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單身女性來說,過年是一件令人煩惱的事,被頻繁的催婚和相親安排困擾着。
有個朋友就在經歷這些。但是,儘管父母催得急,她並不願接受安排。她說她對認識和了解異性沒有興趣,不想把時間花在這上面,更不想結婚。她設定的新年目標是專注於自己的進步,希望今年能考完職稱,並將業餘時間花在圖書館。她的心態並非個例。在我們的周圍,確實有越來越多的女性對婚姻無感了。未婚、不婚的大齡女性數量越來越多,並呈逐年上升趨勢。很多女生情感、經濟、人格獨立,有沒有人陪伴成了無關緊要的事情。她們有強烈的自我提升意識,將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標視為金科玉律。所以,當現代女性有了更多選擇後,婚姻就被很多人選擇性放棄了。如果說婚姻有着明顯的缺陷,那麼,這樣的生活有沒有缺憾呢?人是社會性動物,渴望相互靠近、彼此溫暖,在關係中獲得安全感。婚姻是獲得安全感的途徑之一,因此很多女生對安全感的需求,是要通過戀愛、婚姻來實現的。但是,卻有越來越多的女性不想結婚,這背後的原因值得深思。她們既要照顧家庭也要兼顧事業,簡直是一根蠟燭兩頭燃,這使大量女性在婚姻中不斷消耗自己。像韓國電視劇《82年的金智英》中表現的那樣,女性需要扮演好各種被賦予的角色,背負着無比沉重的枷鎖,內心卻有無法表達、無人聽見的抑鬱和脆弱。婚姻的動力,也許與繁衍撫養下一代、情感依附和生活上的互助有關。可是,隨着社會多元化和法律制度的健全,生育孩子已經不用僅依靠一夫一妻的家庭結構了。而且,身心健康的單身父母也許比成天雞飛蛋打的夫妻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而婚姻中夫妻相處的實質也告訴我們,情感上能否依附一個人,與有沒有婚姻並無直接關係。更何況,新的婚姻法使婚姻在經濟上也沒有什麼不可或缺的功能了。而家務的社會化趨勢,也可以慢慢取代另一半的功能:下水道堵了,可以花兩百塊打電話請專業人員上門,人家不僅服務專業態度好,臨走時還能幫忙把垃圾帶下去,完勝那些吃飽飯就躺屍、干點活就怨聲載道的老公。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就具備越豐富的個人價值,從而帶來了清晰的自主意識,看待兩性關係也越清醒。她們不再需要在一個男人身上實現自我價值。比起婚姻,她們更在意自己生活品質和精神追求。就像在春節假期里,當已婚婦女被日常瑣碎裹挾、在家裡洗洗涮涮、照顧一家老小,忙裡忙外疲憊不堪時,單身女性可以瀟灑地把一直沒時間看的書翻出來,完成未竟的閱讀計劃。更可以隨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越過生活的一地雞毛和塵土飛揚,投向遠處的高山大海。所以,這些女生大部分不是「被迫單身」,而是選擇了「主動單身」。聽起來,女性選擇不走進婚姻,是一種趨利避害的權衡和選擇。婚姻當然不盡如人意,可作為群居動物的人類,也是極度需要關係的。婚姻已經壞到可以使人放棄對關係的需要、阻撓人們雙向奔赴?也許,使女生對婚姻望而卻步的,恰恰是關係本身的局限性。因為人們越來越難建立深入的連接,也很難遇到那些活得真實、愛得赤誠的人。美國的愛情喜劇片《單身指南》就表達了單身女性的各種心態。女主人公愛麗絲渴望真愛,對愛情抱有熱切的期待。可是,她的感情經歷無不令人失望:她念念不忘的前男友回頭找她,說忘不了她。可她最終發現,他只是想在跟別的女人結婚前打最後一炮而已。她在酒吧里認識了聊得來的男人,撞出思想的火花。她滿心歡喜地以為遇上了靈魂伴侶,可原來她只是他的路人甲。她與校友的關係逐漸深入。她走進他的家庭,和他的孩子也相處融洽。當她以為可以走入他的內心時,卻發現他沒從前妻的陰影里走出來,根本沒有一席之地給自己。人無不渴望被愛。可遺憾的是,「他愛我」在很多情況下只是錯覺。