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微信公眾號試行亂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準時收到推送。為了不與小韭菜失散, 請將「小韭菜的成長記錄」點亮為星標賬號,並常點文末右下角的「在看」。
PVDF:東嶽集團、聯創股份、巨化股份、昊華科技
碳纖維:吉林碳谷,吉林化纖,上海石化,中復神鷹
磷酸鐵產業鏈:雲天化、興發集團、新洋豐
電池產業鏈:國軒高科、新宙邦、江蘇國泰、杉杉股份
工業硅:合盛硅業、新安股份、興發集團
純鹼:遠興能源
EVA產業鏈:東方盛虹,聯泓新科、上海石化
如何看當前的化工行情? 裘孝鋒
在討論我們對行情的看法之前,我先匯報一下最近一些基本面及市場的變化:
第一、項目開始獲批,一線龍頭企業的成長性開始展現。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原料用能不再納入能源消耗總量指標,化工項目的所需的能耗指標大幅下降,各省發改委開始放行龍頭企業的項目,龍頭強者恆強的局面又開始了;
第二、隨着原油價格上行,石化和化工產品均出現了明顯的反彈。以中國化工品價格指數為例,從12月中旬的5150點反彈到了現在的5499點,整體景氣度依然還不錯;
第三、新能源相關的產品依然非常強勢。典型的如PVDF,東嶽最新的鋰電級已經漲到了55萬一噸。預期產能會上的比較多比較快的六氟磷酸鋰目前的價格已經漲到了59萬一噸。前期有回調的工業硅、EVA、純鹼等價格也均出現了反彈。
第四、化工行業整體調整比較充分。中信基礎化工指數從前期的高點回調了差不多30%。很多公司的回調甚至在50%以上。
基於這些情況的話,我們認為無論是一線的化工龍頭,還是新能源材料相關的公司,都有布局的機會。對於一線龍頭,我們傾向於認為是今年化工的主線,尤其是下半年隨着經濟的回暖以及2023年要投產項目的折現,確定性程度是比較高的,基本可以把去年盤整的區間作為一線龍頭的底部。對於新能源材料相關的公司,我們認為有較大的反彈空間,上限呢基本可以理解為上一波的高點。
PVDF及碳纖維 趙啟超
PVDF
PVDF板塊幾家公司從去年9月份的高點到目前都有了很大幅度的調整,回撤的幅度普遍都在50%左右,一方面是主營業務製冷劑盈利水平相比去年四季度的高點有所下滑,另一方面是跟着新能源板塊整體調整。但是從PVDF的基本面來看,景氣程度和持續性一直沒有收到太大的挑戰,動力電池PVDF的市場價格也是從去年9月份的30多萬/噸,上漲到了目前的超過50萬/噸,以我們跟蹤的重點公司東嶽集團為例,最近兩個月的年化業績仍然維持在接近50個億的水平,年化也就是4倍左右的市盈率,股價和基本面一路都在背離。
站在目前時點,我們認為PVDF板塊已經又到了合適的配置的時點。
1)從目前鋰電PVDF的價格來看,供給端的緊張應該是超出了市場的預期,從最近兩個多月的情況來看,鋰電級的價格和塗料光伏級的價格已經開始分化,塗料和光伏級的價格大概有3-5萬/噸的下滑,但是鋰電級的價格仍然非常堅挺。雖然四季度以來PVDF廠家都在積極進行下游的認證,但是從實際放量的情況來看,確實鋰電級的PVDF具有一定的難度。從供需平衡表來看,我們測算2021年全球鋰電PVDF的需求量大概1.7萬噸,2022年的需求量有望達到3.2萬噸,增量在1.5萬噸左右,也就是說至少需要兩個新增的萬噸級裝置才能滿足下游的裝機需求。雖然從供給端來看,昊華、聯創、巨化和孚諾林的產能都會在年內充分釋放,但是考慮到實際投產的節奏和下游的認證過程,鋰電PVDF的供給在2022年還是確定性的緊張,仍然是電池材料裡邊最緊俏的環節之一。
