品有統一的設計價值觀和認知判斷;從頁面到流程,又能對應設計參照標準;同時業務可以在規定的框架下發展,不僅讓產品體驗的根基牢固,而且不會限制功能設計自由。
搭建範圍:「全局原則」「頁面布局」「通用流程」

產品穩定發展期:
該階段的產品基本形態已穩定,也形成了初步的模型結構。後續迭代是在現有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增加或優化功能。雖然探索期定義了產品原則、布局和流程,但探索期產品的自由生長,會導致不少設計細節不一致,從而影響了產品整體的體驗和效率。
搭建目的:通過回溯整理過往設計,沉澱優化成完整的交互規範。再根據規範統一產品體驗,進一步優化流程和效率,讓整個產品體驗達到相對穩定的狀態。
搭建範圍:「全局原則」「頁面布局」「通用流程」「標準組件」「文案規範」

3.如何「定義」交互規範3.1 定義交互規範的原則
與行業通用的設計規範(如TDesign、AntDesign)「大而全」「通用」的特質不同,一般團隊內構建的設計規範都是源於某一個產品或業務,主要的特點是「專精」。專注於「業務」本身,主要是「團隊內成員使用」,追求的是投入產出比最大化。
基於此背景,當我們在定義「交互規範」時,有三點原則:
原則一:保持規範的業務性。設計規範既要貼合業務場景歸納完整,同時又要避免憑空定義脫離實際。故我們定義時要代入業務規劃,儘量富有前瞻性,這樣定義的規範不僅能覆蓋當前需要,同時後續也能更好地迭代。
原則二:保持規範的專注性。有的放矢,明確內容優先級,避免盲目追求大而全和形式主義。對於優先級高(覆蓋面廣、復用率高)的關鍵內容重點描述;優先級低(邏輯簡單、認知一致)的內容可簡要描述,避免事無巨細降低效率。
原則三:保持規範的生長性。設計規範不是一成不變,而是跟隨業務發展不斷迭代完善的,所以需要階段性的回顧規範。遇到規範未能覆蓋或無法指導設計的地方,及時修訂同步團隊,避免墨守成規,固步自封。
最後,還有一點建議:在定義規範時,可以站在前人肩膀,適度參考行業設計規範,能復用用的直接參考,具有業務特性的再集合業務綜合考慮,使整個規範制定效率更高,科學性、指導性更強。
在找到自己當前所屬的產品階段、明確要建立哪些設計規範後,具體應該如何進行落地執行呢?建議從以下4個步驟入手。
3.2 第一步:定義規範分類
如上文中提到,一個完整的交互規範分為:「全局原則」「頁面布局」「通用流程」「標準組件」「文案規範」五個維度,但每個維度具體含有哪些內容,都是不一樣的。仍然需要根據實際業務需要去定義,這樣才能儘量保證沒有遺漏,也更好為下一環節評估工作量。
通用的做法有兩種:
方式一:整理業務場景下不同的頁面、流程等,並進行抽象合併。「全局原則」「頁面框架」和「通用流程」具有強業務導向,可以採用此方式。
以「頁面布局」為例,就需要將關鍵頁面按統一顆粒度收集(按層級或按場景等)。
方式二:參考行業通用規範的定義,先羅列完整,再根據產品實際業務需要進行增刪改。
「標準組件」「文案規範」已經在行業內有了不少科學的目錄和沉澱,可以採用此方式,例如下圖組件的梳理。
最後可產出如下圖的規範分類和具體內容。(可以列的不是很全,後續補充具體部分內容時持續維護這張表。)
3.3 第二步:確定分工排期
有了具體內容作為依據,便可以根據此進行排期分工。
分工原則:推薦按規範分類進行分工,一個大的分類由一人負責,保證專注性。同時團隊交互最好都能參與,保證後續對規範更好的沿用。
排期原則:「定義規範」和「輸出需求」兩者經常要並行處理,此時提高效率,控制投入產出比就很重要了,我們需要明確優先級,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有3個思路可以綜合參考:
- 並行的思路:在定義完「全局原則」後,剩下的頁面、流程、組件、文案都可考慮並行定義,彼此之間沒有明確的依賴項。
-迭代的思路:近期有迭代的版本,如:即將改版的模塊、反饋較多體驗較差的模塊,其中涉及到的頁面框架、組件可優先定義。
- 復用的思路:某些典型頁面、典型流程、典型組件涉及面廣,許多需求的設計都將借鑑參考,亦可優先抽象定義。
3.4 第三步:統一撰寫原則
設計規範是由不同的設計師一起合作完成,所以我們儘量在一開始,就需要統一規範的撰寫和展現形式。以此提高後續合併的效率,同時又能保證其閱讀體驗,讓其它使用者能夠更好遵循。對此,我們定義了幾個關鍵原則:
目錄完整:高效檢索,快速讓使用者找到需要的內容。
原則清晰:抽象的內容往往含有許多概念和原則,需要讓使用者先理解再參考,才能保證後續使用正確、舉一反三
多圖少字:沒有人喜歡看字,圖片更容易吸收
搭配案例:讓使用者更好的代入場景,理解和使用規範。
3.5 第四步:定義具體規範 ★
前面鋪墊了許多流程性的內容,就像我們日常輸出設計需求一樣,大家或多或少在工作中都有遇到過。接下來,將重點聊聊,我們具體的內容應該如何定義。依然分成5個環節一一講解。
3.5.1 全局原則
目標:明確影響整站各個模塊、各個頁面設計的原則和規範,指導我們後續各種規範的定義和設計。
而全局原則也分兩種,設計原則和業務原則兩種。

