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轉載王陶陶的一篇文章,寫得非常犀利,全文可以去公眾號陶太郎閱讀。(本轉載有刪改,截取了最精華的部分)

塔列朗曾經認為拿破崙皇帝是一個明白人,是一個能夠看清自己起碼利弊的人,但塔列朗最終還是看到拿破崙沉醉於從西班牙到波蘭的無盡戰爭中,他知道,自己看錯了這個法國君主。我並不想為自己的錯誤辯護,但普京大帝入侵烏克蘭的行為無疑是是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對於政治家來說,犯罪從來不是什麼重要的事情,但犯錯則很可怕。普京入侵烏克蘭就是在犯錯,他入侵烏克蘭的行為埋葬的不光是所謂的和平秩序,這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很可能埋葬的是自己的政治生命——就像拿破崙入侵西班牙、希特勒入侵波蘭、日本帝國入侵中國、蘇共入侵阿富汗一樣。
偉大的新沙皇很可能誤以為,這場戰爭會像2008年和2014年那樣小規模入侵般,不會為他的命運帶來嚴重惡果,實際上這是可笑的一廂情願。
第一,外交後果。
這場公開、赤裸裸的大規模入侵,將使得普京大帝背上英美所構陷的完全背叛於國際規則之名,戰爭一開始,西方世界所有的親俄派,無論是匈牙利的歐爾班,還是德國的施羅德,包括法國的澤穆爾,他們再也無法為普京辯護,他們都將不得不改變對普京政權的看法,對於普京來說,這是一種災難性的外交後果。
在現代外交史上,只有拿破崙入侵西班牙的外交後果,希特勒入侵波蘭的外交後果、日本帝國入侵中國的外交後果和蘇聯入侵阿富汗的外交後果能夠與之相提並論,甚至更嚴重。後續制裁無疑必然是災難性的,對於俄羅斯經濟來說,尤其是對於那些生活日益貧困,不滿怨憤日益加劇的俄羅斯暴民,更是如此。只有納爾瓦尼這樣的俄羅斯革命家才會為這場戰爭歡呼,就像列寧當年為沙皇陷入一戰那樣歡呼一樣。
第二,國內後果
普京大帝幾乎沒有在這場戰爭前做有效的社會動員和精神鼓勵,俄羅斯普通民眾幾乎是一夜之間被他們的總統拖拽着進入這場戰爭的,一覺醒來,俄羅斯人民就發現他們陷入這樣一場他們始料未及的鬥爭,他們是沉默着、被動地進入俄羅斯戰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不得不承受巨大的經濟代價,這是一種嚴重的政治錯誤。
1914年,沙皇尼古拉二世在戰爭前至少做了基本的社會動員,讓他們的人民在最開始支持了戰爭;1979年,蘇聯政府未能做任何社會動員,就把俄羅斯人民送進了阿富汗戰場,結果可想而知。今天,普京大帝在戰爭演講中呼籲他的人民為國家去犧牲,可是這種倉促的喊話能夠有幾分效果?真是令人擔憂。
我覺得我們國家必須密切關注俄羅斯國內的社會輿情,我相信,俄國人經歷了2014年以來持續八年的社會經濟困境和生活日益凋敝後,不會對戰爭再有真正的熱情,這是普京大帝的真正危險。
殘酷的戰爭之代價,是這些普普通通的俄羅斯人來承受的,如果不能真正動員人民的自願持續犧牲,那麼俄羅斯的君主就需要擔憂革命者的絞刑架。
一旦嚴厲到極致的制裁加諸到俄羅斯人民身上,一旦戰爭進展遇到阻滯,一旦戰爭的支出開始嚴重消耗到俄羅斯普通人的財富,那麼我想,恐怕用不了太長的時間,這些歷來以善變殘暴著稱且被普京大帝拖入戰爭中的俄羅斯人民,就會將他們曾經在一次大戰和阿富汗戰爭中所作出的行為,加諸到俄羅斯的統治者身上。
尼古拉二世怎麼死的?蘇共政府怎麼垮塌的?普京大帝恐怕已經忘了這個教訓,他顯然過於沉湎自己的幸運了,卻忘記了一個俄羅斯統治者的真正敵人。
普京大帝僅僅只是依賴於俄羅斯的常規部隊和政府現有財政,不在俄羅斯社會進行廣泛的社會動員,就想入侵歐洲除了俄羅斯之外、擁有4000萬人的最大陸地國家,這顯然是一個巨大的冒險,可謂狂妄。
第三,被低估的烏克蘭人
我之所以不認為烏克蘭人的抵抗會在短期內徹底崩潰,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一點,我專門看過了2014年9月頓涅茨克機場戰役中烏克蘭普通軍人的表現,那場戰役中200名普通烏克蘭士兵的表現非常英勇,他們最後全部戰死,也要捍衛他們所認同的國家。戰役後,烏克蘭人將這場激戰拍成電影,成為烏克蘭人心中的對俄戰爭英雄,這部烏克蘭最熱電影放映的時候,烏克蘭人在電影院淚流滿面。
烏克蘭電影《鋼骨》,反映烏克蘭抵抗俄國的戰爭
這是什麼?