2)特斯拉4680電池的量產,對未來PVDF的需求量的預期會有比較大的修正,相比此前的三元正極,4680對PVDF的用量大概有4倍的增長,未來PVDF的景氣程度和持續性,會充分受益於特斯拉4680的投產和滲透率的提升。
所以站在這個時點,我們建議大家重新重點關注PVDF板塊的幾家重點公司:東嶽集團、聯創股份、巨化股份和昊華科技。
碳纖維
2021年國內碳纖維行業的盈利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從目前幾家企業披露的數據來看,中復神鷹2021年預計扣非後的歸母淨利2.4-2.7億,吉林碳谷2021年預計全年3-3.2億的淨利潤,測算下來不論是大絲束還是高性能,全產業鏈的單噸碳纖維的利潤水平應該都在4萬以上。
短期來看,2022年碳纖維行業仍會維持不錯的景氣,從需求端來看,2018-2020年每年的新增需求都有接近30%的增速,儘管2021年增速稍微下滑,但是在每年大概6萬噸的基數下,我們未來一兩年國內新增需求仍然會保持在1.5萬噸左右。但是從供給端來看,2022年國內碳纖維的供給增量,一部分來自中復神鷹西寧1萬噸產能的釋放,一部分來自吉林化纖集團的子公司國興碳纖維的產能逐步落地。我們預計兩家的合計增量基本和新增需求相匹配,短期來看,行業盈利有較大概率繼續維持。
長期來看,風電葉片的長度已經逐漸開始進入100米以上的時代,碳纖維在風電葉片裡的應用會變成剛性的需求。我們預計在風電、儲氫瓶、碳碳熱場這些新型領域的帶動之下,2025年國內碳纖維的需求量有望達到12-15萬噸的市場規模,行業裡邊有機會崛起三四家左右的頭部公司,在上游降本和下游放量的良性循環之下,利用下游場景在中國崛起的機會,向海外那些傳統的碳纖維巨頭髮起衝擊。
這其中我們比較看好大絲束原絲的吉林碳谷,以及碳絲企業吉林化纖,即將實現量產48K產品的上海石化,還有即將上市的高性能小絲束龍頭中復神鷹,建議大家重點關注以上企業。
磷肥及磷酸鐵 賈雄偉
傳統業務高盈利持續性,新能源材料拓展成長空間
磷肥:
在出口下滑的背景下,成本上漲支撐國內磷肥價格,產業鏈一體化企業受益明顯。自去年10月以來由於國家出台化肥法定檢驗政策影響,11月和12月磷酸二銨出口量同比分別下降73%和93%至12.93萬噸和3.47萬噸,磷酸一銨出口量同比分別70%和81%至7.6萬噸和2.79萬噸。在磷肥出口量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我們看到過去幾個月國內磷酸二銨龍頭企業價格仍然保持穩定,磷酸一銨價格較去年高點下降約15%。磷酸二銨價格保持穩定的主要原因是成本端磷礦石、硫磺等原材料價格上漲推動成本上升,進而支撐價格保持穩定,在這裡面具備磷礦石、合成氨等原材料產能的一體化企業利潤仍處於較高的水平。
海內外磷肥價差顯著,出口利潤遠高於國內。海外磷肥供應高度依賴中國市場的參與,2021年磷酸二銨出口量占國內產量約40%,由於化肥出口法定檢驗政策,去年11-12月我國磷肥出口量同比大幅下滑,導致海外磷肥供應短缺,近期中國磷酸二銨FOB價格達到900美元/噸,磷酸一銨(60%)達到760美元/噸,折算成人民幣大約5700元/噸和4800元/噸,比國內價格高出2000元/噸左右,化肥出口的利潤遠高於國內市場,單噸淨利潤高出1000多元。
往前看,我們對磷肥的觀點沒有變化,全球磷肥供需緊平衡,價格高位有望持續。全球主要糧食作物價格處於高位,我們預計將繼續利好種植面積和化肥需求提升,同時供給端全球磷肥新增產能較少,我們預計磷肥供需結構有望繼續向好,磷肥行業景氣有望持續較長時間。
磷酸鐵
