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昨日一篇小文,引發了眾多朋友的轉發和點評,繼而漲粉好幾十,激動且惶恐:激動是因為公眾號開始尚不足月,也無博人眼球的內容,已有關注者700多人,謝謝大家的厚愛;惶恐是擔憂自己的觀點給大家帶來困擾,故今日想就此話題再續一篇,力圖更完整表達地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我很喜歡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立足點上求平等,於發展處謀自由。所以,將它作為今天文章的標題。如果說昨日文章重在勸導對孩子學習、成長不夠上心的家長朋友們要關注自己為人父母的責任與義務,大約等同於請家長朋友們做到「立足點上求平等」,不要因為自己的疏忽而使孩子失去了進步的潛力的話;那麼,今日我重點想就「於發展處謀自由」表達一點個人的思考。

不可否認,一部分孩子確實學有餘力,可以求得比同齡人更快的發展。以我自己班級為例,有些孩子英文、數學的水平已遠超七年級水平;面對這樣的學習實際,還機械地以七年級知識要求學習,無疑是在進行無效的重複性勞動,浪費了時間和精力,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在我的認知里,社會的發展確實需要一部分具有天賦的孩子成為業內精英來引領時代的方向——這部分孩子將來的社會責任大約就在此處吧。有些專家批評說為什麼人人的夢想都是科學家,而不是普通的勞動者;從另一個角度說,同年齡段的學生中,必然也有一些孩子將來一定會成為科學家。那麼,因材施教,在他們的發展處給一些自由,多學一些知識,比同齡人多花一點時間和精力走得更快,更遠,這是結合孩子發展實際做出的正確選擇,根本談不上「卷」——

可是卻有不少家長覺得這就是卷。誤區大約在這裡:

一個是將所有孩子的天賦、能力劃歸到一個層次。事實上,縱使我們不願意承認,但是在正常智商值以上,孩子還是存在智商差別是一種客觀存在,為人父母者,為人師者,要努力做到就是根據對孩子智商水平的理性判斷,不斷發掘孩子的學習潛能,使他們能夠實現自己智商水平的最高值:我曾經對我的學生說過,可能你考了95分我要批評你,他考了70分我要表揚他,為什麼?因為95分不是你的智商水平最高值,70分是他智商水平的最高值。

當然,有的家長可能就會問了,難道我小孩就只有70分的智商水平?請允許我舉個或許不恰當的例子吧:很多家長關注孩子的身高,測骨齡後可能醫生預估說您的孩子可能最高只有175CM,您一定會通過各種科學手段去幫助孩子長高。最後,孩子到了175CM您就滿意了,甚至無限接近於175CM您也很滿意;一旦超過了175CM就是意外的驚喜。——學習上分數也是這個意思:無限接近70分或達到70分就滿意,超過就是驚喜——這也恰恰說明了作為父母我們的引導是多麼重要——要是我們像關注身高、視力那樣千方百計地尋找方法一樣對待孩子智力水平的挖掘、提高,我相信很多孩子一定能夠做到自己智力水平的最高值甚至實現突破和超越。

但是,作為家長,就一定要有一顆客觀的心:哪些是我們必須做到的,做到了我們就能滿意;哪些又是意外的收穫——在這個前提下去「卷」:卷在孩子的實際上,卷在孩子的舒適度上,跟自己卷,而不是進行那種盲目的、會帶來「死亡焦慮」的傾軋性競爭。(此話語出韓建紅老師,此處引用。)

遺憾的是,社會中還是有不少家長,忽視自己孩子實際情況,老主觀地覺得自己的孩子智力水平拔尖,不比那個已經出成果的誰誰誰差,盲目地投入到了傾軋性的卷中,沒有卷出成效,反而卷出焦慮、憤怒、痛苦:看到別人孩子周末學習新概念,自己孩子也要學;看到別人孩子周末學習奧數,自己孩子也要學;看到別人孩子學編程,自己孩子也要學;等等,不一而足。是這些知識不好嗎?非也!是我們沒有綜合考量孩子的實際情況——本來應該在發展處謀自由的,最後搞成了大人小孩都痛苦不堪——因為他可能不具備這個方面的天賦、特長或者不是學有餘力啊!

當然也存在確實智力水平不比別人差的可能性,那麼問題就是孩子的學習態度問題了,那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還是要首先在基礎學習上解決態度問題,而非問題沒解決盲目跟風!

但我能理解家長的苦心:我這還不是為了孩子多點升學出路嘛——結果好心可能辦了壞事。壞在哪裡?可能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可能助長了惡性「卷」的風氣,可能掏空了孩子的學習熱情,可能影響了孩子常規的學習進程!事實上,絕大多數孩子就踏踏實實地走平常路,只要紮實走下去,最後結果一定不會差的:我12屆有個女生,讀初中時最薄弱的就是理科,尤其是數學,但是她在家長、數學老師、同桌的鼓勵和幫助下,不斷地練習,解決基礎問題,最終中考超水平發揮進入了華高精品班(別瞧不起她這個班,於她而言就是意外的收穫,於她持續的正確的努力分不開),好的學習習慣挖掘了她的智商潛能,高考時考入了省內的一所二本院校,十年過去了,5月份的時候,她微信告訴我,她考取了一所名校的博士研究生,並且主攻數學方向!這就是扎紮實實地學習可能帶來的奇蹟——所以,家長朋友們,與其脫離孩子實際,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揠苗助長的胡卷亂卷,還不如遵循教育規律、按部就班地培養孩子——事實上,我們的教育就是以大多數孩子的水平為起點,科學地設計與教學的啊!

所以,最後,我想說:世上本沒有卷,盲目攀比的人多了,也便成了卷。

所以,最後,我想呼籲:根據孩子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育陪伴,每個孩子都能成才的!

請讓我們謹記陶行知先生的話吧:立足點上求平等,於發展處謀自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鑽石舞台 的頭像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鑽石舞台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