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央企正式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6月21日,據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官網披露,國資委近日印發了《關於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對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進行了調整優化。
《通知》明確,中國寶武、國投、招商局集團、華潤集團和中國建材等5家企業正式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航空工業集團、國家電投、國家能源集團、國機集團、中鋁集團、中國遠洋海運、中糧集團、中國五礦、通用技術集團、中交集團、保利集團和中廣核等12家企業繼續深化試點。
下一步,國資委將指導推動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穩步實施綜合性改革,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為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發揮更大作用。
華潤集團組織架構
據華潤集團同日發布,近日,國務院國資委印發《關於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有關事項的通知》,經國務院國資委對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改革情況的全面評估,華潤集團因功能定位準確、資本運作能力突出、布局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正式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2014年7月以來,國務院國資委先後在中央企業層面確定了19家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企業,華潤集團於2018年底獲批成為試點企業。在國務院國資委的具體支持與指導下,經過近四年的探索實踐和銳意改革,此次正式轉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自獲批試點以來,華潤集團按照國務院國資委的要求,積極探索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發展模式,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為抓手,推進落實各項改革工作。在向「管資本」轉變的過程中,華潤集團秉承「集團多元化、利潤中心專業化」的發展理念,不斷強化多元化管控優勢,以市場為導向,大力推動創新,促進各項業務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保障國有資本保值增值。

「十三五」期間,集團整體通過IPO或借殼上市累計融資622億港元,通過上市後配售、供股等再融資方式累計獲取資金709億港元,有力支持了企業發展。集團在大消費、大健康、城市建設與運營、綜合能源、科技與新興板塊均已實現優質資產上市,資產證券化率達88%,2021年底總市值近11,000億港元,較「十三五」初期增長150%。
在過去五年的堅實基礎上,華潤集團通過高層研討進一步明確了「十四五」戰略定位——立足香港,服務國家戰略,打造具有華潤特色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提出未來五年的總體目標是:做強做優做大現有核心業務,培育新興業務,提升在港影響力,打造具有華潤特色的世界一流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在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華潤集團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模式,優化組織架構和管控模式,持續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提升資本運作效率,穩妥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建設世界一流企業對標提升工作,全力服務國家戰略,推進言商言政工作。
站在新的征程上,華潤集團將按照國務院國資委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各項任務要求,持續深化鞏固改革成果,有效發揮管資本的功能作用,持續推進集團高質量發展,為創建具有華潤特色的世界一流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什麼是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根據《國務院關於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的實施意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主要以服務國家戰略、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提升產業競爭力為目標,在關係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按照政府確定的國有資本布局和結構優化要求,以對戰略性核心業務控股為主,通過開展投資融資、產業培育和資本運作等,發揮投資引導和結構調整作用,推動產業集聚、化解過剩產能和轉型升級,培育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積極參與國際競爭,着力提升國有資本控制力、影響力。
通過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構建國有資本投資主體,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實現國有資本所有權與企業經營權分離,實行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發揮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平台作用,促進國有資本合理流動,優化國有資本投向,向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營效率,更好服務國家戰略需要。
據悉,上述企業「轉正」後,其投資戰略會更符合國家戰略,會更向戰略性核心業務靠攏。
精品推薦👇👇👇邀請加入
建議關注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