2022年磷酸鐵供需緊平衡,價格有望維持在高位。1月國內磷酸鐵鋰產量5.91萬噸,同比增長186%,環比增長8.6%,1月磷酸鐵產量4.33萬噸,環比增加0.11萬噸,國內整體磷酸鐵供不應求現象沒有緩解,價格處於2.35萬元/噸的高位。往前看,化工企業方面,我們預計新洋豐5萬噸磷酸鐵有望於2月底到3月試生產,雲翔聚能、磷化等各有3-4萬噸產能投產,雲天化10萬噸磷酸鐵有望於三季度投產,川恆股份磷酸鐵有望於6月投產,天賜10萬噸今年下半年投產等,考慮到新產能投產後爬坡時間和需求端的快速增長,我們預計2022年上半年磷酸鐵供應將繼續緊張,全年供需將保持緊平衡,率先投產的企業有望在2022年獲得高盈利。
中長期行業競爭加劇,一體化磷化工企業成本優勢明顯,與下游電池龍頭合作的企業銷售端具備優勢。我們測算2025年全球磷酸鐵鋰對磷酸鐵的需求大約200萬噸,但根據目前國內磷酸鐵新建產能規劃,我們預計這些產能全部投放後產能將超過400萬噸,尤其是磷化工、鈦白粉等傳統化工企業基於資源、產業鏈優勢建設磷酸鐵產能,我們預計未來磷酸鐵行業的競爭可能會加劇。由於磷酸鐵中磷的成本占比較高,一體化產業鏈較為完善的磷化工企業在磷酸成本方面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而銷售端,我們認為綁定下游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等電池龍頭或者與電池龍頭合作的磷酸鐵企業,未來在銷售端具備優勢。
投資建議方面:由於磷化工龍頭企業基於傳統業務的高盈利,目前對應2022年估值大約10倍左右,我們看好磷肥、草甘膦等傳統主業和磷酸鐵新增業務的景氣持續性,繼續重點看好雲天化、興發集團、新洋豐等磷化工龍頭企業。
電池及電解液 夏斯亭
我們看好二線動力電池廠商在今年的股價表現,主要基於兩點原因:
1)市場份額的提升。根據動力電池創新聯盟數據,除去寧德、比亞迪、LG松下,國內二線電池廠商裝機量前五市占率自2020年的15.6%提升1.4ppt至2021年全年的17%,在今年的1月前五市占率繼續上行1.7ppt至20.3%。我們看到二線動力電池廠商份額正在提升,主要由於過去一年多優質電池產能的稀缺性給整機廠保供應鏈穩定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為保證自己行業競爭力,開發新的電池供應商名單愈發重要。在這樣的趨勢下我們看好優秀的二線動力電池廠商有望乘勢而起。
2)盈利的修復,短期看由於上游原材料價格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有較大的漲幅,二線電池廠商在今年紛紛提高了電池售價轉嫁成本,中期看除了鋰精礦/隔膜等產品,大部分材料的擴產周期均在1-2年,產能的逐漸釋放將有利於下游電池企業進一步推升毛利水平。
從公司層面,我們推薦國軒高科。從營收情況看,一方面公司繼續鞏固上汽通用五菱、江淮、奇瑞等傳統整車廠的合作,一方面積極拓展在新勢力中的份額,2021年威馬汽車全年銷量44,157輛,同比+96.30%,國內排名第五;零跑汽車全年銷量43,121輛,同比+320.04%,國內排名第六,二線新勢力亮眼的表現也為公司訂單的快速增長奠定了較好的基礎;當然國際客戶拓展方面公司也頗有成效,公司與印度塔塔、美國某大型上市汽車公司簽下訂單協議,其中2023-2028年有望向美國該公司出貨不低於200GWh,我們認為大眾成為公司大股東後,獨特的股權結構有利於公司在國際化方面的進展。