設計原則:每個完整的設計規範都需要包含的內容,如:設計價值觀、設計準則。看似相對務虛的東西,實則影響後續整個設計方向。這個部分需要和產品經理、視覺同學結合產品的定位和發展共同提煉。具體定義方式可參考:

你為什麼需要設計原則?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6430795
業務原則:源自實際業務本身產生的問題,行業內沒有標準定義。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推導出具體目標,最後再統一制定規範解決業務問題。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便於理解:全局Z軸定義
1)明確問題:整站層級高度沒有統一定義,導致不同控件間相互遮擋,沒有統一規則。需要定義全局Z軸規範,統一不同場景、頁面、組件的高度。
2)梳理借鑑:統一梳理相關場景、頁面、組件,明確需要定義的範圍。再查找行業規範,有無參考借鑑。(如Z軸定義,可參考Material Design)

3)定義規範:最後通過最具代表性的場景進行展示
全局原則沒有維度高低之分,例如可能全局涉及到的「右鍵菜單」也能被定義成全局原則。不必盲從行業交互規範內龐大且抽象的原則。只要能夠實際解決你業務的需要,能夠覆蓋整站各個部分,都可以納為全局原則。

3.5.2 頁面框架

目標:梳理整站所有關鍵頁面,整理抽象成相對固定的 框架布局&功能分區 讓後續設計新頁面時能遵循規律、找到參考。
頁面框架的搭建一般由四個步驟組成:
第一步,收集頁面:根據早期定義的規範分類,收集展示所有相同層級的頁面。這些在定義規範分類時,應該已收集完成。
第二步,框架布局:提取共性,搭建框架和布局,明確頁面大的區域劃分和結構。(TDesign布局詳細指南)
第三步,功能分區:基於框架布局,細化區域內具體的業務功能屬性,如:導航區、操作區等。這部分是頁面框架內最接地氣最具指導性的內容,同時也是最難定義的。主要原因如下:
- 定義太細,擔心缺乏前瞻性限制後續設計:定義越細靈活度就低,後續改動和限制性就越高。為避免這種問題,推薦在定義關鍵頁面時,按輸出設計稿的思路:整理「信息架構」→定義「功能分區」,這樣後續拓展性和前瞻性更高
- 定義太粗,無法定義出明確的功能分區,擔心缺乏實際指導意義:同一區域有些頁面展示操作,有些展示導航。從規範角度好像不應該,但實際套在各個業務內卻又合理。當遇到這種無法達成一致的情況時,建議就不定義具體的「功能分區」,避免因為盲目追求統一而限制實際設計。而可以採用「窮舉舉例」的方式,將該布局下可承載的內容均展示出來,既可以起到參考意義,又能供後續沿用達到統一的效果。
第四步,加入案例:將剛剛定義的布局框架與功能分區,與實際案例完整結合,便於後續理解和沿用。
3.5.3 通用流程
目標:梳理整站所有流程,對那些可復用的流程進行整理、抽象、封裝。讓後續設計師和研發能夠直接沿用。
「可復用的流程」是指:在多個場景下,不改變其原有業務邏輯的情況下能夠「既插既用」。例如:登錄註冊流程、掃碼關注流程、分享流程等等。往往一個通用流程中,不同的步驟亦可以打散,重新拼裝成不同的流程,以適配具體的場景使用。
下面就舉一個具體的例子:註冊流程。一般完整的註冊流程如下,通過不同的入口觸發後進入,通過一定步驟後註冊成功。
當業務有了進一步需求,需要通過插件快捷登錄時,步驟便可以重新組合,再適配具體的場景。
對於設計師要做的,就是識別具體的通用流程有哪些,並將其給「步驟化」串聯起來。當有新的需求來的時候,判斷能直接復用,還是需要重新組裝,亦或是新增步驟。
而這樣拼裝的思維,恰好對應了研發搭建流程時的思路。通用流程對於他們就是將不同的步驟進行組合起來。當遇到不同場景時,再以搭積木的方式進行拼裝。
而具體的搭建步驟也是由兩個步驟組成:1.第一步,收集流程;2.第二步,抽象步驟。具體方式上面已提到,就不過多贅述。