這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國家的認同。普京大帝在演講中說,基輔的烏克蘭政權只是一個西方殖民地政權,只有一小撮人支持這個西方傀儡。如果普京大帝只是對內宣傳,那還好,這並不重要,但如果普京大帝依據這樣的邏輯去推斷烏克蘭這個歐洲僅此於俄羅斯領土的中型大國在十幾萬俄國士兵面前會瞬間崩潰,不戰而亡,那麼他顯然是一種幻覺。
我不知道普京是怎麼檢討蘇聯政府在阿富汗戰爭中的失誤的。我是專門閱覽過蘇聯人的回憶錄,當時的蘇聯政府認為阿富汗的政府是一個缺乏支持者的國家,十幾萬俄軍一旦進入,阿富汗就會迅速崩潰。需要指出的是,1937年的日本帝國也是這樣看待蔣介石的。

如果,我們假設一下,一個十幾萬人的俄國軍隊,在莫斯科普京大帝的指揮下,在沒有經過足夠的俄國國內社會動員,入侵了一個幾千萬人、從2014年到現在持續戰爭、已經適應戰爭的歐洲最貧窮民族,這種風險是可想而知的。
毫無疑問,即便俄羅斯最初進展順利,但改變不了戰爭的持續性。
一個顯而易見的後果將會顯現,無論戰局如何,西方國家必然會、而且能對烏克蘭西部提供巨量的財政和裝備援助,從波羅的海到波蘭,從捷克、匈牙利到土耳其,那些曾經極度恐懼俄羅斯的國家無疑會將這場戰爭視為自己的戰爭,只要這場戰爭持續下來,不僅僅是西方的財力和技術,整個東歐和小亞細亞的人力資源就會湧入烏克蘭與俄羅斯作戰。這會加劇俄羅斯與北約的直接衝突,更重要的是,只要閱讀過阿富汗戰爭歷史的人,都會明白這對俄羅斯意味着什麼。
這場戰爭,絕不會帶給普京大帝帶來一個穩定親俄烏克蘭政府和體面的撤軍機會,俄羅斯軍隊所扶植的政權其自立程度不會比汪精衛和卡爾邁勒更強,就像阿富汗的卡爾邁勒一樣,那必然是俄羅斯的包袱。俄羅斯發動了戰爭,但如何結束這場戰爭,恐怕就不是普京大帝決定的了。
我只是祝願,普京大帝最後能夠安寧地病死在床上,要知道,熱愛革命的俄羅斯人民不僅善變殘暴,而且不懂禮貌,俄國過去百年間已經有過太多的大革命和對上流社會的屠殺,希望未來不會再來一次。
最後,聽說普京想通過戰爭促使烏克蘭人談判妥協,真是可笑。
1937年日本帝國入侵中國後,也曾一廂情願、信心滿滿地寄希望於通過戰爭逼迫蔣介石妥協,但歷史最終給出的答案是什麼?
希特勒說得好,戰爭之門一旦打開,誰也不知道後面是什麼?血流滿地之後,還想着回頭之路,愚不可及而已。
如果我是今天普京政府的外交官,我會如1807年的塔列朗一樣,向自取滅亡的君主提出辭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