從盈利水平看,一方面如上文所述,提價降本有利於公司的毛利情況改善,更重要的是公司正處於電池出貨量從十幾向三四十GWh提升的過程中,規模效應有望凸顯,從寧德發展歷程看,公司自2017年至2021年三季度,電池系統銷售量自11.85GWh增長至73.43GWh,而四費費用率自19%降至12%,四費/銷售量自3.2億元/GWh降至1.22億元/GWh,折舊/銷售量自1.08億元/GWh降至0.42億元/GWh。我們認為隨着公司營收進一步擴大,規模效應以及大眾帶來公司治理的優化有望降低費用率占比,提升盈利。
從資源自供情況看,當前碳酸鋰價格已經突破40萬元/噸,鋰精礦的價值大大增加。公司在江西的子公司宜春國軒礦業將開發當地鋰雲母資源,在宜春等地擬建設共12萬噸碳酸鋰加工產能,宜春1萬噸已經於2021年底建成,宜豐5萬噸產能有望在年內建成投產。奉新項目一期預計2023年建成投產,二期項目預計2025年建成投產。前期資源布局為公司產能順利投放提供了有利保障,同時也增厚了盈利。
而對於鋰電材料,當前環境下噪音比較高,今年下游需求的不確定性以及賽道本身新進入者較多,中期盈利底部難以確認。站在當前的時點,一方面我們認為無需對部分賽道過分悲觀,產能推進速度受制於上游碳酸鋰供應、安全環保等因素影響不會太樂觀,同時我們建議關注新能源材料中更高壁壘的賽道或者是賽道技術進步出現的新變化,我們認為擴產周期或有快有慢,但是健康的產業鏈發展應當不會在產能緊缺的極端情況下持續推進,產能緊缺終將獲得解決,中長期看高技術壁壘與持續的創新比一時的供需反轉更具投資價值。
在電解液環節,當前電解液售價在11萬元/噸,盈利仍處於高位,我們對2022年行情仍比較樂觀。從我們產業鏈了解看,當前電解液核心原料六氟、VC等訂單較為飽滿,產品價格依舊維持高位,短期行業供需仍處於比較景氣的狀態。進入下半年,六氟磷酸鋰方面多氟多、天賜、永太科技等新增產能逐漸投產,行業緊張局勢逐漸好轉,原材料階段性緊缺有望緩解。綜合看,我們預計電解液價格可能前高后低。
從公司層面,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看好一體化優勢強並且研發能力強的公司,看好新宙邦。
1)從未來競爭能力看,我們認為電解液環節核心技術壁壘在於配方,雖然添加劑的添加量較小,約7%,但是其添加種類與添加量與電解液性質息息相關,多元化的添加劑為高電壓/強低溫性能電池的研發提供了有效支持。我們認為新宙邦在一體化布局以及添加劑研發上布局完善,並且公司在TPP等新型添加劑的研發上具有優勢,長期發展潛力較大。
2)從產業鏈發展看,新宙邦在海外布局較早,客戶上公司與LG、歐洲本土電池廠商NV均有較好的合作,公司有望深度參與歐洲電池產業鏈本土化機會,電解液出海具備一定先發優勢,看好新宙邦中長期發展。
同時,我們認為部分去年由於一體化水平不高盈利受損的企業邊際有望好轉,我們看好江蘇國泰。
1)從盈利看,上半年電解液業務業績同比有較好表現,主要由於公司缺乏在六氟、溶劑等材料的布局,去年上半年單噸淨利水平下降至4000-5000元/噸,隨着電解液產品順價,當前單噸盈利有望提升至1萬元/噸,同時,在上游原材料價格下行時,公司的單噸盈利有望實現進一步提升。
2)從產能及規劃看,公司當前具有7萬噸產能,波蘭prusice4萬噸產能已經在試運行,今明年有望在寧德及張家港兩地繼續擴產15萬噸,遠期在寧德、波蘭以及衢州還有96萬噸電解液產能規劃。隨着上游原材料不再是產能制約,公司有望發揮自身老牌電解液企業技術以及客戶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提高市占率水平。
在負極環節,核心環節石墨化產能緊缺的情況下,我們繼續看好全年相關公司盈利情況。同時,在新技術進展方面,2月19日特斯拉宣布其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工廠已經生產了100萬塊4680電池,在負極方面採用硅基負極,可以突破現有石墨負極能量密度限制,我們認為硅基負極的市場需求有望逐漸釋放。