3.5.4 標準組件
目標:將產品內使用過的組件整理成「標準組件」,統一定義規則,讓後續設計和研發時能直接調取組件,提高設計和研發效率。
其實行業中已經有很多通用組件,可以快速調用。但由於不同業務的複雜度不一樣,也會生成自己獨特的業務定製組件。同時,產品持續在迭代,也很難能抽出時間單獨定義組件。故基於這個背景,結合「需求設計流程」和「組件整理流程」,有兩種高效定義標準組件的方式。
方式一:調用行業通用組件
第一步,業務設計確定基本邏輯。
第二步,挑選行業通用組件,增加業務規則。(一般開發在搭建產品初期時,便會選擇一家行業組件進行使用,而組件也僅能在這家提供的組件中挑選)
第三步,視覺根據全局視覺原則,設計新的樣式。
第四步,將交互規則、視覺樣式合併,統一成標準組件。基礎規則直接引用行業組件已定義的內容,場景規則按需補充。
方式二:業務定製組件
第一步,進行正常的業務設計。交互根據需求搭建原型,視覺設計具體樣式。
第二步,判斷組件是否通用,是否可復用到其它場景。例如:分享對話框,不同的內容分享都能夠用得到,像這種就是可抽象成標準組件的典型案例。
第三步,定義標準組件規範。簡單的組件展示具體樣式即可,團隊內設計師基本認知一致,無需重新學習。而複雜的組件為保證後續的正確復用,建議包括以下內容:
- 更新日誌:因為組件是變動最多的規範,需要明確具體的版本和改動點
- 組件定義:簡要介紹用途和使用規則,如對話框定義:必須是用戶主動觸發時才出現、主要使用在二次確認場景需用戶確認後才消失等。
- 組件結構:介紹組件構成、功能分區、分區定義,詳細展示不同分區內具體信息和對應規則。
- 使用場景:詳細區分多種場景下不同的使用方式,明確給予使用指導
- 設計方案:備選,如果比較複雜的組件且涉及到流程中的關鍵環節,建議可以考慮複製一個完整的設計方案嵌入其中,便於團隊成員理解沿用。
第四步,跟研發溝通,封裝成標準組件。這一步是非常關鍵也是重要的一步,這將大大提高我們後續的組件復用率,降低重複性走查的耗時。推薦使用CoDesign-設計規範功能點擊體驗CoDesign小程序,上傳「組件庫」後能夠按目錄自動生成規範文檔,同時將自動標註和切圖,大大提高研發開發標準組件的效率。

