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2,一定是一個令人難過的年份,我們都看不懂的年份。

沒有人喜歡戰爭,但戰爭總會發生。人類遇到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的時候,會常常選擇發神經一樣訴諸瘋狂且愚蠢的武力,這是一件非常悲哀且無奈的事情。

類似戰爭這樣極端事件的衝擊,產生的災難可以很大,它可以簡單的就使得一個普通家庭數十年積累的財富一夜之間損失殆盡。像今天俄羅斯向烏克蘭的開戰,在我們於微信群中群情澎湃的「隔岸觀火」中,可能已經有數以千計的家庭失去了一生的財富。

人們不可能不受宏觀衝擊的情緒影響,哪怕你知道在歷史的長河裡,這些極端事件對經濟產生的衝擊沒有想象的那麼大,但在它發生的那一刻,你也會被它深深的改變。

從普通人的角度,從經濟的角度,我想有必要重新確立一些新的思維方式。這些思維也許在短時間內沒有什麼意義,但是未來的時間長河裡,可以幫助我們很好的看待極端衝擊——也許未來它會越來越頻繁的發生。

這個新的思維方式是我在去年嚴打教培之後開始慢慢建立的,在房企爆錘之後,我認為這個新的思維方式是成立的。而到了今天這樣更為宏大的戰爭事件里,恐怕我們不改思維方式,都不再行了。

過去的大半個世紀,尤其是過去的40年裡,我們基本上生活在一個大致和平、穩定、開放的全球化環境裡,我們所形成的很多投資邏輯都是將「和平 開放」作為一個「理所當然」的大背景。但是過去幾年以來,越來越確定的一個大勢是:這個大背景並不是那麼的「理所當然」,開放可以封閉,和平可以消失,穩定可以失控。承平日久的我們這一代人,在快速迎來一個越來越動盪的時代。毫無疑問,未來幾十年世界的不確定性,將是過去幾十年來最高的。

這個不確定性,不僅僅是像俄烏戰爭這樣的軍事事件造成的世界格局衝擊,也包含類似房地產、教育、互聯網等等所面臨的的行業宏觀環境逆轉。這些東西會改變我們過往認識世界的方式。

這個造成了:我們之前在友好時代形成的很多投資邏輯,在新的環境改變之下,可能都不再有效。這要求我們過往的「路徑依賴」思維需要改變,但新的投資邏輯,卻還沒有形成。這個空檔期,是很煎熬的。

我近期總結了一些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二。

第一,安全大於預測。

今天這個時代像歷史上的什麼時代,我們還很難說清楚——2013年曾有研報指出,世界已經回到「一戰前」,現在10年過去了,似乎預言越來越像了。

但是,誰又能說得准呢?我們唯一知道的是,一個巨變的時代來臨了。在這樣的時代下,怎麼管理好未來的不確定性,將是每一個人需要認真思考的事。

無論是宏大事件還是行業事件,最不靠譜的就是預測了,要儘快的放棄掉這樣的思維。想一想,僅僅是在2天前,絕大部分的時政專家都在斬釘截鐵的說:俄羅斯不會進攻烏克蘭。回到半年前,有人能夠預料到,嚴厲的爆錘可以把教培行業一夜之間全部滅掉嗎?僅僅是3個月前,又有人能夠預料到,那些已經是「綠檔」的房企今天紛紛爆雷嗎?

整個行業乃至整個世界的運行邏輯都在飛快的重塑,我們過往的邏輯依據都不再成立。這個時候,需要管理的是安全,讓自己在「天塌下來都能活下去」的安全邊際,而不再是依據預測做出進取的決定。

第二,進行開放式的深度學習。

這幾年以來,是我人生所見群體撕裂最為劇烈的時刻。在大洋彼岸能夠感受到,在此岸也能感受到。人們自二戰以來所仰賴的諸多信念與觀念,都在過去的5年時間裡快速的分化瓦解。以至於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很多大事小事,都可以在社交媒體上以嚴重對立的方式出現。你左我右,或者反過來,非此即彼、黑白分明,總之越來越不允許有中間狀態出現。甚至是對於那些非常重要的技術創新,在民間也會引發重大的懼怕與撕裂。