從公司層面,我們看好杉杉股份。從技術上看,公司在快充以及硅基負極方面積極布局均處於行業前列,硅基負極產品已經批量應用於3C領域,同時有望進入知名電動工具企業供應體系,在動力電池領域已經獲得主流車企的多輪評測,我們看好產品技術領先帶來的銷售溢價。從產能看,公司公告眉山項目20萬噸產能已經獲得環評能評批覆,項目建設加速,我們看好公司負極業務長期成長性;從盈利看,石墨化產能持續緊缺情況下,公司產品價格傳導順暢疊加未來石墨化自給率提升,我們看好公司保持高單噸盈利;同時,偏光片方面,近期公司廣州產線2條超寬幅產線試產成功,伴隨進口退稅以及併購財務費用下降等利好,我們認為公司偏光片業務盈利有望進一步上行。
工業硅 吳頔
各位領導晚上好,大家應該關注到了近期合盛硅業為代表的的硅產業企業的股價異動,我們結合春節後發布的硅產業深度報告,在此做一個更新匯報。我們先說結論,我們看好產業鏈長期高成長性,具備持續貝塔收益機會值得長期關注。短期而言我們看好工業硅1H22 景氣復甦,審慎看待2022年有機硅景氣度。
2021年回顧:需求先行、供應短缺,價格創歷史新高。2021年工業硅價格大幅超越此前歷史新高,全年均價同比上漲88.6%。我們認為核心驅動力來自於需求修復,內需+12%創歷史新高、外需+21%,內需中多晶硅大幅領跑+22%、有機硅+11%維持第一大終端應用市場。然而與需求高速增長不同的是工業硅的供應在過去兩年低景氣的背景下並無規模增量(產能+2.1%),疊加豐水季來臨偏晚及雙控政策導致西南地區限產,工業硅2021年呈現供不應求。
2022年展望:年後價格或迎反彈,樂觀看待2022年行情。我們認為1H22工業硅需求加速增長(多晶硅產能+25萬噸、有機硅單體+110萬噸),而枯水季期間西南地區開工率已逐步下滑,我們認為工業硅在消耗掉前期庫存後將面臨緊缺的狀況,價格或再次上行。進入下半年,由於合盛鄯善40萬噸項目投產,行業緊缺程度將大幅緩解。綜合來看,我們認為工業硅價格在2022年前高后低,全年均價+~15%。
遠期展望:需求長期向好,供給驅動周期波動,價格難回1.5萬元/噸以下。未來五年,多晶硅(需求CAGR+20%)及有機硅(CAGR+9%)推動工業硅需求高速增長,行業具備長期成長價值。然而隨着新晉企業布局供給格局重塑,一超多強格局雛形初現,供給放量導致行業周期波動。從成本端來看,我們估算行業成本預計上行至1.5萬元/噸以上,長期價格中樞或已上行。
最後投資建議,工業硅層面,我們認為需求驅動的高成長將持續,而供應前緊後松帶來周期的變化,站在當前時點我們樂觀看好1H22年工業硅行情。有機硅層面,由於產能擴張幅度過大,我們認為有機硅盈利中樞較2021年面臨收窄風險。因而從投資建議層面我們優先推薦工業硅彈性大的企業,對於有機硅彈性大的企業建議規避。我們重點看好合盛硅業、新安股份及興發集團。
純鹼 王天鶴
純鹼是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純鹼主要應用於玻璃、冶金、造紙、印染、洗滌劑、食品醫藥等行業。除傳統行業需求外,隨着光伏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光伏玻璃對純鹼的需求量將保持較快增長;隨着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鋰電池正極材料原材料碳酸鋰的生產,進一步拉動純鹼的需求。
純鹼作為新能源材料的上游原材料,從2021年開始迎來了行業的高景氣度。以下主要從供需兩個方面分析純鹼的市場。