即使再貌美如花、優秀上進、靈魂有趣,我們也不一定會遇到那個真心愛自己的人。紅玫瑰只有一朵,愛情是奢侈品。很多女性在內心深處已漸漸接受了這個事實。而快餐式的兩性關係卻隨處可見:不負責任的海王和渣男讓人懂得,獲取表淺短暫的歡愉和刺激就像丟棄關係一樣容易。可是,人們忘記了,使人走入表淺關係的,恰恰是發自內心的強烈孤獨感,而只有深入的關係才能真正化解孤獨。每個人都渴望被很深地看見。對每個人真正有意義的關係,應該是真實而深入的。就像渴望母親的鏡映一樣,我們渴望在另一個人的內心深處留下痕跡,透過一個人的眼睛和心靈印證自己的存在。可是,愛人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正在被慢慢削弱。誰都害怕敞開、害怕付出,不願意往前多走一步。表淺的關係也令人受傷。受傷後,人們學着更加封閉自己、不敢勇敢去愛,並鍛造出了強大的單身能力。不僅如此,即便我們去建立關係,關係也是易逝的,而關係的維護很考驗人格的成熟度。婚姻的本質是一成不變的關係,可關係本身卻是不穩定的。婚後男性的出軌率以及婚姻不忠行為要遠遠高於女性。失敗的婚姻對於一個女性的風險和後果,要遠遠高於男性。此外,人是具有獨立意志、且會不斷成長和變化的個體。最初節奏一致的兩個人,也有可能因為成長步調的不一致,使兩人在婚姻關係中學到的東西、去往的地方都不對等,最終走向兩個世界。愛侶因為渴望相守而在一起,卻可能因為了解過多而分開。對於在乎獨立人格的人而言,關係是需要小心供奉的佛龕。而且,很多人帶着早期的創傷,並不懂得怎麼經營關係,使關係充滿傷害。儘管婚姻不再是一個必選項,但也未見得需要完全捨棄。在婚姻中,我們可以看到人格中的陰影,未療愈的部分和未完善的自己:焦慮型的依戀模式,使我們一邊渴望走近一個人,一邊將他漸漸推遠;過於自戀的人缺少共情能力,難以看到另一半,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心理上的巨嬰不肯付出和成長,很難提供價值、擁有相濡以沫的能力;經營好關係,不僅意味着我們需要抽去那些阻礙和樊籬,更意味着我們需要走向過去,認識自己、面對那些健全和完善自己的痛苦。堅守婚姻的標準,同時保持對愛的初心,對婚姻既保持理性,又充滿熱情。或許是很多女性越來越接納的認知。嫁給愛情,進入那些為人生做加法的婚姻,為愛的人而心甘情願付出,是每個人該相信的可能性。榮格指出,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是雌雄同體的。男人的身軀里生存着陰柔的女性原型意象「阿尼瑪」,女人嬌柔的靈魂中,也隱藏着男性的原型意象「阿尼姆斯」。愛情的發生和終結,很大程度上是將自己的「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向外進行積極和消極投射的結果。可是,兩性關係有多大程度建立在投射之上,愛的能力就有多貧乏。而愛情和婚姻最終的積極走向,應該是分析心理學中所說的「自性化「。分析心理學家指出,愛情與婚姻是一個自性化的過程:既成為另一個人的伴侶,同時又能夠發展出自我的完整性。有很多女生有非常頑強的生長感。她們內心有豐富的精神土壤,像一棵樹一樣,將根深深地扎進大地。不需要依靠外在的人和事,她們自己就能確立在世界上的位置。理想抱負、職業目標、自我實現,都可以成為他們的精神立足點。有了精神坐標,即便難遇契合的伴侶、偶爾有蝕心的孤獨,卻也充滿自信和底氣,也就成為了完整的人。自我完整的人,能夠在發展親密關係的同時,更能充分包容彼此的個性的需要,使雙方都成為更完整的個體。你已選中了添加鏈接的內容
網易文創簽約中國冰雪,成為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中國冰雪文創合作夥伴,更多項目歡迎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