舉個例子,關於去年的嚴打教培、互聯網、房地產等等,我們依然可以在很多討論中看到,大量的人群對那些企業家使用「資本家」、「剝削」這些30年前最常用的字眼,並且可以得到大量的擁躉。我們不清楚是否正是這樣的「民意」,促成了運動式「嚴打」(而今又糾偏)。但是經濟理論有許多流派,如果人們都只陷於高中教材的那一套說辭,長久以來傷害的會是自己。客氣一點說,不一定是它全錯,但你也可以考慮換一下思想,少把一些車軲轆話翻來覆去說。

再如關於網約車,我之前舉過這個案例,在網約車之前,各個城市都有大量的處在「灰色地帶」的「藍牌車」。為什麼會有?根本原因是城市的出租車根本無法滿足高峰期(乃至正常時期)的需求。為此,城市的交警部門每年都需要耗費大量的警力與公帑去打擊藍牌車、抓捕非法營運司機(這筆財政費用從來沒有人去計算過),由於上述真實需求的存在,結果從來都沒有禁絕過。但是網約車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把處於灰色地帶的藍牌車「合法化」了,不但創造了就業,而且為納稅人節省了大量財政。所以,當我們去痛罵網約車的安全風險與資本的無序擴張時,我也弱弱的提醒大家,可以從這個角度重新看一下。

作為普通人,你沒有能力去左右每一個人的思想。但是我們需要明白,這樣的思維會讓自己越來越走向狹隘與封閉。誠然,今天的信息傳播技術是歷史上最快捷便利的,但是如果你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會讓自己每天淹沉於蕪雜信息的汪洋大海。只有那些真正善於學習的人,才知道怎麼更好的利用這樣的信息技術。比如說對待抖音這樣的平台,就能體現出來,如果你有很好的思辨能力,那麼抖音會是一個很好的篩選學習平台,但如果不是,你會葛優躺連刷3個小時只實現了多巴胺釋放。

於我們而言,世界變得越來越不能理解,這是未來最大的認知挑戰。世界在動盪,認知也在動盪。放棄掉過去形成的一些固化思維,通過大量的閱讀,重新去認知這個世界。我認為也許只需要3-5年,就會有非凡的收穫。

第三,極端事件依然會創造很多機會。

在未來這樣一個劇烈的動盪時代中,如果所有的一切都不再能夠有確定性的判斷。那麼我們做什麼?一種方式,手裡拿着現金什麼都不做?但是也許很快會被通脹吞噬。普通人在通脹面前,就如在戰爭面前,像螻蟻一樣無能為力。另一種方式,去投資?但很快你會發現,什麼你都不敢買。很多人在這樣的變化動盪中,要麼是拿着現金貶值,要麼是匆忙投出去虧掉。

你要我說未來的方向,我也不知道。那些在抖音上告訴你未來買什麼可以一夜之間賺1個億的,現在都被jc蜀黍抓走了。想快速的找到投資的方向,是比較困難的。只有少部分非常有財富、非常有知識、非常有見地的人,才能夠做到。而大部分的普通人,能夠努力的活下來,已經是使盡了全部的力氣。

但無疑,樂觀是必須的,悲觀是不會讓我們賺到錢的。在動盪的年代,一定也會催生偉大的機會。戰爭也好,變局也罷,會毀滅很多舊行業,也會催生很多新行業。如果去道德化的只談經濟,我們同樣會發現,戰爭也在導致部分產品價格上漲——比如今天有媒體已經報道,一些特種氣體的價格已經在快速上漲。當然,你不一定擁有這種能力,但它在說明有人在抓住機會。

讓我講一個「人類史上回報率最高的房地產投資」案例,同樣與今天的俄羅斯有關。在1867年,當時的俄羅斯將面積超過170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州以720萬美金的價格賣給了美國,折合每平方公里4.18美元。而促使俄羅斯做這件事的直接動因,也和戰爭有關,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後,當時的沙俄擔心英法報復再把阿拉斯加奪去,從而決定賣掉。

這麼講總是未免會讓人覺得和發戰爭財有關,的確,戰爭對於普通人是巨大的災難,任何時候戰爭都不值得歌頌,我絕不是一個想發戰爭財的人。我只是用這樣的案例說明,即便是戰爭,也無法摧毀所有的商業交易。即便是戰爭,人們也會赤裸裸的砍價錢。以及,即便是戰爭,人們也會頑強的活下去,創造以及尋找更多的商業機會。

所以,這些極端事件的衝擊,會讓我們的心情變得沉重。但是,相信人類自身的智慧,依然不放棄希望。

我們都需要再度校準自己,重新開眼打量這個世界。

買房入群+信息交流,掃碼下方二維碼或加微信號,請備註需求與坐標城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