供給端,產能受政策限制較難增長。根據卓創資訊的統計,2021年國內的純鹼產能3293萬噸,2022年預計為3363萬噸,產能增長非常小,2021年純鹼的國內產量約為2900萬噸,預計2022年還將維持這一水平,除去部分殭屍產能外,幾乎接近100%的產能利用率。中國純鹼以自循環為主,且2021年中國出口純鹼76萬噸,進口24萬噸,淨出口52萬噸,差額進一步縮小,因此,我們主要分析國內的純鹼供需平衡即可。
需求端,純鹼主要下游浮法玻璃需求穩定。
根據中金建材組預測,從2021年開始,2022年及2023年是竣工建築面積的高位年份,地產新開工需求延後三年的走勢與玻璃行業景氣度擬合相近,而2017-2020年地產新開工較旺盛,在後續的2-3年傳導至竣工端,因此2021-2023年的竣工端需求有望帶動平板玻璃需求保持強勁。
光伏和鋰電拉動,純鹼市場需求有較大提升空間。
根據中金電新組的預測,2021年全球的光伏裝機量為162GW,至2025年,全球的光伏裝機量達到393GW,也就是說未來五年,全球的光伏裝機量年均複合增速25%。2020年全球碳酸鋰需求43.7萬噸,根據IEA以可持續發展情景下的需求預測,2025年全球對於碳酸鋰當量的需求量有望達到124萬噸,折純鹼需求年均複合增速19%。
根據我們對國內純鹼供需的測算,從2021年開始,純鹼的供給存在一定缺口,因此導致2021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純鹼價格飆升,在今年沒有明顯新增產能的情況下,供需缺口進一步加大,供需緊張必然帶來今年的純鹼價格中樞進一步抬高,如果遠興能源的新增產能如期投產,並於2023年釋放一定產量,23年供需緊張會在一定程度上的到緩解,但仍然是供需緊平衡。
今年的價格情況:
今年元旦之後純鹼庫存一路下跌,已經由160萬噸下降到110萬噸,輕質純鹼價格由2200元/噸上漲到2600元/噸,重質純鹼由2400元/噸上漲到接近2800元/噸,我們預計隨着二季度行業檢修及下半年光伏新增產能的投產,純鹼價格將持續走高,價格中樞在2500-3000元/噸之間。
推薦標的:遠興能源
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天然鹼供應商,掌握了國內幾乎全部的天然鹼礦資源,公司未來將以天然鹼為主業,煤制尿素為輔業發展。公司現有純鹼產能180萬噸/年,小蘇打產能110萬噸/年。公司參股36%的博源銀根礦業掌握阿拉善大型天然鹼礦,將建設780萬噸純鹼、80萬噸小蘇打項目,公司將逐步實現控股銀根礦業,持股達到60%。天然鹼為成本最低的純鹼,受益於光伏玻璃及鋰電材料的需求帶動純鹼需求增長明顯,新增產能有限,未來有望保持高景氣度,而遠興能源為未來3-5年內最大新增產能供給,將充分受益於純鹼高景氣度。
EVA&VA 陸辰
EVA價格自去年三季度末階段性見頂回落後,於今年初觸底開始回升,主要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成本支撐,但近期開始呈現出加速上漲的趨勢。
我們觀察到近期EVA發泡料和電纜料漲幅較快,截止目前,國內主流廠商發泡料和電纜料報價較年初均提升了20%以上,分別達到21000元和23000元/噸水平,熱熔膠基本維持與年初23000-24000元/噸水平不變,光伏料最新報價為22500元/噸左右,尚未恢復到年初27000元/噸的價格水平。