3.5.5 文案規範

目標:將產品內各個場景內文案進行整理,幫助業務更準確表達意圖,讓設計師更好沿用,同時讓用戶感受到一致的產品風格。
文案就像「產品對用戶說的話」,不同的人說話方式可能並不一樣,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清晰明了的語言表述,讓用戶更容易理解;符合產品氣質的語氣,能拉近產品與用戶的距離;統一的文案描述,又能讓用戶在整站一致的語境下體驗產品。
需要定義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以下3個部分:
1.語言:語言是指我們通過什麼樣的規則來組合文字,讓它形成一種慣用的表達方式。例如語句簡潔明了,不過度修飾,避免重複描述,使用簡潔清晰的語序,幫助用戶快速理解;例如用詞精準易懂,使用簡單、易於用戶理解的詞彙,避免使用專業術語,或過於口語化的表述。單純說規則可能太虛了,在實際定義規範時,還要如下圖所示,加上實際案例示意避免誤解。

2.語氣:語氣是可以體現產品氣質和風格,定義時要結合全局原則內的設計價值觀,明確產品性格後才能更好的定義出符合產品的語氣風格。同一種語境下不同風格的文案就有明顯差異。如網絡異常時:

•俏皮的文案可能是:網絡開小差,請稍等一下

•而正經的文案可能是:網絡異常,稍後重試。
3.書寫規則:主要包括常用詞彙的書寫方式,例如「日期簡寫方式」「英文大小寫方式」「使用全角標點符號」等。以及易錯的詞彙短語示意,例如「賬號還是帳號」、「登陸還是登錄」等。這是團隊設計師最容易沿用遵循的,也是接地氣的部分。
4.具體使用指南:以上「語言」「語氣」「書寫規則」3個部分,是構成全局文案的基礎規範。如果有充足時間的團隊,可以考慮再結合實際業務,分別定義不同場景和組件下具體的使用指南。如下圖:
最後再附上各個行業內定義文案規範例子,供大家參考:

B端產品文案指南:

https://www.yuque.com/linyecx/dragon/occ7pr#UEUSw

AntDesign 文案規範:

https://ant.design/docs/spec/copywriting-cn

Clarity Design 文案規範:

https://design.teambition.com/doc/introduction

國家標點符號用法:

http://www.moe.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5/01/13/20150113091548267.pdf

4.如何「推進」交互規範

定義完交互規範,後續將考慮如何將其順利的推進落地。本文羅列幾個推進時重點需要注意的事項。
4.1 團隊評審,達成一致
規範的定義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個團隊事情,它將關係到每個後續每個人的設計產出。所以在制定規範期間,應該定期在團隊中進行設計評審。這不僅是評審設計好壞的過程,更是讓團隊達成一致、大家更深入了解如何使用規範的過程。
注意,參與評審的人不止是設計師,當然也包括具體的業務開發,很多時候我們會得到新的思路和啟發。

4.2 善用工具,沉澱規範
規範搭建的過程中,有很多痛點:組件庫需要多人參與維護和創建,容易造成衝突內容丟失;同時沉澱規範文檔時,需要圖片逐一複製、粘貼到文檔內,更新時又要重複一遍這樣的操作。而這些問題,使用CoDesign設計規範功能,就可以有效的解決提高效率。
首先組件庫支持多人同時維護,差量更新;其次組件庫上傳後,可以自動生成/更新規範文檔,避免反覆編寫文檔,整體提效;最後當組件庫有新版本時,會自動提醒團隊內其他成員進行更新,保障團隊設計一致性。
4.3 運用規範,指導設計
搭建規範的過程其實也是整體設計走查的過程,我們會發現有些設計可能有體驗問題,或不符合規範。每當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對這些設計進行標記。在規範定義完成之後,迭代排期優化線上的設計。
而在實際設計使用過程中,可能又會發現規範無法滿足的地方,此時又可以展開新一輪的提煉和總結,再反哺規範,形成正向循環促使設計和規範不斷完善。

5.寫在最後
在前言的時候就有提到「交互規範」只是整體規範中的一部分,最終是需要與視覺合併成一份統一的設計規範,指導後續具體的設計。具體的合併方式,在定義的章節內已有提到,就不再贅述。
最後,我一直認為好的設計規範是提高設計效率,引導設計方向,而不是因為設計規範而局限了具體業務的設計,如果這樣,還不如不去定義。

快樂工作,快樂生活

Happy work , Happy lif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