站在當前位置,展望未來幾個季度下游光伏裝機需求不斷增長,我們預計光伏級EVA有望呈現出季度性緊平衡的態勢。我們預計今年在需求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有望達230GW,對應新增EVA光伏料需求達約25萬噸,根據我們測算保守估計今年國內EVA光伏料產量有望增長14萬噸,樂觀估計可能達34萬噸,中性假設為24萬噸,將將滿足今年下游光伏拉動的需求增長。這其中,主要假設變量是新投產裝置需要半年還是一年時間調試,才能生產光伏料的區別。
從最新裝置運營反饋來看,我們認為去年新增產能中,僅浙石化30萬噸EVA裝置產出光伏料的進度最快,該裝置利用利安德巴賽爾公司的管式法工藝技術,於2021年12月28日開車成功,順利產出光伏料V6110S,VA含量28%。目前裝置穩定生產,產品已通過客戶小試,2月進入批量銷售。泉州石化10萬噸/年EVA裝置,採用埃克森釜式法技術,目前以穩產電纜料,發泡料為主。中煤榆林能源公司30萬噸/年EVA/LDPE裝置採用利安德巴賽爾管式法工藝技術,目前在批量產熱熔膠、電纜料產品,但報價較市場有一定折扣。揚子石化10萬噸/年EVA裝置,採用利安德巴賽爾法釜式工藝技術,目前在批量產電纜料為主,但報價也存在一定折扣。
我們預計今年有望新增的產能,主要包括新疆天利高新20萬噸/年EVA裝置,以及中科煉化10萬噸/年EVA裝置,分別有望於今年下半年和年內投產,預計難以穩產光伏級EVA,對今年國內光伏級EVA供需格局影響有限。
公司層面來看,國內光伏級EVA龍頭東方盛虹和聯泓新科自去年三季度末以來估值經歷了較大調整,截止目前我們認為兩家龍頭估值重新具有吸引力。其中東方盛虹收購斯爾邦資產相關事宜已全部完成,相應攤薄股本也已註冊完成,公司大煉化建設項目預計近期將投料試車,我們預計於今年下半年開始貢獻增量業績。倘若考慮大煉化項目和斯爾邦二期項目建成滿產,我們預計公司年化盈利規模有望至少達到130億元以上,對應當前市值不到10x,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
此外,我們也看好EVA原材料醋酸乙烯的景氣度提升。我們認為隨着EVA供需兩旺產銷不斷提升,國內VA需求有望呈現供不應求的格局,其中國內乙炔法VA生產商僅5家,乙烯法僅3家,產能集中度高且十三五期間以來基本沒有新增產能,最近一套新增裝置為東方盛虹30萬噸VA產能,我們預計將於今年底投產。我們考慮需求端2021-22年EVA新增產能可能達約100萬噸,樂觀估計可能驅動約30萬噸VA需求,較2021年EVA消耗VA需求幾近翻倍。
上海石化擁有9萬噸乙烯法VA產能,我們認為未來6-9個月內VA供需錯配可能帶來漲價收益,VA價格每上漲1,000元/噸,業績彈性為0.6億元。
星球已經正式運營,目前365元/年,也就是一天一元錢而已。
星球分享什麼內容呢?
顧名思義,就是各種券商關於上市公司或行業的最新的電話會議調研紀要。
基本上,這就是一個調研紀要的匯集地,更新及時,紀要齊全,消費、科技、醫藥、周期、熱點都有覆蓋,很好的投資工具。
小韭菜認為,要跟蹤企業動態、邊際變化,上市公司電話紀要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的工具。
那麼,關注基本面投資,沒渠道或者沒精力和時間在網上和各種群到處找調研紀要,追求效率和便捷,認為節省下來的時間比星球費值錢的朋友,可以考慮加入。
特別是行業專家對於行業和公司的觀點,不像機構研報只說利多,利空一筆帶過或者乾脆不提。
作為價值投資小散,沒有渠道或者精力,親自去做草根調研的情況下,參考行業專家的觀點,非常有必要!
加入星球後,可以添加星主微信號:smalljiucai,方便加入微信調研交流群呦!
跟小韭菜一起關注新能源材料|歡迎點讚轉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